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寶島春意俏

臺灣民俗專家解析“湯圓遇玫瑰”:實為中西情人節巧遇

時間:2014年02月14日 10:3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2月14日消息 今天是元宵節,和西洋情人節剛好同一天。對此,天文專家表示,這一有趣現象19年才會出現一次。西洋情人節在陽曆2月14日,元宵節則在農曆正月15日,元宵節和西洋情人節撞期同日,上一次發生在1995年,下一次將出現在2033年。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為慶祝這19年一回的相遇,不臺灣少業者推出各種元宵及情人節活動,玫瑰花、巧克力、美食佳肴,都是在創造甜蜜商機。

  不過,臺灣民俗專家林茂賢教授指出,一般人把牛郎織女相會的農曆七夕當作“中國情人節”其實並不精確,七夕其實是中國的“兒童節”,元宵節才是中國真正的“情人節”。

  自古以來,元宵節就是男女邂逅的重要節日,並充滿詩情和浪漫色彩。歷代詩詞中,有不少詩篇借元宵抒發愛慕之情。北宋歐陽修《生查子》詞:“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就是在抒寫對情人的思念之苦。

  從民間習俗看,元宵節活動主要有吃湯圓、猜燈謎、賞花燈等。古時候女子不能隨便出門拋頭露面,但元宵節可以結伴出遊賞花燈,不少男女就是在賞燈時結識,促成良緣,元宵因此也成為情人相會的良機。

  元宵節賞燈之餘,還有個“鑽燈腳”的習俗。據説,有“相親求子”之意。古時嫁娶多由父母媒妁之言,婚前男女沒機會見面,於是就利用元宵夜會面,女子隨父母到寺廟燒香,男方由媒人或父母安排到寺廟禮佛。男女在燈下偷看,算是一種“相親”方式。

  至於,想生兒子的婦女,則在燈籠下走來走去,即所謂“鑽燈腳,生卵葩”取燈與“丁”同音,希望成功“添丁”。

  另外,在臺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的傳統習俗,取臺語諧音:“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未來婚姻美滿。

  而一直被炒作為中國情人節的“七夕”,習俗拜的是“七娘媽”,即相傳中的七星娘娘。她被視為兒童的保護神,專門庇祐16歲以下的幼童。早年,醫藥衛生條件不佳,孩子常因營養不良免疫力差,受疾病傳染不幸夭折。百姓認為,七娘媽對幼童特別關懷照顧,當小孩身體虛弱或疾病纏身時,通常會到七娘媽前祈願,甚至讓孩子給七娘媽當義子義女,借助神明護佑孩童健康平安。臺南府城民間流行“做16歲”的“成年禮”,就是到七娘媽廟舉行儀式,慶祝孩子長大成人。

  2014年,中國“情人節”遇上西洋“情人節”,雙節同日的奇妙巧合被網友形容為“當湯圓遇到玫瑰”。其實,這一天只要能和自己最親愛的人一起歡度,就是無限的幸福。(台灣網 王思羽)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