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作協創研部、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陜西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張雅文《百年鐘聲——香港沉思錄》作品研討會最近在京舉行。有評論家指出,該作品的貢獻在于寫出了香港回歸後的社會面貌和港地生活的肌理紋路,進而提煉歸納出香港精神的特質,對促進大陸與香港同胞之間的相互了解、認同,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具有積極、深遠的意思。
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認為,張雅文不僅關注時代熱點,也具有非常強的歷史追溯能力,因此能夠把歷史寫得生動並具有說服力。《百年鐘聲——香港沉思錄》洋溢的愛國主義的基調令陳建功非常感動,“那種對國家、對民族的愛,對現實的直言不諱,非常令我敬佩。”陜西出版傳媒集團總編張煒談到,自己在閱讀《百年鐘聲》過程中“漸入佳境”,他說,“香港回歸的百年鐘聲,敲響了我們民族的記憶,也敲響了民族的自信心,敲響了香港回歸以來方方面面的進步和發展。”
年近古稀的張雅文歷時3年完成的《百年鐘聲——香港沉思錄》,通過作家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以深刻的思辨和開闊的人文視野,梳理了香港回歸祖國前後的歷史縱深,見證了香港回歸以來祖國對香港的大力支持以及互利互惠、促進發展的成就,勾勒出歷經滄桑巨變、充滿傳奇色彩的豐富而立體的香港興衰史。(記者舒晉瑜)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