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8月28日電(記者 許曉青)“耄耋大師勤傳藝,情繫上海不了情。”95歲的電影表演藝術家秦怡、82歲的作曲家陳鋼、77歲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等,近年來以不同的方式積極參與到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和推廣活動中,甘當志願者。
今年早些時候,秦怡參加了一個介紹上海地方特色的舞臺藝術表演與我國早期電影話劇發展關係的公益文化活動。她表示,公益性的文化藝術普及活動不能慢下來,大家的工作生活節奏越快,越需要給精神文化生活“充電”,老藝術家完全可以發揮餘熱,起到承前啟後、普及文藝的作用。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作曲之一陳鋼發起成立了一個文化沙龍,旨在挖掘、傳承、推廣海派文化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等。京劇、崑曲、旗袍工藝等國家級和上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都成為該文化沙龍推廣的藝術門類。
京劇名家尚長榮也致力於戲曲“非遺”傳承和推廣,前不久在“美在上海”文化節目錄製現場亮相,追憶20多年前京劇《我是一個中國人》的創作和演出細節。
尚長榮、秦怡等老藝術家,還經常出現在他們所生活的上海市徐匯區天平社區“名家坊”公益活動現場,定期為社區居民提供面對面的藝術賞析、文化資訊諮詢等服務。尚長榮説:“市場化的大潮下,文藝要少一點銅臭氣,藝術家要多和老百姓在一起溝通交流,在基層凝聚起文化的精氣神。”
據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介紹,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單中,目前上海有55項入選,僅戲曲曲藝類就包含崑曲、京劇、越劇、滬劇、木偶戲、淮劇、滑稽戲、蘇州評彈等。
上海不僅鼓勵本地老藝術家傳承推廣“非遺”,還依託衛視平臺邀請全國各地的戲曲大師,共同為“非遺”傳承加油鼓勁。京劇表演藝術家戴綺霞、豫劇表演藝術家馬金鳳、粵劇表演藝術家陳笑風等老前輩,通過老藝術家的身體力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薪火相傳生動呈現在觀眾面前。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