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暫別“負利率 ”定存儲蓄重新成理財寵兒

2012-03-26 14:18     來源:金陵晚報     編輯:范樂

  今年2月份公布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漲幅3.2%,而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為3.5%,百姓實際存款利息收益為0.3%,這意味著存款實際利率開始轉正,“負利率時代”也暫時宣告結束。

  記者調查

  選擇儲蓄的居民多了

  在常府街某銀行網點內,本想購買理財產品的市民李女士,將賬戶里的5萬元直接存了1年期的定期存款。

  “現在看看定存利率也挺高,理財產品有風險而且利率普遍不高,不如圖個安心把錢存起來了。”李女士已經退休了,她告訴記者,都說老年人理財不能過于折騰,“投資股票風險太高,而基金等理財產品自己年齡大了搞不懂,看著介紹的預期收益挺不錯,但又怕不準。”存錢即使少賺點兒也行,但也比賠本強。

  跟李女士的做法差不多,80後的小傑目前家庭存款十多萬元,全部是銀行儲蓄。“以前行情好的時候,也買過股票、基金,但後來都陸續撤了。”小傑也咨詢過銀行理財師,理財產品利率走低了,自己的小家庭還處于資本積累階段,還是存錢比較穩妥。“尤其是現在儲蓄跑贏了CPI,少了一些存款縮水的後顧之憂,不如這麼存著。”

  記者了解到,隨著負利率轉正,不少市民重拾了銀行儲蓄這一傳統而又簡單的理財方式,讓資產保值,獲得穩健收益。

  2010年2月

  CPI上漲2.7%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25%

  2012年2月

  CPI上漲3.2%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5%

   上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表明,2月份國內CPI漲幅為3.2%,低于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5%的水平。持續兩年的存款負利率時代宣告終結。那麼,選擇銀行儲蓄的居民是否會越來越多呢?理財和投資的思路又該做出哪些調整呢?

  業內人士認為,投資者應及時調整在高通脹時期養成的理財習慣,適時修正不同理財領域中的投資思路。

  延長周期保證流動性

  由于具備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益性,儲蓄一直是廣大群眾的理財首選,佔有絕對的市場份額。負利率時代結束後,長期定存的收益獲得顯著提升,特別是央行在年內有可能再進行2∼3次降息,選擇中長期儲蓄會給人們帶來更多、更好的投資理財收益。

  理財師支招:存款是必要的,但要根據投資者自身的資金流動情況來考慮存款的時間搭配。現在的定期存款年利率分別為1年期3.5%、3年期5%、5年期5.5%,建議以1年、3年定期存款作為主要配置,利用不同時間存款組合來獲取利息收益將會更多。

  放棄短期鎖定長期

  隨著CPI逐步走低,以及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後,貨幣市場利率的大幅下降對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形成較大衝擊,短期產品收益紛紛跳水。統計數據顯示,1月份銀行發行的1個月期限以下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4.36%,而2月份該類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經下降至4.06%,3月份至今該類產品的收益率進一步下降至3.4%。

  理財師支招:隨著負利率時代結束及未來對于降準預期的升溫,銀行發行的3個月以下期限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可能都會受到影響。投資者可選擇期限1年或更長的理財產品,以鎖定現有的較高收益率。

  另外,在選擇理財產品時要細看條款,有的理財產品是利率浮動型,若利率變動要改為執行新利率,客戶最好選購理財期限內年化收益率固定的產品。

  首選固定收益類基金

  對于基金市場而言,負利率時代的終結有利有弊。一方面,流動性放松對于靠市場利率吃飯的貨幣市場基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利空,貨幣市場基金在今年繼續維持5%以上的整體收益率已不太現實;另一方面,資金面的回暖卻有助于債券市場以及證券市場持續復蘇,債券型基金以及偏股型基金將獲得更多投資機會。

  理財師支招:對于基金投資者而言,考慮到債市的前景較為明確,目前仍是投資債券型基金等固定收益類基金的較好階段。而股市預期雖好于2011年,但反彈高度尚需觀察,因此對于權益類基金的投資,投資者可以採取定投的策略分步建倉,在具體操作上可選擇攻守兼備的混合型基金。

  適度降低投資比重

  當利率變成正值時,投資者持有黃金和其他貴金屬的成本會增加。由于黃金本身不產生利率收益,也不產生任何其他固定收益,因而黃金避險和保值的雙重功能在正利率時代將會遭到削弱。

  理財師支招:由于美聯儲實施新一輪量化寬松的可能性一直存在,因此從長遠看,黃金等貴金屬的價格仍將進一步走高。投資者可從長期投資的角度持有一些較容易變現的實物黃金。在其他投資領域受益于流動性寬松的環境下,投資者應調整貴金屬在理財產品池中的比重,包括實物黃金、紙黃金、黃金基金在內的黃金資產不應超過總投資規模的10%。

  負利率時代

  四大投資方向

  不妨換個新思路

  CPI回落

  兩年“負利率”被取代

  2010年2月,CPI上漲2.7%,超過當時2.25%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此進入“負利率時代”。時隔兩年,我們終于暫時告別了“負利率”。

  據了解,所謂“正利率”、“負利率”,其實是看銀行挂牌利率扣除通脹後的實際利率是正還是負。計算方法通常為:實際利率=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當期CPI。存款利率和通脹率,兩者均是動態因素。

  那麼,用2月份的CPI對比當前存款利率,得出的“正利率”能否持續?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認為,目前已經進入了“正利率時代”。

  “長期的負利率是不正常的現象。目前很多國家實際利率也都是負的,這都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結果,並非常態下的情況。”

  從長期來看,利率市場化的過程應該是推動“正利率”的過程,另外預期全年CPI會在3%以內,可以說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正利率時代”。人民幣利率正在走向市場化,改革的結果是,資金價格由市場決定。

  處于正利率時代,對于低收入階層來說,最好是把錢放到銀行,或者是買理財產品,不要進入股票市場和其他資本市場;對資金充裕者來說,需要進行資產配置組合,至少在“正利率”的情況下,相當一部分錢是可以放到銀行儲蓄存款里面的。

  推薦給投資“懶人”幾個理財妙招

  在正利率情況下,在投資者心情晴轉多雲,心頭投資陰霾一掃而空的時候,一些風險較小、收益較低,但是不讓人操心的懶人理財方式,又開始流行起來。

  記者為市民搜羅了幾種簡單方便的理財方式,也為家庭理財方案做些補充。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