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寶島春意俏

臺灣歷史博物館舉辦“囍”字文化生活展

時間:2014年01月28日 09: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歷史博物館舉辦“囍”字文化生活展(圖)

  中新網1月27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歷史博物館現正舉辦“有囍!囍字文化生活展”,展出150組件與囍相關的文物,讓觀眾認識“囍”的故事,也渲染農曆年節將至的喜氣。

  “有囍”展的展品中有20余組史博館典藏清末民初文物,包含飾品、洞房、版畫、銀錠等,上頭都有“囍”字。現場並有廳堂、洞房紅眠床的場景佈置,古色古香,宛如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時空。

  相傳“囍”字由來,是宋代王安石在趕考途中,路過馬家莊,見馬員外出了副對聯,上聯是“走馬燈,燈馬走,燈熄馬停步”,徵求下聯。王安石因急赴京趕考,未有理會,豈知會考時,主考官以“飛虎旗,旗虎飛,旗卷虎藏身”上聯要求王安石對下聯,王安石想起馬員外的“走馬燈”上聯,以此來對“飛虎旗”。

  之後,王安石來到馬員外家,又以“飛虎旗”為下聯對上聯的“走馬燈”,讓馬員外相當賞識,便將女兒許配。成親當日,王安石接到中了進士的喜訊,因為喜上加喜,就寫了“囍”字在門上,從此“囍”字在民間傳開。

  “囍”字的具體出現,是在北京故宮坤寧宮東暖閣,這個房間為清皇帝大婚的洞房,房內到處可看到“囍”字,充滿喜氣。

  這次展品有清末民初挂在廳堂的《囍帳》,畫面中央一個大大的“囍”字,兩旁繡有八仙。此外,臉盆、蟻除、銀錠,乃至北方人養蟈蟈裝的“蟈蟈罐繡套”外,也繡有囍字。可見不分年代、地域,“囍”都是人們喜愛的討喜字。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