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百家講壇》傅小凡聊幕後故事:大爺看節目打呼嚕

時間:2014年03月04日 08:48 來源:海峽導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傅小凡,廈大人文學院哲學係教授,央視《百家講壇》講史的廈門學者。他主講的《崇禎那些年》從2月16日開播至今,收視率頗高。

  昨天下午3點,傅小凡穿著他上《百家講壇》的那套西裝,現身蓮坂外圖書城,為他的新書《大明悲歌——崇禎那些年》舉行讀者見面會。許多門生故舊前來給他捧場,傅小凡就像和老朋友們聊天那樣,說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原本準備開講胡適

  被《百家講壇》節目請去北京,傅小凡自爆開始是準備講胡適,“節目組覺得太敏感了,最後換成了明末崇禎皇帝的故事”。

  在學生眼里,崇尚學術自由的傅教授上課時一向氣氛開放,錄制節目對他而言“有風險”。《崇禎那些年》原本錄的第四集,“講的是崇禎皇帝反腐倡廉,卻不了了之的故事”,但沒通過節目組的要求,最後沒有播出,傅小凡只能苦笑,“他們《百家講壇》到處在找主講嘉賓,但很難找到他們認為合適的人選,你有興趣的話可以毛遂自薦”。

  上《百家講壇》,傅小凡並不是完全脫稿。“我事先擬好提綱,差不多看一眼講個十分鐘。”傅小凡透露,最後節目組把他低頭看提綱的鏡頭全刪掉了。“這個得刪,不然我一低頭,畫面里就只有一閃亮的光頭了。”傅小凡摸著腦袋說。

  講史時也思考現實

  《崇禎那些年》都是早上8點開始錄的,來聽的多是些退休老人。有一天傅小凡講得正起勁,下邊一大爺開始打呼嚕,邊上一大媽幹脆拿出毛線織起衣服來。“我鬱悶地問:‘老爺子您困啦?’平常上課學生睡覺也沒敢有鼾聲啊,這可打擊我了!”

  傅小凡是位愛搞互動的老師,課堂上學生越多,他說得越有感覺。“我經常會出錯,我的學生都毫不避諱地指出來。對著鏡頭、對著寥寥的現場觀眾講太鬱悶了,所以我覺得錄制的節目還不夠生動。”被網友評為《百家講壇》開播以來“最牛表情帝”的傅小凡有些許遺憾。

  現場讀者問傅小凡:“崇禎朝給當代人最大的啟示是什麼?”傅小凡回答道自己眼里的明末史也是對現實的思考,“明末嚴重的腐敗問題,既得利益者勢力龐大,官員沒有信仰沒有底線,歷史往往有相似性,這值得現代人去反思”。他在簽售前忍不住感慨:“崇禎這個題講得很難受,下次咱講點高興的。”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