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慶朝天門廣場改造引質疑 古城文化地標保護之爭

2018年04月23日 10:19:00來源:工人日報

  作為重慶市標誌和承載山城歷史基因的朝天門廣場,其改造一度引發市民對文保不力的質疑——

  古城文化地標保護之爭

  “近日網傳朝天門將更名或消失的消息並不屬實。”重慶市渝中區歷史文化街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4月18日對《工人日報》記者再次明確:朝天門作為重慶的標誌和地理名稱,不會消失。現在看到的“重慶來福士廣場”樓體字,為重慶凱德古渝雄關置業有限公司項目名稱。該公司在北京、杭州、成都等多地,均推出“來福士廣場”項目。坐落在朝天門廣場的這一項目為其推出的地産系列之一。

  前不久,約200名市民組成的“重慶市文物保護志願者服務隊”在寫給市政府的公開信中,質疑對文化遺産保護不足,指正如火如荼建造中的來福士廣場,削弱了朝天門歷史傳統文化的權重及影響力。而開發商發言人答覆《工人日報》記者時表示,將本著珍視土地原則進行建設。

  “事實上,兩江交匯處的朝天門在相當部分市民的觀念和記憶中是開放的公共空間,不是一組建築群。其是公物,更是一處重要的城市集體記憶。每一位熱愛自己城市的人,都希望留住所在城市的美好,也期待新的建設者尊重城市的歷史。”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楊宇振對《工人日報》記者如是説。

  一封文保志願者的公開信

  在重慶主城區著名地標朝天門,由新加坡凱德集團開發的來福士廣場高聳入雲,規劃中“朝天揚帆”的氣勢已見雛形。然而,近來一些關心重慶曆史文化的市民,心頭卻是焦慮與不安。

  “見證兩江匯流、重慶開埠的朝天門,正被人們一點點遺忘。”在由約200名市民組成的“重慶市文物保護志願者服務隊”前不久寫給當地政府的一封公開信中,表達了悲觀的心情。

  這封題為《關於保護重慶地標、精神之門——朝天門歷史文化的公開信》,聚焦重慶市政府的朝天門發展規劃,質疑對文化遺産保護不足,而來福士廣場作為該區標誌性的新建築,則被指削弱朝天門傳統文化的權重和影響力。

  這群重慶市民的牽掛,源於朝天門對重慶的特殊歷史意義。

  建於西元前314年的朝天門位處長江和嘉陵江交匯點,曾是重慶17座古城門之一,是古代官員迎接皇帝聖旨的地方。重慶1891年辟為商埠時,朝天門始設海關;多年來,朝天門扮演水運樞紐角色,碼頭、輪渡、棒棒等人文景觀深深刻印在重慶人的集體記憶中。

  但隨著重慶市政府近年來展開舊城改造,朝天門的面貌也快速蛻變。尤其2013年動工、位處兩江交匯最顯眼處的來福士廣場,有如輪船揚帆起航的前衛設計,顯著改變了朝天門的天際線,其體量之大,前所未有。

  這些變化讓不少重慶市民感到無所適從。重慶文物保護志願者的公開信中寫道,來福士廣場“雄踞”朝天門,形成一道屏障,數條公路如今無法直通原有的古朝天門,市民和遊客更無法直接進入朝天門廣場,必須先穿越來福士廣場建築。

  公開信執筆人之一、重慶文物保護志願者服務隊秘書長吳元兵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感嘆:“朝天門是重慶人的陽臺,我要去這個陽臺,得從別人家房子走過去,這種感覺,你會接受嗎?”

  硬體建設之上,讓吳元兵同樣憂慮的是“朝天門的歷史文化保護現狀每況愈下”。他指出,重慶市規劃局去年10月發佈的朝天門片區提升方案中,未提及古朝天門的規劃改造,也未説明對發掘和保護朝天門文化遺産的計劃。

  為此,文保志願者服務隊在公開信中提出10項加強文化歷史保護的建議,包括重建兩江制式古城墻、設置具歷史文化內涵的雕塑、限制沿江建築高度等,以保護重慶的城市天際線等。

  來福士廣場的工程畢竟不可能停下,吳元兵告訴記者,他如今希望的僅是讓朝天門“活起來”,畢竟這裡承載重慶人太多的文化情結。

  文物保護爭議的背後

  對不少目前在朝天門做小生意的商家而言,儘管近年來因環境改造塵土飛揚,對朝天門的未來卻較為樂觀。

  在朝天門廣場經營面攤的趙先生告訴記者:“有人説,來福士廣場建起來會擋住江景和風水,也有人覺得增添了一道新美景,各有各的看法。對我來説,這座樓建起來後,如果對重慶旅遊業是好事,對我的生意就是好事。”

  朝天門還被譽為中國人的英雄之門,在抗戰時期象徵著中國精神。所謂無川不成軍,有這樣一組數據可以説明:抗戰14年,民生公司共運送出川部隊270.5萬人,而整個川軍參加抗戰300多萬人,可以想像有多少抗日戰士是在朝天門碼頭,壯懷激烈奔向抗日前線。抗戰前重慶30多萬人,抗戰結束120多萬人,這逃難的人流中多數是在朝天門碼頭登陸上岸。有部紀錄片曾有這樣的鏡頭,從淪陷區到重慶沿線都是“到重慶去!”的標語,鼓舞著鋪天蓋地絕望的人。當時經歷天上狂轟爛炸、朝不保夕的國人,登上朝天門碼頭,無不認為是登上從地獄跨上天堂的階梯。

  面對當前出現的文物保護爭議,楊宇振認為,關鍵在於朝天門的特殊選址。雖然朝天門所處渝中半島高層建築多,但不代表朝天門就應建超大規模的建築體,來福士廣場如今體量過大,較難與朝天門的人文與地理環境契合。

  來福士廣場預計明年完工。楊宇振説,目前能做的是匯集資方、政府、專業人士和群眾,討論如何處理目前的狀況。

  期望與市政府和資方凱德深入溝通的市民吳元兵向記者説:“對朝天門,我們不能遺忘,這是每個重慶人應該做的事。”但他強調,自己不是極端主義者,並非針對來福士,“對於來重慶投資的外商,我們真的歡迎,只要你願意和我們相互接納。我們希望朝天門活起來,也希望來福士活起來。”

  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

  這封2000多字長的公開信流露出重慶市民對“老重慶”的鄉土情結,也凸顯舊城改造與文物保護之間的“博弈”。

  重慶市渝中區區長商奎向《工人日報》記者表示,渝中區是重慶“母城”,承載重慶的建城史和開埠史,政府將“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以文立城、以文興業、以文塑人,充分彰顯母城文化風韻。”

  據了解,對保護古文物的訴求,重慶地方政府一直比較重視。正如原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所説:“朝天門是城市的地標,山城歷史的源頭和基因就在朝天門。”早在2015年10月,朝天門一處工地被發現藏有珍貴的宋明古城墻,卻疑似被施工人員破壞。重慶市政府隨後在網上公開回應説,對事故高度重視,將配合市級有關部門單位,編制古城墻遺址保護方案。

  2017年12月,重慶市發佈《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徵求意見稿)》。商奎説,這充分體現了全社會對歷史文化的關注和保護。我輩有責任做好朝天門區域的歷史文化保護,讓海外的重慶遊子都能在這片歷史的土壤上“留住鄉愁”。現在是一個開放的世界,我們要用重慶包容的精神,去做更好的規劃、交通改造、人性化的設計。

  重慶來福士廣場總經理黃瑞程對《工人日報》記者表態:“我們深刻了解朝天門于重慶的意義,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將全力配合區委區政府及各相關部門,大力支援朝天門片區各項工作,以前瞻眼光為朝天門片區的煥新騰飛助力。”記者 李國 實習生 孫雅純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