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讓繪本不只是繪本

時間:2014年03月03日 13: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年來,繪本的閱讀在親子閱讀中帶來越來越多的樂趣,也越來越被家長認可。中國臺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閱讀推廣人方素珍近日在接力出版社的邀請下,來京帶來一堂“打開繪本學寫作”的主題講座。據介紹,方素珍研發了“繪本讀寫課堂”課程,在中國臺灣、香港地區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華人地區開展繪本讀寫教學,其“繪本讀寫課堂”也已落戶北京,並於3月1日起面向小學低年級學生提供專業輔導與培訓,希望將繪本閱讀與孩子的寫作能力聯繫起來,形成“化學反應”。北京晨報記者也對被稱為“花婆婆”的方素珍進行了專訪。訪談中,方素珍談及“讓繪本不只是繪本”的理念及實踐。

  方素珍此前曾在大陸出版《方素珍創意認知圖畫書》系列等作品。據出版方介紹,基於繪本的好處,近年來各地涌現出很多像“閱讀姐姐”、“故事叔叔”等給孩子讀繪本,掀起閱讀教育的熱潮,但不像教學那般目的明確地放在引導孩子習作上,這樣的繪本閱讀更多還停留在讀與聽、討論與交流的層面,還不能將作文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在接受繪本閱讀教育實現精神營養“輸入”後,無法實現能力轉化後的“輸出”。

  基於此,方素珍研發了“繪本讀寫課堂”課程,近年來,由大陸教師在杭州、上海、深圳等地的學校進行了兩年多試講和實驗,為教師將繪本融合大陸地區的語文教學提供了一種借鑒。該系列內容涉及科普、數學、情感、價值觀等,選本經過挑選、全面策劃。教師可以用一節課、一學期乃至一學年去讀、去教繪本,也可以根據班級的具體情況增刪。同時,對教師如何指導學生作文、訓練的要點與細節等也進行了可操作性的説明。

  具體來説,方素珍繪本讀寫課堂是以兒童閱讀與寫作為主軸,以創意思維做導向,採用“聽、説、讀、寫、做”的多元化導學模式,促進孩子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升。課程力求採用的繪本內容按照中國兒童分級閱讀理念和標準,遵循孩子的身體與心智發展規律,並符合該年齡段兒童語文學習教育大綱要求,兼顧文章體裁和文學體裁等的豐富性和適用性,將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于課程體系中,並以遊戲性、互動性等元素的融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讀繪本,製作自己的手作書

  北京晨報:通過繪本進行的讀寫課程是怎樣的?在臺灣的情況如何?

  方素珍:從繪本中萃取一些習作元素,設計可以操作的課程。臺灣對繪本已經推行了20多年,感覺像呼吸一樣,家長和學校在無形中吸收了講繪本故事的理念,不用特別去上繪本寫作課。不過也有老師會用一學期專門教繪本寫作課程,對繪本進行一些細膩的操作,使小朋友可以得到樂趣,還可以自己做一本手作書、友情包裹等。他們如果對詩歌有興趣,我們還可以教他們學寫現代童詩。另外還可以進行繪本劇表演。我們還有一種紙質劇,有一個木箱子,圖片一張一張拉出來,小朋友可以看,這也是一種閱讀方法。

  抓住快樂元素,孩子寫作不難

  北京晨報:其實現在讀繪本是很多家長和孩子喜歡的方式,但借此學寫作,快樂會不會減弱?

  方素珍:教他們的繪本,儘量要讀起來有趣、幸福、快樂。裏面有些寫作元素,把它們抓出來教給孩子,其實不會痛苦,也不會難。孩子的作文成績提高,不是我們強求的。而且可能需要上我們課程的家長並不一定要求孩子提高作文分數。我們的課是一種素質教育,把語文和藝術結合在一起。

  北京晨報:鼓勵孩子寫一些他們覺得有趣、幸福的東西,其實寫作不會很難。

  方素珍:對。孩子們上這樣的課,可以自己做書、寫字,很開心。

  提煉“情節網”,幫孩子講故事

  北京晨報:繪本中的什麼內容可以具體提煉出來幫助孩子進行寫作練習?

  方素珍:每一本繪本都不一樣。要教師不斷地萃取精華。比如佳句欣賞,一些語句的模型,都是其中的要素。我還有設計一種“情節網”,比較適合三年級以上的小朋友,就是把這本書先畫出一個大致情節,你可以換一個情境進去,小朋友就懂得怎麼去講故事,老師要教出裏面寫作的元素。

  北京晨報:雖然不急於提高作文成績,但該課程的效果如何體現?

  方素珍:在臺灣,每一個縣有一些語文能力競賽,考拼音、造句、作文等。此前有一個學校,校長剛來時發現學校裏沒有閱讀氛圍,老師自己都不太讀書,校長就找我去給大約40個小學老師上課,從繪本閱讀開始,三個小時講了13本繪本,有關親情、愛情、友情,老師們覺得很享受、很有趣。他們聽了我的課,回到班上講給小朋友們聽,發現小朋友很喜歡,於是整個學校漸漸有了一種閱讀計劃,比如星期一要晨讀十分鐘等,學校也去買了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書,還發通知給家長,讓家長來當故事爸爸、故事媽媽,我會給他們培訓,他們會在早上到各班去講故事。4年後,這個以前默默無聞的學校,後來在語文競賽中提高了成績,這是家長和老師希望看到的,但它確實需要時間。

  在大陸開始實踐,成效初顯

  北京晨報:您的課程在大陸的推廣情況如何?

  方素珍:在大陸,本來的想法只是出一本繪本讀寫課堂的書,使小學語文老師能夠進行參考。比如一學期讀幾本?要怎麼教學?2012年9月開始,我找了一位杭州的語文老師在其班級對約30位小朋友做實驗。我來提供、挑選繪本,這位老師來教學。用的繪本一半是原創的,一半是引進的。但有輸入也要有輸出,不能只是教學,上課前有教案,我跟這位老師説,希望小朋友課後的反饋、作品反饋給我。小朋友對讀圖、讀作品的中心意思有了一定掌握,並且覺得很有趣。

  北京晨報:多久算比較完整的課程?

  方素珍:我説我不急。就像現在在杭州教課的那位老師,就是一週一週慢慢教,可以是彈性的,但一學期要精讀12本到15本書。不過由於學校的支援,他們還多做了很多相關活動。小朋友的字詞、短句、短文都有進步。

  示範是最好的教學策略

  北京晨報:中國大陸現在有幾個學校在進行這樣的課程?

  方素珍:不多,其實起步最難。有理念的就先來做,只能先做金字塔頂端。其實大家漸漸有這種意識,繪本是一個流行的産物,但我們還可以怎麼做?其實可以多面向討論。孩子寫作的題目可以從一本書引導出來,不是憑空而來。示範是最好的教學策略,如果你沒有好的示範,怎樣教孩子寫出好的東西?這些好的示範也不是簡簡單單地呈現,而是要經過課程實驗,把它整理出來。上次聽接力出版社説,希望進行中高年級作文班培訓,我説為什麼沒有低年級?他們説低年級的孩子還不怎麼會寫字,還在學拼音,怎麼寫作文?我説從學拼音就可以開始了,從最基礎開始。比如做手提袋書,可以做成一個手提袋,孩子可以自由發揮。制式教育大家千篇一律,如果有機會接受不同的培訓,可以保留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閱讀不僅靠激情,還要學校有計劃

  北京晨報:這些年有沒有發現大陸的閱讀氛圍有所改變?

  方素珍:我在大陸的第一場講座是2005年在上海,中國的童書閱讀狀況現在越來越好。但閱讀的確要積累,不能今天讀了一本書,你的人生從此就不一樣了。雖然這也有可能,但也很可能是幾天激情就過去了。我來講的場次,以前一年來一兩次就可以了,現在每年要來十三至十五次。我現在一年要在大陸待四個月時間。

  學校裏,早期就是請作家來簽書,然後就完了,比較形式化。臺灣的閱讀推廣已經20多年,但現在還有很多學校沒有去做閱讀活動。臺灣最近還有一個天下雜誌基金會,專門徵集計劃,各學校想要推廣閱讀,可以列一個計劃,如果被選中,可以獲得經費補助,鼓勵一些還沒有做閱讀推廣的學校。目前在大陸,我也在學校裏進行過公開課,甚至在浙江大學講過4000人的公開課,但只能示範,學不到太多。老師聽了激情有,繪本好好聽,繪本好好笑,接下來要怎麼做?第一要學校願意,整個學校要有這種閱讀計劃。再有就是班級,老師到底怎麼去講?我將要出版的那本讀寫課堂的書,像一個課件或模板,可供參考。

  讀繪本有三個境界

  北京晨報:這些年您對繪本的閱讀理解是怎樣的?

  方素珍:一開始其實門檻很低,就是打開一本繪本。第二個境界是,自己要挑選,有的老師可以和課綱搭配,比如今天的課綱是講家庭、家人,那麼你選擇的繪本就可以與家有關係。如果覺得還可以玩一些衍生活動,老師可以花一點時間去學,變成很有創意的語文老師。上海有兩位老師組織小朋友演繪本劇,有來賓時可以演出。第三個境界就是繪本還是繪本,就像人生經歷了很多之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可以優哉遊哉地拿出一本繪本欣賞,不一定那麼花哨地去做什麼,但你已經很懂得怎樣去欣賞一本繪本。

  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劉婷

  方素珍

  中國臺灣資深兒童文學作家,長期從事童詩、童話及繪本故事的創作、翻譯以及語文教科書的編寫。歷任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長、康軒教科書編委、香港教育出版社語文科顧問、首都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繪本閱讀中心顧問。

  著有《我有友情要出租》、《媽媽心·媽媽樹》、《祝你生日快樂》、《螢火蟲去許願》、《明天要遠足》、《可愛動物操》、《真假小珍珠》、《方素珍童話Pizza》、《你想要一顆星星嗎?》等童書,並翻譯了《花婆婆》、《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米莉的帽子變變變》、《巫婆的孩子》等童書,共出版童話、童詩、圖畫書、翻譯改寫等作品八十余部。曾獲洪建全兒童文學獎、楊喚兒童詩獎、《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聯合報》年度最佳童書獎等。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