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報道匯總

與世博的情緣起于“大

時間:2013年10月21日 14:0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與世博的情緣起于“大”──“海寶爸爸”巫永堅

  “我準備在2015年從兩岸各選50位小朋友到義大利米蘭參觀世博會,讓他們親身感受東西方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巫永堅 (圖片來源:中國華藝廣播公司)

  2010年上海喜迎世博會,一個中國人的名字伴隨吉祥物“海寶”的走紅蜚聲國際,他就是臺灣設計師巫永堅。由於“海寶”形同“小精靈”般的設計外形深受各界喜愛,巫永堅獲得了“海寶爸爸”的昵稱!

  巧遇“海寶”

  緣分往往源於偶然。讓巫永堅一夜成名的這份機緣就來自於他不經意中的一筆塗鴉。2007年的一個早晨,向來習慣晚睡晚起的巫永堅一反常態早早起床,來到他常去的咖啡館吃早餐。在氤氳的咖啡香中,望著窗外人來人往,巫永堅突然想到朋友送他的一把茶壺上刻著的兩句話“海納百川,方能成其大”。“唉,這不是代表大上海的一個概念嘛!上海是中西文化的交融地,具有海納百川的博大精神”,巫永堅説,在那一刻,對世博會吉祥物的設計靈感在他腦海中迸發出來。巫永堅隨即在咖啡單上用寥寥幾筆勾下了一個立體的“大”字,在字型上還點出眼睛和笑盈盈的嘴巴。他説,“大”字中的一橫猶如張開的懷抱,一撇一捺如同奔跑的雙腿,一個活生生的俏皮精靈躍然紙上。巫永堅還順勢在字頭上畫上一綹微微翹起的卷髮,在帳單空白處寫下註釋:海納百川,所以成其大;博大精深,有容乃大。

  設計草圖形成後,巫永堅立即返回公司,召集創意團隊討論和延伸創作。經過一個多月的補充和演繹,一個以“大”字為基礎,以“擁抱的大上海”為主題的設計作品被送到世博吉祥物徵集辦公室。兩個月後,徵集辦通知巫永堅團隊成功入圍,與滬上設計大師邵隆圖先生共同對原創意進行完善。

  最終,經過多次、反覆修改,巫永堅信手塗鴉的“大”字被演繹成為極富靈性的卡通人物形象──“海寶”誕生了。“海寶”的橫空出世讓從事設計20餘年的巫永堅一舉成名。

  十年一劍

  常言道,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巫永堅偶然的成功其實離不開多年來下的硬功夫。1992年,巫永堅因參加一個兩岸的設計交流活動第一次來到上海。對上海的第一印象,巫永堅用“黑白片”來形容,“滿大街都是騎自行車的,做飯都是用煤球”。之後的十年,因業務工作需要,巫永堅隔年都會來趟上海,而每一次來都讓巫永堅看到一個嶄新的上海。他説,“1992年來的時候,南北高架正在建設,連橋墩都沒有。誰知等第二次來,上面已經車水馬龍了。我想,怎麼那麼快?臺灣有一條捷運,造了十幾年,都還沒通車”。進入新千年,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雛形已然呈現。上海驚人的發展速度,讓巫永堅看到了潛力和機會。“上海是全世界矚目的焦點,做設計創作的必然要向經濟發達的城市靠攏”,他説,2003年決定正式移居上海,開創事業“第二春”。

  生活在上海,巫永堅有個習慣,幾乎每年搬一次家,徐匯、長寧、靜安都有他的足跡。問其原因,巫永堅説,他喜歡用心去感受每一個地方,就像他外出旅遊從不帶相機拍照,而是靜靜地望著景點。他説,“我看到的不是景象,是歷史,是背後的故事。我習慣隨身帶一個本子,記錄下在觀看景象時突然在腦海裏冒出的靈感和心情感受,本子裏現在幾乎都是有關上海的記錄”。

  正是親眼見證了上海這些年的發展變化,正是日常點滴對上海的細心觀察和用心感受,最終匯聚成了巫永堅在咖啡館裏那偶然迸發的一筆。

  印象上海

  在成為“海寶爸爸”前的2006年,巫永堅便全身心投入到《上海印記》系列油畫的構思和創作中,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描繪出“滬上26景”。巫永堅説,這26景並非觀光景點,而是他以一個到上海創業的臺灣藝術家的視野,對這座城市主觀、隨性、藝術化印象的表達。

  巫永堅回憶説,剛來到上海的時候,人生地不熟,事業前途未卜,他曾用一首詩表達自己的心緒“欲辭親愛滬江行,強掩鄉思展歡欣。支身獨鬥無懼苦,唯期此趟不虛行”。如今回望自己走過的路,巫永堅説,此趟果不虛行,上海的城市發展給了他機會,與世博的機緣成就了他。現在,他要借助這26幅畫來闡釋他對上海的印象,用畫布上的色彩——黃、橙、紅、綠、藍(最初創作“海寶”時使用的色彩)來表達他與上海的互動情感,並借世博之機將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的新面貌、世博會背景下上海朝氣蓬勃的新氣象更多地展現給海內外遊客。

  “讓創意變成好生意,還要一起做公益”,這是巫永堅一直堅守的信條。隨著“海寶”的誕生,巫永堅的知名度不斷攀升,接到的單子越來越多,但他始終保持低調,並決定用自己創作的“滬上26景”和舉辦的公益活動,來回饋幫助他成長的臺灣和帶給他事業成就的大陸。

  2009年,巫永堅為自己創作的《上海印記》26幅油畫舉行義賣會,將所得經費用於臺灣“莫拉克”颱風受災地區災後重建工作;2010年5月,在兩岸企業的共同支援下,巫永堅發起了一項名為“關愛親親、攜手世博”的活動,親自帶領100名臺灣貧困家庭兒童到上海參觀世博會,讓孩子們見識世界各地的優秀創意,把對未來城市的各種奇思妙想帶回臺灣,進而努力創建一座座更加美好的未來城市……

  如今,世博會吉祥物設計師的光環正在逐漸淡去,巫永堅早已回歸到原本平靜的生活,但他與世博的機緣、與上海的情緣永久定格在人們的腦海裏。還有兩年,米蘭世界博覽會將在義大利與世人見面,巫永堅表示他已經和義大利方面的馬忠義先生取得聯繫,積極協調參會事宜,他説,“我準備在2015年從兩岸各選50位小朋友到義大利米蘭參觀世博會,讓他們親身感受東西方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

  透過世博平臺,巫永堅的愛心之路伸向遠方……(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記者 肖琳穎 劉志揚)

[責任編輯:王偉]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