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過申遺成功一週年 良渚古城遺址賡續前行

2020年07月07日 09:5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7月6日電(郭其鈺 蘇禮昊)7月6日,杭州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一週年之際,首個“杭州良渚日”暨首屆杭州良渚文化周活動在杭州啟動。走過申遺成功一週年,作為“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遺址賡續前行。

  一年前在亞塞拜然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産大會上,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這座見證了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城,迎來了在世界文明舞臺上的“高光時刻”。後申遺時代,良渚古城遺址持續放大申遺成功效應,努力建成大遺址保護利用典範和文旅融合發展樣板地,打造中華文明朝聖地和中華文化展示地。

  數字賦能 科學有效保護古城遺址

  良渚古城遺址規模宏大、遺存類型複雜、價值內涵豐富,其遺産的整體價值由城址、週邊水利系統、分等級墓地(含祭壇)和以良渚玉器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人工遺存要素共同承載,是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最直接、最典型的實證,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堪稱早期城市文明的傑出範例。

  申遺成功以來,良渚古城遺址探索建立大遺址保護“特區”模式,通過建設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構建了“場館展示+現場展示”的綜合展示體系。

  同時,其以數字化賦能保護管理,持續加強114平方公里遺産區和緩衝區“日常巡查+科技預警”,加快建設遺産保護管理“數字駕駛艙”,以科技助力數據採集分析,推動良渚遺址的科學保護、有效保護。

  疫情之下,良渚古城遺址還推出良渚文化“雲春遊”“雲直播”等線上活動,讓民眾足不出戶暢遊良渚古城。

  以文為核 打造特色文化IP

  學術研究是良渚文化實現持久發展和持續推廣的最基本和關鍵的要素。申遺成功以來,良渚博物院深入推動良渚學研究工作,完成《良渚叢書》《良渚文化通史》等多部著述的編撰與出版。

  “豐富對外文化展覽,是擴大良渚文化影響力,講好‘良渚故事’的有效手段。”良渚博物院院長周黎明表示,為促進良渚文化傳承步入新軌道,良渚不斷創新公共文化供給模式,讓小眾考古文化走進大眾心中。

  據悉,2019年7月16日,“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在故宮博物院舉辦,通過玉器,以小見大,展現良渚文明的地位和貢獻。從5000多年前到距今100多年的清末,歷史各個重要時期與良渚有關或受其影響的文物一一呈現在觀眾眼前。

  文旅融合 因地制宜提升經濟效益

  申遺成功一年來,良渚充分運用古城遺址及其周邊區塊人文底蘊深厚、文化遺産豐富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大膽創新,實施文化和旅遊資源共用,協同並進。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自開園至今共接待訪客近50萬人次,目前計劃聯動周邊景區資源,合作串線,推出相應遊線。如良渚古城遺址所在地杭州市余杭區瓶窯鎮則借地利之便,以古城遺址公園為核心,實施古城聯動古鎮的文旅遊線。今年“五一”期間瓶窯古鎮接待遊客超5萬人次,約為去年同期三倍。

  當日活動現場還發佈了杭州三大世界遺産精品旅遊路線,簽訂長三角杭州三大世界遺産旅遊市場推廣合作備忘錄。

  “杭州在做好遺産保護的同時,不斷探索讓遺産‘活起來’的有益做法。”教育部副部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田學軍在當日視頻賀詞中表示,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正式對外開放,成為民眾體驗和感悟“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場所。良渚文化IP不斷做大做強,文創産品令人耳目一新。隨著“杭州良渚日”的設立和“杭州良渚文化周”的舉辦,良渚古城遺址這一全人類共有的遺産將會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