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寶島春意俏

臺北迪化年貨大街:琳瑯滿目 建築各具特色

時間:2014年01月30日 10:34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北迪化年貨大街:琳瑯滿目 建築各具特色

臺北市迪化街年貨市場

  每逢春節前夕,臺北人就會惦記著迪化街年貨市場早點開張,因為這裡是臺北市民購買年貨的首選之地,其豐富的貨源可讓人一次就將春節時必備的南北年貨一網買盡。正因如此,這個至今已有百餘年曆史的街巷,自1996年開始,年年此時必定要熱鬧一番。在這條不長的街巷裏,傳統商品琳瑯滿目,建築群落各具特色,蘊涵了豐富的歷史和傳奇故事。

  歷史悠久

  迪化街位於臺北市西部的大同區,為大稻埕商圈最重要的市街,長約800米。該街初建於19世紀中期,一直是臺北市重要的南北貨品、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迪化”是1947年臺灣當局借當時新疆省會城市迪化(今烏魯木齊市)所命名的。

  1947年定名為迪化街的大稻埕中心商圈,是臺灣紡織業發展的中心,現今的新光集團、南亞紡織、遠東紡織、宏州紡織等,都是在迪化街發跡的。到了上世紀70年代,狹窄的迪化街已難負荷臺北市龐大的商業機能,於是,發跡於此地的多數民間企業總部紛紛移出,只剩下批發南北貨品、中藥與部分佈匹生意,其商業規模已無法與臺北新興商圈相比。

  年貨大街

  迪化街經過上世紀80年代的廢存爭議之後,從1996年開始,成為規模盛大的臺北“年貨大街”。年貨大街將本來的批發業務轉換成一般消費者愛逛的集市,也帶動了周邊後車站、寧夏夜市、華陰街等的繁華,讓本來稍顯沒落的老臺北又開始復蘇。

  特別是2004年之後,臺灣傳統産業回溫,古老的迪化街商業恢復到一定規模。而每年春節前的半個月時間裏,迪化街商圈會吸引百萬人次到訪,交易金額達到9000萬美元左右,其中光是短短的800米迪化街上,15天之內就會涌入數十萬人潮。

  集市文化

  “這些大陸産品是不是比去年貴啦?”年前,記者在賣幹貨的攤位前問。“是啊,運費和人工都在漲,但是漲幅不大。”旁邊的糖炒栗子攤主説:“我們的還和去年一樣,沒漲價喔。”天一放晴,這裡的人潮立即涌現,許多人在經過各家攤位時都邊走邊吃,有的攤位前甚至挂出“歡迎試吃,勿抓一把”的標牌。糖果攤位前的小姐,手拿一盤各式糖果站在路中間讓人品嘗,“除了牛軋糖,都是進口的,嘗嘗吧。”這是小朋友的最愛,她們紛紛伸出小手去抓糖,然後一蹦一跳地跑了……

  迪化街上的霞海城隍廟,也是吸引人潮的地方。濃濃的早期臺灣文化至今還能在此看得到,香火鼎盛的寺廟,親切的店家老闆,透露著臺灣市集的人情味。

  走進迪化街,恍若走進臺北的歷史,許多商號的建築仍是日據時的巴洛克樣式。欣賞迪化街傳統建築之美,感受搶辦年貨的氣氛,每個走在街上的人都能體驗到過年的喜慶和團圓的溫暖。本報記者王連偉文圖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