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兩岸美術館共譜大千江山

時間:2014年01月24日 08:42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昨天,眾多觀眾來到中國美術館參觀由中國美術館和臺灣長流美術館聯合舉辦的“江山萬里——張大千藝術展”。本報記者 吳鏑攝

  由中國美術館與臺灣長流美術館共同主辦的“江山萬里——張大千藝術展”,昨起正式開幕。作為中國美術館的春節系列展覽之一,此次展覽共展出100余件張大千的書畫珍品,其中約有半數作品來自臺灣,首次在大陸亮相。

  此前兩天,美術館開始對外預展,已吸引6000余觀眾入場參觀。此次展出的作品,既包括張大千早期“師法古人”的傳統畫作,也有他在上世紀50至60年代“師法自然”的作品,還有上世紀70年代以後融匯中西、將重彩水墨融為一體的“師法我心”之作。作品以時序為依據排列,帶領觀眾從美術史的角度認識張大千的藝術世界。

  “中國美術館藏的張大千作品比較少,而臺灣長流美術館收藏了張大千的60余件佳作,而且以後期潑墨精品為主。”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介紹説,此次展覽從去年8月開始醞釀策劃,許多作品都是第一次跨越海峽來到大陸展出,非常難得。

  張大千1977年創作的《闊浦遙山》就是一例。這幅作品是長流美術館收藏的經典之作,據其館長黃承志介紹,該畫作目前市場估值應在上億元人民幣。黃承志還特意為觀眾推薦了創作于1978年的《湖山隱居》:“這是張大千潑墨的經典之作,有傳統的筆墨意境,還有當代的新構圖,中西合璧,可以説是用傳統筆墨畫出了西洋人能夠欣賞的中國山水。”

  長流美術館是臺灣的一家民間美術館,為何會藏有張大千的諸多佳作?原來,黃承志的父親黃歐波也是一名畫家,與張大千算是“世交”。對於張大千,黃承志有著自己的認識:“中西畫法的融合對張大千的後期創新很關鍵,但他對祖國山水的眷戀也不可忽視,《黃山》《東坡詩意》《谷口人家》等,都是對祖國萬里江山的藝術創作。”他表示,在此次展覽中特別強調了這一理念。此次展覽將持續至3月3日。(楊麗娟)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