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眷村文化節講述濃濃“家情家味”
新華社臺北10月10日電(記者 陳君 劉剛)2017新北市眷村文化節10日在新北光興公園熱鬧開幕。現場安排的眷村百味市集、經典相聲演出、經典歌舞聯演和耆老説故事等精彩活動,吸引了不少眷村後代和周邊居民入場參與。
“眷村”指1949年後臺灣當局為安置上百萬大陸赴臺的軍人和家眷所建立的聚落。與光興公園一墻之隔的就是當年的眷村“三重一村”。
“三重一村”緊鄰淡水河,由以前的日軍高炮陣地改建而成。現在,這裡正在進行修復改造工程,未來將展示眷村文物,重現昔日眷村風貌。
88歲的朱楚雲是“三重一村”的第三屆村長,來臺60多年,依舊不改一口濃濃的湖南腔。他説,以前的房子都是以泥土建築,由於當年的防洪排洪建設不足,位於堤防邊的“三重一村”多次因颱風淹水而損失慘重。
張世英在“三重一村”住了50多年。85歲的她登臺講述村中往事,當時生活雖然艱苦,但眷村裏人情味濃厚。
早年眷村家家戶戶都會養雞,不過有了雞蛋卻捨不得吃,要拿來換錢補貼家用,或者買便宜的鴨蛋來解饞。張世英説:“鴨蛋個頭大,兩個鴨蛋炒菜就夠一家七八口人吃了。”
吃的一般,住的也很簡陋。張世英説,她家與鄰居之間只有一堵土墻,也不封頂。“隔壁有一家是山東人,包了餃子就會煮好了從墻頂整盤遞過來。”
張世英是四川人,丈夫是湖南人,她笑著説,家裏炒了辣椒菜,也會從墻上送與鄰居分享。
眷村居民來自大陸各個省份,大家互相幫助、照顧,不同的口音、飲食、地域文化在竹籬笆內交融互鑒,形成獨有的“眷村文化”。
在活動現場,美食家王蓉蓉登臺示範製作眷村小菜“雞絲涼皮”,在大盤涼皮上淋上醬油、醋、糖、鹽巴等拌和的醬汁。她説,以前眷村過年煮完雞湯,剩下的雞胸肉又硬又柴沒人愛吃,媽媽就會拆碎雞肉,抓拌一大盤涼皮。
眷村百味市集上,福清小吃、陜西涼皮、四川滷味、海南油雞、山東麵食等一眾美食攤位前排起了長龍。大個的豬肉白菜、豬肉韭菜餃子,現包現煮,面香四溢。有的食客等不及找筷子,用牙籤挑起來就塞進嘴裏解饞。
除了美食,還有精彩的文藝演出。相聲《方言報數》以逗趣的段子再現當年眷村裏五湖四海的口音趣事;金曲《綠島小夜曲》《永遠的微笑》《煙花三月》唱出了眷村裏的兩岸風情。
今年的新北眷村文化節,以“家”作為活動主題。新北市長朱立倫説,眷村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匯聚了來自大陸各地的民眾,同時也匯集了大江南北的美食,譜成臺灣眷村的美好記憶。他説,舉辦眷村文化節最重要的就是要凝聚眷村濃濃的人情味,希望把眷村的文化延續下去。
眷村的老人家們已是風燭殘年,但民進黨當局的種種言行讓他們憂憤不已。朱楚雲説,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借年金改革打擊被其視為政敵支援者的“軍公教”群體,“我歲數大了,只能聽他們擺布”。
前幾年身體硬朗的時候,朱楚雲曾多次回到湖南老家參訪。他説,現在大陸發展得很好,進步很快,期盼兩岸關係能繼續和平發展,“兩岸關係不穩定,臺灣就不得安寧。”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