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除了蹴鞠、騎射,中國古人還玩哪些“時尚”運動?

2017年09月08日 09:08:4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天津9月7日電(記者王炳坤)正在天津舉行的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上,新增的廣場舞、龍舟、柔力球、舞龍等群眾項目備受社會關注。那麼在古代,民眾都玩哪些“時尚”運動呢?正在天津博物館舉辦的一場中華古代體育文物展,集中展示了中華傳統體育文化之精髓。

  從軍事體育到娛樂運動

  這場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國家文物局聯合主辦的活動,匯聚了全國10余家文博單位所藏的古代體育文物精品。200多件展品,其中包括20多件國家一級文物,向人們勾勒出古代體育發端于生産勞動、軍事訓練,繁榮于休閒娛樂的變化曲線。

  早在史前荒蠻時代,中華民族的先民在聚居群處的生活中,由於求食自衛的需要,奔跑、跳躍、攀登、投擲等成為最常使用的肢體活動,人類最初的體育運動雛形由此而生。隨著部族爭端出現,古人有意識地進行軍事訓練,因而産生了一系列的軍事體育活動。

  在寧夏賀蘭山東麓發現的數以萬計古代岩畫,真實再現了遠古人類在3000—10000年前放牧、狩獵等場景。而展覽現場一尊來自秦始皇兵馬俑的陶俑,默默向今人傳授當時的射箭姿勢:左足向左前方斜出半步,雙足成丁字形,左臂半舉,右臂曲舉于胸前,頭和身體微向左側轉,昂首凝視左前方。這與現代射箭運動的發射預備動作頗有幾分神似。

  在古代,馬匹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産生活和軍事作戰工具,人們對其持有較高崇拜度,很多運動也圍繞“馬”展開。古時的騎射、打馬球等運動,都以騎馬作為基礎,對馬的馴服也被視為一種特殊能力。

  來自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唐舞馬銜杯紋銀壺,出土于1970年。這尊銀質的精美盛酒器物,表面留有兩匹尾部坐地,嘴銜酒杯,向人匐拜的舞馬形象。天津博物館的講解志願者洪德全介紹,這表明當時人們的馴馬之術已達到相當水準,而且對馴馬樂此不疲。

  其實,古人們在物質條件逐漸提高後,休閒、娛樂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很多體育運動也圍繞這一主題展開。早在新石器時代,一些遺址留下的兒童墓葬中就有許多石制和陶制的陀螺,可見當時就玩這種遊戲。鞦韆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一種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漢代以後逐漸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進行的民間習俗活動並流傳至今。在來自南京博物院的《古代仕女行樂圖卷》中,鞦韆、投壺、鬥百草等運動在古代女子中間非常流行。

  古代“玩法”與現代體育多有相似

  中國古代的球類運動項目繁多,其中被稱為古代足球的蹴鞠最受人青睞。蹴鞠起源於戰國,在漢代獲得大發展,唐宋時期最為繁榮,明清時期開始衰弱。2004年7月15日,國際足聯宣佈,中國古代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

  展廳中多幅“古代足球”圖片,反映了其演變軌跡。西漢末年的鞠為四片獸皮拼接而成,到南宋已經發展成十二片,“足球”更圓了。漢代的鞠是塞滿動物毛髮的實心球,到唐宋則改為放入動物膀胱的充氣球,更有技術含量了。

  天津博物館宣教部副主任張堃介紹,南宋時期,宮廷宴會時一般都會舉行蹴鞠大賽,人們在球場中央豎立兩根高三丈的球桿,上部的球門直徑約一尺,叫“風流眼”。兩隊人站在“風流眼”兩邊,由隊員顛球,傳球數次後傳給副隊長,副隊長顛數下待球端正穩當,再傳給隊長,由隊長將球踢向“風流眼”,結束時按踢過“風流眼”的球的多少決定勝負。“與現代足球相比,這種蹴鞠對抗性不強,但是對踢準的要求更高。”張堃説。

  從唐代起,由馬球演變而來的捶丸運動開始在平民中普及。來自故宮博物院的《明宣宗宮中行樂圖》中,可以看到,捶丸運動不論是球桿的形狀,還是洞口的白色三角旗,仿佛與現代高爾夫球運動如出一轍。捶丸的打法與高爾夫球也十分一致,包括側旋球、內外旋球等,而擊球姿勢則有站式,也有跪式。

  展廳一角,一塊半米高、方方正正的石塊(武功石)引發不少人圍觀。古時,源於軍事的項目——搬武功石,有點像現代舉重。洪德全介紹,搬武功石是古代武科舉的必考科目,應試者需抬起重達250斤至300斤重的石頭,且武功石底部要抬高過腰部,難度一點也不比舉重小。

  動靜結合,重健身也重養性

  四川博物院特展部主任、副研究員謝丹介紹,中國古代體育主張動靜結合,注重修身養性,這與西方體育有一定區別,但又是互補的。“西方體育注重競技,更多提倡個人英雄主義,而東方運動則更為柔和,注重身心合一,天人合一。”謝丹説。

  展覽中,眾多棋類激起了參觀者們的興趣,它包括圍棋、象棋、六博棋、雙陸棋等形式。幾千年來,下棋既開啟著人們的智慧,又滿足人類的競爭心,娛樂著世世代代的民眾。對各種棋類,古人的説法頗有幾分閒情逸致,如“仙人攬六箸,對博泰山隅——六博”“紋枰坐對,誰究此味——圍棋”“君看橘中戲,妙不出局外——象棋”……

  古代的很多運動和遊戲項目,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比如圍棋,就蘊涵了中國古代哲學中一元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圓地方、十九農節氣、三百六十周天之數等含義,其變化豐富,意韻深遠,魅力無窮。

  當然,古代體育也有階層之分。古時的禦術即駕馭馬車的技術,是君子的六門必修課,平民也玩不起。而像馬球這樣的運動簡化成了捶丸,百姓才得以參與其中。

  古時,釣魚、下棋等休閒活動,也有修身養性的涵義。天津博物館藏有的《明·尤求·圍棋報捷圖軸》,就描繪了這樣一幅場景:東晉著名政治家謝安在秀雅的園墅中與人對弈,剛從前線匆匆趕來的戎裝士兵想向他稟報淝水大捷,但他仍然聚精會神地下棋,神情自若。這種瀟灑的氣度、沉著的修養,是古代才子學士們所追求的。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