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敦煌藏經洞流失海外文物數字化 “歸期”可盼

2020年08月24日 09:2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敦煌8月23日電 (記者 馮志軍)今年是敦煌藏經洞被發現120週年,當時出土的6萬餘件文物中有三分之二被保存于十多個國家的數十家博物館中。為讓流散於世界各地的敦煌學文獻較完整地被全球共用,敦煌研究院今年發起了“數字敦煌——藏經洞文物項目”。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近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一年來,該院加強國內外合作交流,在敦煌學資訊資源網中搭建“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獻目錄”和“藏經洞文獻研究目錄”專題模組,通過網路將院藏敦煌學術資源全球共用。今年將派專家組分赴英國、法國和俄羅斯相關機構商討所藏文物數字化可行方案。

  藏經洞文獻連同敦煌石窟藝術的實物遺存,為中國和絲綢之路沿線的中古史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一手資料,被稱為打開世界中世紀歷史的鑰匙。據統計,藏經洞出土文獻中,約九成為佛教典籍,還有道教、摩尼教等其他宗教典籍,以及官府文書、社會經濟文書、文學作品等大量世俗文書。

  如何讓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回歸?是敦煌學界近年較熱的話題。但文物實體的回歸難度依然較大,據媒體公開報道回歸最多的敦煌文獻,是由日本已故書法家青山杉雨家人于1997年將家藏的8件敦煌寫卷送還。

  趙聲良表示,現在讓原件回歸很困難,但可以通過外交和文化交流等途徑,利用數字化辦法使流失海外文物回歸,經過分類整理後可以與全球所共用。

  “這項工程的回歸併非簡單拍照片,而是對流失海外的文物進行‘完全複製’。”趙聲良解釋説,這就像莫高窟數字化工程,如果哪個洞窟未來因不可抗拒的因素毀壞了,還可以通過已掌握的數字化成果,將其原樣複製出來。

  目前,被普遍認可和使用頻率較高的線上敦煌文獻數據是“國際敦煌項目”(IDP),但其沒有完整的可檢索敦煌文獻全部目錄,主要建立了收藏國家、收藏機構已經數字化完成的目錄,並未構建完整的藏經洞文獻總目錄,且數字化進度緩慢、檢索不便。

  浙江大學教授張涌泉向中新社記者表示,經過調查,目前被藏于多個國家的敦煌文獻內容多是殘缺不全的,但約有25%的卷子是可以拼接起來的。如果這項工程進展順利,將有約2萬冊敦煌文獻較完整地面世,這對於推進敦煌學發展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甘肅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巨有謙表示,甘肅將在助力海外敦煌文物文獻數字化回歸方面加大國際合作力度,推動敦煌研究院向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的典範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邁進。(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