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發自信的全國青年美展(藝壇走筆)
6月8日至24日,第六屆全國青年美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成為本年度美術界最引人矚目的熱點之一。這個三年一屆並已成為中國美術界品牌的展覽,不僅一直吸引著青年美術家的熱切參與,而且成為中國當代美術創作的風向標。讓人們記憶猶新的1980年全國各地青年美展(後被追認為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不僅推出了像羅中立《父親》那樣一批引發美術風潮的作品,而且許多展品突破其時思想藩籬所呈現出的個性化與多樣性都讓人耳目一新。從此,人們對於青年美展的審美期待,都無形之中以此屆青年美展對於社會産生的深刻影響為參照標準。自2008年第三屆全國青年美展恢復並成為常設展項以來,人們逐漸發現青年美展鮮有早先的審美突破與社會轟動,而呈現出一種平緩溫和卻精進深入的創作姿態。
其實,人們所期待的像多年前出現的以幾件作品産生轟動效應作為青年美展標誌的時代早已結束。這不僅表明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美術視野已經充分打開,而且青年美展作品也不再以引進西方現當代藝術為審美突破的先鋒,人們在青年美展中看到的反而是青年美術家在藝術多元化格局形成之後如何重建中國當代美術的努力。他們不以顛覆經典來破壞傳統的價值秩序,而是在廣泛吸取、深入研習中外藝術傳統的同時,更深刻地把中外造型藝術傳統創造性地轉換到當代中國現實社會的審美表現上。顯然,青年人已從過去的封閉、盲從,轉向了對中外優秀藝術傳統的創新性發展上,在深刻把握藝術創作規律的同時,呈現他們對藝術當代性的獨特理解與自主探索,以此和歐美流行的當代觀念藝術既相交叉也相區別。
作為青年美展,這屆展覽有眾多讓人印象至深的表現青年人生活感受的畫作。趙無雲的《快餐時代》以工筆淡彩和富有裝飾意趣的構成語言,描寫了一群女生超市購物之後在快餐店相聚的生活情景;孟影的《聆聽青春》以工筆重彩的亮麗色彩,描繪了青年旅行者在滴滴車站用手機約車的資訊化生活樣態;鄧鑑的《平凡的世界》以寫實油畫的古典意蘊,細微而深切地重現了畫中年輕畫家在虛擬時空追繪戀人的恬靜世界。這些作品都來自畫家對他們青春生活的真切體驗,時尚的生活,微小的場景,鮮活的情態,深刻揭示了改革開放40年中國青年一代生活的巨大變遷,這和1980年全國青年美展眾多描繪鄉村與鄉土的畫題形成巨大反差。但城市化、資訊化也對人類發展提出新的挑戰,胡永奇與沈欣欣的《存在的空間》、原碧君的《專注》、陳傑的《觀景》和宮建宇與孫一寧的《共用單車之五》等作品,都對過度物質化的生活模式、人被資訊所挾持等現實問題提出追問與質疑,也讓人們觸摸到當代青年美術家那種自省、審慎的思想深度。
青年人的畫筆並未停留在對自我生活的欣賞與觀照上。孫娟娟的《舞動青春·燦》以工筆淡彩所形成的色塊重疊,巧妙展現了青年女警員挺立街心猶如千手觀音般靈巧指揮交通的優美身姿;張眾的《北京新機場·築夢英雄志》以重彩與岩彩的交織使用,塑造了一個全新的城市建設者形象;沈曉明的《曦風》則以英雄的筆觸,賦予那些青年消防官兵以可愛可敬的神情,那寫意水墨塑造出的一個個因連夜搶救而極度疲勞、臥地酣睡的樸素戰士,讓人們同樣感受到今天青年人的擔當與堅毅。少數民族生活歷來是青年畫家探尋藝術靈感的源泉,但周濤的《婚禮》、馮瑜的《喜訊》和余盛君的《春日》等,則並不止於民族風俗的獵奇,而是在日常生活的表現中通過精工描寫以及富有浪漫情調的色塊重構,讓人們從這種明快的視覺語言裏感受到現代社會給予少數民族生活的巨大精神變遷。
本屆青年美展的探索性尤其表現在工筆、水彩、版畫、漆畫和綜合材料繪畫等領域。綜合材料繪畫以材料本身所攜帶的人文資訊作為繪畫的一部分,這種藝術探索與西方流行的當代藝術觀念相交叉,不斷以媒介的大眾性來替代藝術的精英特徵。與此相反,版畫卻不再以前些年時興的版種綜合運用為先鋒導向,而是回歸黑白木刻,並在象徵與超現實表現上探索中國城市化進程給予人們內心的真實感受。水彩畫從即興小品轉向深度創作,且在藝術觀念上以精微寫實的方式來追問虛擬網路生活有關人的存在價值。余曉娟的《年輕的呼吸》、袁東虎的《翻不開的一頁》和王曉讚的《飛行的姿態》等,既通過精微的形象刻畫,推進了水彩畫的寫實深度,也以這種寫實反襯了畫面在總體上表達出的網路社會虛幻生存的現代生活方式。
毋庸諱言,三年一屆的全國青年美展並不是世界流行的當代藝術三年展,其學術定位是堅守造型藝術的繼承與發展,而不是唱衰架上藝術,謀求裝置、影像、行為等觀念藝術的拓展。這種學術定位本身,首先是立足於中國美術的當代性探索,因為獨特的表現方式與創作規律,使中國書畫一直遠離機械圖像的再現性特徵,而促使當代中國美術家在圖像時代不斷探究心手相應在造型藝術發展中不可替代的獨特性。這意味著中國美術家對於造型藝術在圖像時代的重識與實踐,必須穿越西方以新媒體為表徵的用當代藝術取代造型藝術的理論模式,從而將中外造型藝術傳統進行當代創新性轉換。應當説,本屆青年美展上以極度寫實吸引觀眾目光的那些畫作,既在工筆、水彩與漆畫等領域達到前所未有的寫實深度,也在以具象繪畫的方式進行時空穿越、以象徵與隱喻來容納更多的思想內涵。全國青年美展這種看似波瀾不驚的探索,真正將造型藝術的傳統與現代鉚焊在一起;而這種藝術深耕,也深刻揭示了中國青年一代藝術家既適度接受世界畫壇現當代藝術養分,又勇敢面對造型藝術的創新性挑戰,表現出自主探索的堅定與自信。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24日 12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