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累計觀看量逾4648萬人次 全國京劇院團線上展演熱度高

2020年08月27日 08:49:00來源:人民日報

  累計觀看量逾4648萬人次,全國京劇院團線上展演熱度高——

  國粹雅韻乘雲至(解碼·文化遺産賦彩生活)

  核心閱讀

  精彩好戲連番上演、觀演之間熱鬧互動……從8月初開始,全國京劇院團線上抗疫展演每晚準時赴約,為觀眾獻上國粹盛宴。名團、名角集體走上雲端,擴大了觀眾覆蓋面,滿足了不同受眾的審美需求。截至8月24日,累計觀看量已經超過4648萬人次。展演火熱的背後,是京劇藝術緊跟網際網路時代的步伐,煥發更多青春魅力,用更輕盈的姿態走進千家萬戶。

  8月8日至9月6日,國家京劇院攜全國18家京劇院團,聯手舉辦“京劇的夏天——全國京劇院團線上抗疫展演月”,上線學習強國、文化和旅遊部官網、央視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文藝之聲“戲迷天地”欄目、快手、雲聽、喜馬拉雅、蜻蜓FM等平臺,每晚7時30分與觀眾準時見面,帶來一場全國規模的京劇院團線上展演。

  名角名團,一場場演出精彩紛呈

  尚長榮、葉少蘭、朱世慧、趙葆秀、譚孝曾、鄧沐瑋、王平、于魁智……

  《黨的女兒》《楊靖宇》《生活秀》等現代京劇,《龍鳳呈祥》《穆桂英挂帥》《秦香蓮》等優秀傳統劇,《廉吏于成龍》《大漠蘇武》《成敗蕭何》等新編歷史劇……

  精彩紛呈的流派、難得一見的陣容、膾炙人口的唱段,一場場線上國粹盛宴引人入勝,眾多90後、00後成了京劇新粉絲。數據顯示,展演開幕式演出開播10分鐘內人氣不斷飆升,實時觀看總人數超18萬,點讚數破100萬。截至8月24日,各平臺累計觀看量逾4648萬人次,點讚數超2134萬。

  “隨著5G技術、新媒體等飛速發展,線上觀賞已經成為年輕人享受文娛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用大家喜愛的方式推廣京劇,恰逢其時。”國家京劇院副院長張亞峰説,每個時代都有不一樣的觀賞需求,守正創新,大力推動京劇的數字化、視頻化傳播,能讓古老京劇更好地煥發青春魅力。

  “我這個00後第一次領略國粹之美,不愧為國粹。”“過癮啦!在家就能看名角如雲,繁花似錦,是我們票友的福氣。”……網友紛紛點讚“雲”端綻放的國粹華音,展演熱度持續上升。

  實時交流,一次次互動點燃熱情

  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文藝快速發展,“雲練功”“雲排練”“雲創作”“雲演出”“雲觀劇”等新形式不斷出現,諸多文藝院團積極拓展線上演出陣地,開展豐富多樣的線上文藝活動。

  在得知《生活秀》的線上觀看人數超過了100萬後,身為主演的武漢京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劉子微十分驚喜。她坦言:“古老京劇要傳承得更好,需要重視觀眾年齡斷層、劇目創新乏力等問題,通過線上直播來擴大影響力十分重要。這次名團、大團、名角集體走上雲端,表達了京劇界的態度,也會對京劇的創新發展産生很大的推動作用。”

  線上展演對於絕大多數京劇院團來講都是第一次,將演出從線下轉到線上,絕不只是用錄影機拍下舞臺演出這麼簡單,而是要求院團改變原有的單一的舞臺表演方式,轉變藝術生産方式、演出方式,從而適應觀賞方式的轉變。張亞峰説,他們不斷探索,讓戲曲不僅可以出現在舞臺上,以“實”體的形式與觀眾見面,更運用影像思維,突破劇場的時空局限,形成影像戲劇,在“虛”的空間中與觀眾隔屏相遇,拓寬戲曲的傳播途徑,滿足不同受眾的審美需求。

  這種方式獲得了不少認可,有人留言説:“太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了,簡直是京劇藝術的饕餮盛宴,希望這樣的活動更多些。”

  觀演互動、實時交流是更多網友的期待。本次劇目展演過程中,朱世慧、袁慧琴、宋小川等京劇藝術家多次進入直播間,與觀眾互動,解答網友提出的問題,讓觀眾倍感親切。

  張亞峰説,直播能讓觀眾和演員實現更直接的互動交流,“彈幕”“實時留言”一改劇場演出的單向輸出模式,使觀眾既可以與名家互動、為他們喝彩,又可以與其他觀眾交流,真正實現了實時交流、觀演互動。更有趣的是,“梅蘭芳大劇院”快手賬號上線京劇名家張建國、袁慧琴、李海燕錄製的《空城計》《楊門女將》《鎖麟囊》唱段視頻,並邀請觀眾共同參與演唱。

  緊跟時代,一步步探索創新發展

  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線上文藝活動打破了時空局限,一場線上演出的觀眾人數相當於大型劇場單場觀眾容量的成百上千倍。通過網際網路的傳播和推廣,廣大觀眾更容易接觸到舞臺藝術作品,這極大地拓展了觀眾覆蓋面,有利於培育藝術品種和拓展潛在觀眾,也具有很強的藝術普及意義。”

  劉子微對此十分贊同,不過她也表示壓力不小,“直播中還是會緊張,我對年輕人的網言網語還不熟悉。所以我告訴自己和團裏的演員們,在舞臺表演之外,還需要不斷摸索、學習和研究網際網路的特點,為以後發展積蓄更多力量。”

  快手科技執行總編輯徐靜蕓説,通過“京劇的夏天”,快手以“短視頻+直播”的模式助力開闢京劇藝術線上傳播新天地、新生態,“我們希望讓京劇等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千家萬戶,走近更多年輕人”。

  “在開展‘京劇的夏天’過程中,我們深切感受到,在網際網路時代不能墨守成規。”張亞峰認為,京劇藝術只有堅持與時代同步向前,轉變傳播方式和載體,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合新科技、新媒介,才能歷久彌新。對於以後的藝術創作生産,張亞峰説:“我們將總結線上演出經驗,在堅守京劇藝術內核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採用線上、線下同步直播的新型傳播模式,對戲曲表演藝術進行數字化採集,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將之立體呈現,探索京劇傳承創新的高科技路徑,努力讓京劇在年輕人中火起來、潮起來。”

  本報記者 鄭海鷗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