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報道匯總

墨香尋蹤,情係兩岸

時間:2013年10月21日 13:1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墨香尋蹤,情係兩岸──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理事長黃湘詅

  “我常常想起兒時陪父親畫畫、賞畫、説畫與讀畫的場景,長長的畫桌前,一老一小度過了許多溫馨歲月,中國畫藝術不知不覺中紮根在我心底”──黃湘詅 (圖片來源:中國華藝廣播公司)

  深秋的上海,走進高樓大廈掩映下的上海美術館,這裡正在舉行“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黃湘詅父女作品展”。時隔66年,2012年11月,作為畫展組織方,黃湘詅攜其父黃君璧畫作重回上海灘舉辦這場特殊的父女作品展,透過兩代人藝術畫作的真情對話,唱響一首海峽兩岸的動人心曲。

  為父圓夢,重回上海

  畫展開幕的當天,兩岸藝術名流悉數出席了這場藝術盛宴,身著一襲黑色中式旗袍的黃湘詅女士優雅地穿梭在人群中,如數家珍般為嘉賓介紹父親的畫作。

  當開幕式曲終人散時,黃湘詅靜靜地站在父親的畫作前,淡然回憶著父親與上海的淵源。1926年,不到30歲的黃君璧,第一次為宣傳“廣東中國畫研究會”來到上海,在上海,他結識了黃賓虹、鄭午昌、馬公愚等一批文化藝術名宿。這一年由黃賓虹等主持的“神州國光社”專門為黃君璧出版了《倣古人物畫山水花鳥畫集》。到了1946年,已然成名的黃君璧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學,他幾乎每個週末都要到上海與張大千暢敘論畫,交換彼此作畫的心得。1948年,黃君璧遷居臺灣。

  黃湘詅,1961年出生在臺北,兒時便從父親的描繪中形成了對上海特有的印象:流光溢彩的外灘,高大濃密的法國梧桐;石庫門,狹窄的弄堂透出一縷明媚的陽光;有軌電車叮噹作響,還有那吳儂軟語的“梔子花,白蘭花”叫賣聲……孩提時代的黃湘詅對上海充滿了無限好奇與嚮往。

  在黃湘詅看來,上海在父親一生中有著特殊的位置,因為66年前,父親在上海“中國畫苑”舉辦了大型畫展,作品全部都是八年抗戰期間在重慶的畫作,每一個細節都向世人傳遞著抗戰勝利的喜悅。那次展覽是黃君璧生前在大陸的最後一次大型畫展……

  黃湘詅説,父親黃君璧1948年到臺灣後,一直沒有機會再回大陸。時刻思念故鄉河山的父親只能在畫卷中追憶他魂牽夢繞的故土。父親曾告訴她,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也希望能把畫帶到大陸,帶回故鄉。如今將父親的畫作帶回上海,讓大陸民眾一睹這位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師的藝術成就,了解他為推廣中國傳統文化所作的不懈努力,算是完成了父親的遺願,告慰了他的在天之靈。

  耳濡目染,傳承衣缽

  黃湘詅説,在臺北溫州街度過的懵懂童年如今常常會閃現在眼前,這是她這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長長的巷道裏,樹蔭拉長了一老一小攜手散步的身影,調皮的小女孩總催促父親,要他走快些,沒走幾步又乖巧地依偎在父親身旁,聽他説故事、哼小調,淡淡的幸福無可言喻。黃湘詅回憶説,她自幼就陪著父親畫畫、賞畫、説畫與讀畫,長長的畫桌前,一老一小共同度過了許多溫馨歲月,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對中國畫藝術産生了濃烈的興趣。

  從書香到墨香,從棋琴到書畫,黃湘詅在藝術氣息濃郁的“白雲堂”裏一天天長大。懂事後,她經常靜靜地陪在父親身旁看父親作畫,寥寥幾筆畫出的山水讓她覺得很神奇,漸漸地,她也動手畫起了中國畫。

  孝順的黃湘詅專心侍奉著她年邁的父親,以致于放棄了海外的學業。當她重新拾起畫筆時,她覺得一切都是因緣際會使然。2007年深秋,黃湘詅與藝文界幾位好友一起到風景迷人的九寨溝欣賞秋天的明艷風光,她深深地沉醉在大自然鬼斧神工所造就的美景中,久久不能自已。回到深圳後,黃湘詅重新拾起了畫筆,她説,當她再次下筆時,他仿佛感到父親和她一同作畫,悉心指導她如何落筆:這棵樹應該在多畫一些葉子,這個山再遠一點……她用手中的畫筆打開了自己塵封多年的記憶。古木參天、枯樹老藤,處處激發著她的靈感;倒影交錯的西洋寫生意境,雖在父親畫作中極少見到,卻流動在黃湘詅心中;心緒有如萬馬奔騰,與整個風景相互呼應,一瞬間,“九寨秋景”被永久定格在了她的畫筆下。

  對於自己別具一格的畫風,黃湘詅説,這得益於早年長期在父親身邊的賞畫和讀畫,當然也有自身相對較高的悟性和天生的靈氣。黃湘詅説,她沿襲了黃君璧先生的題材和筆墨,具有很強的標識性,特色鮮明地展現了“白雲堂”的風格,也正因為如此,好多朋友見她出手即有黃君璧先生的風采。近年來,黃湘詅常常深入大陸的名山大川四處寫生,九寨溝的飛瀑和黃山的白雲,在努力傳承黃君璧先生白雲飛瀑的畫風基礎上,又有了新的氣象和新的格局。

[責任編輯:王偉]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