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報道匯總

講石頭故事,創中國品牌

時間:2013年10月10日 14:1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講石頭故事,創中國品牌──廣州“石頭記”珠寶董事長蘇木卿

  “最早讀《紅樓夢》是在一個小島上當兵的時候,那年我19歲,花了一年的時間讀完它。沒想到20年後,這本書會對我産生這麼大的影響”──蘇木卿(圖片來源:中國華藝廣播公司)

  在廣州市花都區的石頭記礦物園內,各種奇珍異石琳瑯滿目,既有形成于侏羅紀時代的硅化木,又有來自外太空的流星石;既有精美絕倫的夜明珠,又有巧奪天工的象牙雕,讓人目不暇接,由衷驚嘆于石文化的博大與富麗。

  一個石頭一個故事

  礦物園的創辦者、石頭記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長蘇木卿認為,任何化石、寶石的形成都經歷了上千萬年甚至更久遠的時間,承載了地球的資訊和歷史的記憶,甚至衍生出許多神話和傳説,具有很強的考古價值、科技價值和人文價值。因此,蘇木卿用八個字概括石文化的核心:“一個石頭一個故事”。

  “比如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卞和進獻和氏璧、《紅樓夢》中賈寶玉銜玉而生等,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蘇木卿喜歡把各類礦石、化石、寶石都統稱為“石頭”,“雖然是比較稀有的石頭,但其材質本身還是石頭,叫石頭並沒有貶低的意思”。他認為每個石頭都有來歷,並組織編寫了《石頭的故事》一書,拍攝了同名紀錄片,在石頭記礦物園內加以實物展示。

  從事玉石珠寶行業30餘年,蘇木卿早已是名副其實的“石頭”專家,對石頭鍾愛有嘉、瞭如指掌。“石頭從品性來講,不卑不亢、無聲無息,雖然低調簡單,可是它的品質最堅硬、內涵最豐富,這正是石頭的魅力所在”,信仰佛教的蘇木卿認為石頭很像佛,既與世無爭又包容萬物,而且每一個石頭都記錄著一段歷史,一塊塊石頭仿佛都在默默訴説著一段段故事。

  文化創意是石頭記的靈魂

  蘇木卿1956年出生於臺灣彰化,1990年來大陸投資飾品行業,1997年註冊“石頭記”商標。石頭記在大陸開設的第一家專賣店就在素有“石頭城”之稱的南京市,開業一年生意火爆,這讓原本主要做外銷的蘇木卿決心轉型做內銷,致力於開拓大陸市場。

  1998年,為了宣傳石頭記品牌,蘇木卿想出了一句廣告詞:“世上僅此一件,今生與你結緣”。這句廣告詞感動了無數青年消費者,也掀起了廣泛持久的加盟與銷售熱潮。目前石頭記已在全國各地擁有超過1200家專賣店,成為珠寶玉石界首屈一指的商業化品牌。

  蘇木卿認為文化創意是石頭記品牌的靈魂。“什麼是文創?簡而言之,就是在産品中加入文化元素、精神元素,使得産品獨一無二、不可複製,讓消費者既能得到物質享受、也能得到精神享受”,對於石頭記來説,蘇木卿認為就是要挖掘出各類寶石所蘊含的歷史和文化,通過精心設計,把它做成消費者喜愛的商品。

  與《紅樓夢》的不解之緣

  石頭記的商標名稱來源於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而蘇木卿本人也是位紅學愛好者。“最早讀《紅樓夢》是在一個小島上當兵的時候,那時我才19歲,為了消遣解悶,我花了一年時間認真閱讀了《紅樓夢》。沒想到20年後,這本書會對我産生這麼大的影響”,蘇森卿笑言自己與《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可能冥冥中有某種關聯,讓他與《紅樓夢》結下不解之緣。

  在人生態度上,蘇木卿覺得自己有些地方很像《紅樓夢》的主人公賈寶玉,“賈寶玉在大觀園裏,別人都把他看作寶貝,但他自己卻把自己當作一個‘濁物’,這一點我很認同,我也覺得自己是一個‘濁物’”,蘇木卿自認也有多愁善感的一面,並且喜歡用“遊戲人間”的輕鬆態度對待事物,並不看重榮華富貴,這些都與賈寶玉很像。

  在石頭記礦物園的最後一間展室內,呈現的正是“金陵十二釵”的石雕和“通靈寶玉”的仿製品,以《紅樓夢》的故事作結束語,愈發烘托出中國玉石文化的如夢似幻、綿延悠長。而這整座礦物園的設計和構思均由蘇木卿親自完成。

  把“石頭世界”打造成主題樂園

  2006年,蘇木卿前往奧地利施華洛世奇(著名水晶製造商)的“水晶世界”參觀,讓他萌發了在東方創建“石頭世界”的想法。2009年,“石頭記礦物園”建成,投資一億多人民幣,佔地70余畝,生動呈現中外玉石文化,目前已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我們礦物園的規模是水晶世界的五倍,而且我們融入了中華傳統文化,內容更豐富,看點更多”,蘇木卿想進一步擴大石頭記礦物園的規模,向5A級景區發展,並做成一個類似迪斯尼的主題樂園,有聲光效果,有節目表演,吸引更多人前來欣賞、感受石文化。這也是石頭記向文化觀光産業拓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這座薈萃各種寶石的礦物園裏,蘇木卿坦言最愛水晶,“因為水晶通透,所有寶石中只有水晶能夠看得到裏面。而且水晶形成的時間非常漫長,堪稱‘地球的記憶’”。石頭記礦物園的鎮館之寶便是一尊高180公分、重1.5噸的“水晶觀音”,清澈光潔、意境莊嚴,為稀世珍品。

  一顆慈悲心,不泯石頭情

  蘇木卿深受佛家“慈悲心”的影響,熱心做公益和慈善事業。“我們把石頭最美麗燦爛的一面挖掘出來,吸引消費者來購買,當我們掙了錢之後,就想到怎麼回饋社會”,蘇木卿認為石頭記礦物園有很強的公益性,雖然經濟價值不高,但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很好的社會效益。

  2012年,蘇木卿加入了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助學、助貧、救災等公益活動中出錢又出力,“我是窮人家出身的小孩,經常會想自己今天得到的一切是否‘德不配位’、夠不夠格。所以要積德行善,為國家和社會作更大貢獻”。蘇木卿希望能為慈濟在大陸創辦一個華南總部志工園區,推廣慈濟精神。

  年近花甲的蘇木卿雖然已考慮後代接班,但自己並不打算完全退休,他心裏還裝著石頭記發展的10年規劃,比如公司上市、礦物園升級擴大等等,甚至還在寫一部小説,書名就叫《石頭記》,“石頭記的文化底蘊是中國的,我要把石頭記做成留名青史、永垂不朽的中國品牌,給中國人臉上增光。”談及未來,蘇木卿雄心勃勃、充滿自信。(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記者 艾然 龔哲嘉)

[責任編輯:王偉]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