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個青年人寫家族傳奇
昨天,《亞洲週刊》十大小説獎得主、青年作家葛亮費時七年寫作的長篇小説《北鳶》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葛亮在故宮西門旁古色古香的西華書房與讀者和媒體見面。
1978年出生的葛亮原籍南京,在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畢業後成為大學老師,現任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葛亮書寫大家族的故事得天獨厚,出身世家的葛亮,祖父是著名藝術史學者葛康俞、太舅公為新文化運動領袖陳獨秀、表叔公為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這些赫赫有名的家族成員,為他披上一層傳奇色彩,也給了他取之不盡的創作靈感。
“我寫這本書最大的動力來自於我的祖父。” 葛亮的祖父、著名藝術史學者葛康俞上世紀40年代在四川江津完成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藝術史的巨著《據幾曾看》,是從漢代到晚清中國歷代最重要的書畫典藏。陳獨秀江津碑文“獨秀陳先生之墓”就出於其手。王世襄讚他“不下黃賓虹”,宗白華曾抄他的全書留存。
自小,祖父和外祖父就給了葛亮深厚的家傳,書中的兩大家族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他的祖父和外祖父。書中主人公之一毛克俞的原型就是葛康俞,而另一主人公盧文笙的原型就是他的外祖父,一位年輕有為的民族資本家,兩人最終結為親家。“我的外公出身於資本家家庭,他從小隨他姨父和姨母在天津,他的姨父是當時的直隸省長兼軍務督辦禇玉璞,他是一個赫赫有名的軍閥。所以,在我外公幼年到少年時期,經歷了在辛亥革命之後軍閥階層從最鼎盛時期的繁華到衰落。”葛亮説。
禇玉璞在葛亮的小説《北鳶》中名為石玉璞,作為民國初年頗負聲名的直系將領,他在鼎盛期與張學良、張宗昌並稱“奉魯直三英”。這不是他第一次出現在小説中,上世紀30年代鴛鴦蝴蝶派知名作家周瘦鷗的《秋海棠》中的軍閥袁寶藩就是以他為原型。葛亮在《北鳶》中,再次對這一人物進行了著力書寫,並落墨于北伐大幕之下軍閥階層的沒落境遇。
關於此書的創作緣起,葛亮回憶,多年前他收到《據幾曾看》的編輯寄來的一封信,“這位我很尊敬的編輯在信中説,希望我可以從家人的角度,寫一寫關於爺爺的過往和時代。”他曾考慮以非虛構的文體進行寫作,但“他同時代的好友或同窗皆已故去,如王世襄、李可染等,考證功夫變得相對龐雜,落筆維艱”,反覆思量之後,葛亮選擇了小説這樣一種更“有溫度”的表達方式。
在出版祖父遺著的過程中葛亮感慨頗多,其中之一就祖父的生前摯友為這本書的出版不遺餘力地奔走:“其中包括王世襄先生等,我講的‘感恩’絕對不是無本之木,真的從某種意義上這些幫助和支援,我也體會到祖父那個時代人情的溫度,進而也更加清晰地觸摸到祖父的人生。”
《北鳶》是葛亮書寫近代歷史、家國興衰的“南北書”之“北篇”,歷時七年,是繼上一部《朱雀》之後的最新長篇小説,也是他“中國三部曲”的第二部。葛亮解釋“北鳶”這個書名的涵義:《北鳶》出自曹霑的《廢藝齋集稿》中《南鷂北鳶考工志》一冊,也有向曹雪芹先生致敬之意。
年近九旬的旅美作家聶華苓看過後驚嘆:“《北鳶》令我驚艷,葛亮所寫的那個時代正是我所生活過的。葛亮如此年輕,竟寫出那個時代的小説,感謝這部作品將我帶回那段我最緬懷的歲月”。
本報記者 陳夢溪J226
補白
葛亮作品入選“當代小説家書係”、“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8、2009、2015年中國小説排行榜”。代表作有小説《北鳶》、《朱雀》、《七聲》、《謎鴉》、《浣熊》、《戲年》,被譯為英、法、俄、日、韓等國文字。曾獲首屆香港書獎、香港藝術發展獎、臺灣聯合文學小説獎首獎、臺灣梁實秋文學獎等獎項。長篇小説《朱雀》獲選“亞洲週刊全球華文十大小説”,2016年他以新作《北鳶》再獲此榮譽。在這部小説裏,也許你能找到自己或者祖輩的身影。
明天16:00,葛亮攜新長篇《北鳶》在朝陽大悅城單向空間書店與讀者見面。青年作家崔曼莉、當代散文家祝勇與本書作者葛亮,一起追溯其家族的興衰動蕩,講述大時代裏個人的愛恨情仇。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