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2016  >   2016年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  >   要聞

陳潤生:實現精準醫學機會與挑戰並存

2017年07月02日 11:18:4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台灣網10月30日北京訊 由台灣網及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中國社區衛生協會、臺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臺灣生策會、今日新聞共同主辦的主辦的2016年第八屆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于30日上午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以“共用兩岸+平臺,網聚健康新生活”為主題,邀請了兩岸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業界精英、醫養結合領域專家學者、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機構負責人,共同探討有關兩岸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産業的合作、升級、創新、發展,以期促進兩岸網際網路醫藥健康行業內的産品創新、模式創新。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同與會者分享了“大數據與精準醫學”的相關情況。

  陳潤生講到,經過一年時間,大陸啟動的精準醫學的項目大約確立60個左右,目前投資額度已達12億,今年的項目又在啟動。他指出,精準醫學的核心在於組學大數據和醫學合作,精準醫學會使目前醫療概念從診斷治療過渡到未來以健康評估、健康保證為核心的一種概念性轉變,從現在診斷為核心過渡到未來以健康保證為核心,大大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精準醫學已經成為引領國際發展潮流的戰略制高點,引起了各國領導人的重視。

  陳潤生説,要實現精準醫學,有兩個條件是必須的,一是要獲得組學數據,進行組裝、挖掘,組學測量與大數據分析有機融合才能構建組學大數據的基礎;二是搭建以分子水準資訊為代表的基因型數據和以疾病為代表的表觀數據之間的橋梁,他強調,這兩點一定要跟當前的臨床緊密結合。

  對於精準醫學的發展程度,陳潤生指出,精準醫學目前機會與挑戰並存,其中一項挑戰是遺傳密碼當中的暗資訊。他介紹説,這是一道我們人類的遺傳密碼,我們每個人都有3×10個9次方,如果把3000個字符打到一頁上,100頁變成一本書,你的遺傳密碼可以訂成一萬本。全世界從規律上真正能讀懂的只佔3%,這3%就是我們從中學的教科書裏就傳達給我們的編碼蛋白質的部分,還有一個97%的遺傳密碼,那部分是不編碼任何多肽和蛋白質的,我們統稱為基因組當中的編碼序列。

  陳潤生説,在我們的遺傳密碼裏,實際上我們精確知道規律的,當前只有3%,另外97%實際上並不清楚,作為總體來講,並不清楚它的規律,這是當前做到精準的第一位重大挑戰。如果這個概念不清楚的話,你會不清楚我們精準到哪一步了。

  他以腫瘤發病為例講到,其實很大的原因是來自迄今為止根本就沒有考慮到的非編碼的轉錄産物,現在臨床醫學用的所謂分子標記以及腫瘤所謂靶向治療的靶點,全是來自那3%。應當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去發現那97%的轉錄産物,哪些可以導致腫瘤,哪些可以作為藥物治療新的靶向。當治療這個的時候,一定會對嚴重疾患的治療有一個明顯的提高。

  陳潤生指出,非編碼的研究從精準醫學來講是巨大的挑戰,但是從基礎研究來講這是巨大的機會,它會為疾病診斷治療提供全新的方向,會為全新的藥物設計和研發提供全新的平臺,會為動植物新品種、新性狀的培育提供全新的機會。(台灣網 盧佳靜) 

  第八屆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開幕。(台灣網 尹賽楠 攝)

[責任編輯:李瑞艷]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