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臺作家興嘆馬爾克斯之死:百年之後馬爾克斯不孤獨

2014年04月23日 08:37: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作家興嘆馬爾克斯之死:百年之後馬爾克斯不孤獨

  中新網4月22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刊文:4月17日,87歲的馬爾克斯走了,離開神鬼、人魔、精靈、妖怪彼此混居雜處的娑婆世界。姑且仿傚馬式風格造句,“我早就知道,如果活得過久,這種事一定會發生。”

  以下是兩位作家對於馬爾克斯之死的興嘆短文的摘編。

  百年之後馬爾克斯不孤獨

  我買過的《百年孤寂》(大陸譯作《百年孤獨》)超過十本,大多是忘了被人借走沒還,或者與誰交往時放一本在那兒分手就沒拿回來。還有一些,是朋友看了喜歡,直接送人。除了每隔幾年反覆閱讀,也曾一次整本抄讀,幾次局部抄讀,最奇妙的經驗是對著識字不多的戀人朗讀給他聽。

  年輕時如饑似渴,日夜苦讀,無論懂不懂,拿得到的翻譯小説就讀,我在大學時代讀完了手邊能找到的馬爾克斯所有中譯本作品,一心只想寫小説。

  最初激勵我的不僅是他的小説,而是附在短篇小説集《預知死亡記事》裏的訪談,提到對寫作的觀念,以及他的紀律。

  記者問他:“聽説你有嚴格的紀律,像銀行出納員一樣”。他答:“我每日都寫,甚至星期日,每日早上九時到下午三時,在一間寧靜而有良好溫度的房間裏寫,因為唯一困擾我的是聲音與寒冷。”從那時起,這段話就成了我追求的狀態。而我現在就過著這樣的生活。

  那日我是在網路書店即使榜上看見《百年孤寂》上了前十名,心中覺得有異,才得知馬爾克斯過世了。原來我們的年輕人很久已經不認識他、不再為他激動了,非得到了他已經離開才會上網買一本來看看。

  馬爾克斯在我心中是永生的,我總是可以在他的作品裏讀到他,就跟我剛開始發現他的作品的時候一樣,偉大的小説,可以改變許多人,甚至改變世界。

  他還有一些作品尚未有中文譯本,這似乎又能造成還可以繼續讀到新作,意味著作者未死,我想紀念馬爾克斯的方式就是找到他的書,安靜地閱讀。(文:陳雪)

  夢見喪禮

  華麗式夢境書寫的馬爾克斯,創造了腴甜蕉味的南美風味小説,似真似幻,大概像發明咖啡這種東西流傳世界一樣,令讀者與後繼者難以戒斷。即使事實仍是,馬爾克斯寫過不少更貼近現實的優秀作品如《迷宮中的將軍》等,人們還是樂於忘記這部分,張揚他醞釀十八年、閉關十八月寫就的《百年孤寂》。

  有一回,我的幾位讀完馬爾克斯所有著作的朋友們討論被他凍在抽屜的未完成品──某篇寫自己葬禮的小説:“我夢見我正在參加自己的葬禮,跟一群身穿喪服心情卻像過節的朋友一起步行。”然後,“死亡的意思就是永遠不能跟朋友為伍。”

  這像是預言,而非小説,我的幾位朋友下了結論,大家都曾像馬爾克斯般夢過自己參加過自己的葬禮。但是,沒有人能精準地描述那場醒後,被意識排擠的夢境場景,只剩片段、模糊且哀傷的清晨,接著匆忙度過一個無能者的一天。我們都曾經被某本書或某篇文章中的某句話,説中自己的身世般,受到慰藉。但是,那天同時被一篇小説射中自己記憶的靶心,不免起了雞皮疙瘩地安靜。

  “這無須擔心,所有散佈的書都會成為墓碑。”我聽到有人這樣説。(文:甘耀明)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