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新春要聞

春節消費掃描 市場需求旺 民間消費火

時間:2014年02月07日 15:31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馬年春節,城鄉居民消費旺盛,不少商家迎來開門紅。與此同時,節日市場也透出一些新特點。

  購物:大眾商品“熱”

  高檔禮品“冷”

  受中央“治奢令”影響,馬年春節,價格實惠、包裝簡單的年貨商品旺銷,而高檔禮品銷售明顯下滑。

  據商務部監測,春節前四天,福州多家商場超市的高檔禮品酒銷量同比下降70%左右,高檔海産品禮盒銷量下降50%左右,而平價年貨銷量普遍上升。

  來自江蘇省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的資訊顯示,春節前後,當地高檔白酒價格比一年前下降約三成,而且滯銷。

  與此同時,大眾商品銷售較為火爆。春節前後,記者在北京、南京的幾家大型超市看到,最顯眼的位置擺放著乾果、橄欖油等大眾商品,而少數超市突出擺放的酒類禮盒,價位也多在兩三百元。

  北京各家電賣場4G手機、4K(超高清)電視、類單眼相機等新型電子産品消費升溫。蘇寧電器加大空氣凈化器、凈水設備等健康家電及微波爐、豆漿機等生活小家電的優惠力度,與西門子、三星、伊萊克斯、夏普等一線品牌聯合推出多款低價機型。

  聚餐:民間宴請唱主角

  高端餐飲忙轉型

  家庭聚餐、同學朋友聚會成為馬年春節餐飲市場的主角。高檔餐飲企業紛紛轉型。

  節日期間,四川各餐飲企業推出節日套餐、年夜飯、家庭宴、團圓宴等形式多樣的宴席,大眾餐飲升溫。據主管部門監測,1月31日至2月3日,成都紅杏酒家、紅高粱酒樓、大蓉和、龍抄手、錦江賓館餐飲等15家餐飲企業累計營業額1182萬元,同比增長10%。

  一些高端餐飲企業紛紛放下身段打“親民牌”。“同一家酒店、類似的功能表,今年的一桌年夜飯比以前足足便宜了200元。”上海白領李陽説,“而且即便商家降低身段,今年的年夜飯也不算紅火。”

  物美價廉、經濟實用的年夜飯半成品禮盒受到北京消費者青睞。眉州東坡酒樓推出“幸福宴”“錦繡宴”等6款打包年夜飯,包括5至10份熱菜;鴻賓樓推出的包括宮爆蝦肉、美味牛腩、清蒸魚丸、芝麻肉、糖溜卷果、幹燒黃魚在內的半成品年夜飯價格也不貴。

  網購:春節也成電商旺季

  指尖消費十分活躍

  網購年貨、手機買票、視頻拜年……馬年春節,指尖上的消費十分活躍。

  “手機裝好客戶端,不用電腦就能選貨、付款。山東煎餅、內蒙古羊肉、海南芒果和木瓜,這些特色食品都能方便採購。”南京人徐女士告訴記者,網購成了辦年貨的新渠道。

  春節期間,各大網站不僅不打烊,京東、易迅、蘇寧易購等自營電商還推出促銷活動。蘇寧表示,春節訂單量比平時增長三成以上。

  商務部監測顯示,春節長假前四天,資訊消費快速增長。除夕夜微信發送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高峰時段平均每分鐘有1000萬條資訊發出。隨著4G時代的到來,視頻拜年也大幅增加。

  休閒:文化活動火

  娛樂健身樂

  假日期間,參加文化休閒活動的過節方式開始被人們追捧,看電影、逛廟會、運動、旅遊、讀書等,可以感受不一樣的新春。

  據商務部監測,北京地壇廟會春節前四天累計接待遊客逾60萬人次。大連新華書店節日期間客流量比平時增長近30%,銷售比去年同期增長兩成。

  山西省太原市舉辦了“幸福龍城、美麗太原——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節電影惠民月活動,有19家影院參與。

  親子戶外真人秀電影《爸爸去哪兒》的上映帶火了取景地之一——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這裡的負責人説,長隆旅遊度假區春節假期前三天遊客人數突破30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10%。

  由於假日前期氣溫較高,四川各地推出了豐富多彩的踏青、賞花等生態旅遊活動。成都龍泉教育培訓中心教師姜亨華説:“過去逢年過節,同事、朋友喜歡聚在一起打麻將,自從參加登山活動後,感覺更健康了。”

  旅遊:公款消費銳減

  流行私人定制

  “今年春節小型包團旅遊大幅縮水。”三亞一旅行社人士説。

  海口一家海鮮酒店的經營者告訴記者,今年吃飯住宿要發票的人很少,顧客以家庭出遊居多。

  雖然沒有公款旅遊消費,但馬年春節旅遊市場仍一派紅火,注重有個性特點的自助遊、自由行遊客大增。一旅遊網站的行銷總監吳劍介紹,今年春節他們投入了上萬個“酒店+景區門票”自助遊套餐,並首次啟動自助遊套餐全線降價促銷,銷售比去年同期增長7倍多。

  一些旅行社還推出相對高端的“私人定制”旅遊産品。重慶市民劉女士定制了市內某旅行社推出的“自由行家庭套餐”,這種産品讓一個家庭就可以成團。她説:“參團遊行程太緊張,自由行又需要自己提前做好規劃,這種‘私人定制’很對胃口。”

  (據新華社北京2月6日電 記者雷敏、陳剛、潘曄、陳寂、毛偉豪、呂慶福、魏飚、付昊蘇)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