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中國生活30年 廈大美籍教授潘維廉“不見外”

2019年03月21日 07:5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3月20日電 題:在中國生活30年 廈大美籍教授潘維廉“不見外”

  中新社記者 應妮

  從加州到廈門、從退役空軍到廈大教授,與閩南人共同生活30載……今年63歲的潘維廉是第一個定居廈門的外國人,也是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

  這個被中國人親切稱為“老潘”的美國人20日出現在北京,與中國外文局所屬外文出版社簽約,共同推出“老潘看中國”系列叢書。

  去年底結集出版的《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一書,從他在1988年至2017年間寫給美國家人的上千封書信中精選出近五十封,既是記錄中國發展故事具有時間標誌性的符號,也是極具人情味的表達方式之一。這些家書展現了不同年代下的廈門乃至中國的風貌變化。從上世紀80年代的泥濘道路到今天的現代化城市設施,從父親不贊同潘維廉到中國來,到逐漸從信件中讀到開放與發展中的中國,並認同兒子的選擇。

  在書中,他描述1988年在廈門的頭幾個月“非常沮喪,説起來幾近荒唐……難怪那時在中國逗留超過一年的外國人寥寥無幾”,而2004年,廈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很高興我們見證了中國經歷的前所未有的變化,從某些小的方面來説,我們甚至也參與了這些變化。”

  事實上,潘維廉早已將中國視作他的第一故鄉,“廈門才是我的第一故鄉,我在美國只待了七年,而我在中國待了三十年。”20日的簽約儀式上,花白頭髮的他用閩南話説“謝謝”。

  除了自駕遊歷中國直接見證中國的變化,老潘還探究了中國深厚的歷史。他説“這要感謝習近平總書記”。2001年11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親自為潘維廉頒發“福建省榮譽公民”證書。晚宴上老潘談起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習近平對他説:“您寫過您的第二故鄉廈門,不妨也寫寫第三故鄉泉州吧?”

  在研究泉州的過程中,老潘了解到泉州曾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在中世紀時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不亞於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魅力泉州》付梓後,老潘繼續研究中國的歷史文化,寫了十來本有關福建的書,還主持過400多集關於中國歷史文化的電視節目。

  在《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出版首發後,潘維廉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隨信寄送了這本書。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不僅對新書表示祝賀,也對他的“不見外”精神表示讚賞,鼓勵他繼續向世界講述真實精彩的中國故事。

  “讓世界真正了解中國,讓外國人逐漸認識到‘中國夢’也能成為‘世界夢’,這就是我的‘中國夢’。”潘維廉説。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向潘維廉教授授予“國際圖書特殊貢獻”榮譽稱號。他表示,將為像潘維廉教授這樣的特殊作者提供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多語種出版和國際傳播平臺。(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