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首頁 專題首頁 活動動態 活動介紹 竟答須知 獎項設置 最新消息 兩岸“三通” 08北京奧運 聯繫我們
 
 
雲南特色不容錯失精細
 
 
  來源:      日期:2007-01-22 14:44

 

  雲南圍棋子

  雲南圍棋子,簡稱“雲子”。雲子的祖先是“永子”,永子原産于雲南永昌郡(今保山市)。關於“永子’有這樣的民間故事:相傳900多年前,呂洞賓來到永昌郡,在龍泉池畔的塔盤山下見到一個孝敬母親的窮苦農民,為了周濟這個農民,呂洞賓就教他用當地盛産的瑪瑙和琥珀鍛造圍棋出售,從此母子擺脫了困境,永子傳播於世。

  據記載,永子始於唐宋,盛于明清,為達官顯貴,文人雅士厚愛;也是進獻皇帝的貢品,有“永昌之棋甲天下”之美稱。民國初年,“永子”失傳,1974年經對“永子”的化學成分反覆測試、研究,並加以改進,試製成功“雲南圍棋子”。“雲子”質地細膩玉潤,堅而不脆,沉而不滑,柔而不透,圓而不橢,其色澤柔和,光不刺目,正面正面微凸,底面扁平,弧線自然,造型別致。白、黑子各有特點:白子潔白似玉,潤而發光,色如嫩牙、晶瑩可愛;黑子烏黑透碧,照光而成墨綠色,且周過有一種神奇的碧綠光環,但著盤則呈黑色。“雲子”看上去很像天然玉石琢磨而成,重扣不碎,著盤聲鏗,手感舒適,由於導溫性低,且有冬暖夏涼之感。

  雲子”曾多次榮獲省優部優産品稱號,以及輕工産品包裝裝潢優秀作品獎,全國旅遊紀念品一等獎。1986年被國家體委審定為重大比賽之標準器材,深受中處棋壇高手喜愛。“雲子”聲譽日益高漲,現巳進入中際市場,銷往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區和國家。值得一提的是:“雲子”巳跨入國際間友好交往,國家首腦饋贈禮品的檔次,我國領導人就曾獎其贈送給日本前首相曾根。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986年秋訪問雲南時,也高興地接受了一副“雲子”的饋贈。

  天麻

  天麻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有平肝息風及祛風濕等功效,適用於頭痛,頭昏、眩暈、手足抽搐、痙攣及風濕痛等症,近年來用於治療高血壓、神經衰弱等症,亦有效果。雲南是我國天麻的主要産地之一。怒江州、迪慶州、麗江地區均産,而尤以昭通地區最多,彝良、鎮雄是中外聞名的天麻産地,所産天麻個大、服厚,色黃白、呈半透明狀、質堅實,是雲南天麻的代表。天麻原為野生,多靠採集。現經科學試驗,採取有性繁殖的方法培植天麻,已獲得成功。以天麻為主要原料的天麻酒、天麻丸都是受人歡迎的中成藥。

  竹筒酒

  集七彩雲南之傣族、白族、彝族、苗族、布依族、景頗族古老竹筒釀酒工藝之精華,按現代“營養保健”科學配方,經鮮竹汁滲糖化料酒,輔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繪畫的高檔禮品酒。《本草綱目》記載:鮮竹內膜富含竹衣、竹茹、竹瀝、哈多糖、賴氨酸和多種維生素。酒--吸收色、香、味、醇具佳,竹酒--貴在自然,妙于藥用、精於手工,色澤出自竹體、風味來自天然。“金版納”呈現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竹筒酒使您回歸大自然。

  蟲草

  是麗江雪域高原的名産之一,又名冬蟲夏草。其滋補和治療功用在人參、鹿茸之上,價格十分昂貴,每千克上品售價近三、四萬元人民幣。 蟲草之所以稱為“冬蟲夏草”,其成因是雪域高原盛夏冰消雪化之時,蝙蝠蛾産在草甸花草樹葉上的蟲卵,經自然孵化後變成小蟲鑽進土裏,靠汲取植物根莖的營養長大,這時,盛夏季節開始活躍的蟲草菌又潛入蟲體寄生繁殖、萌發菌絲,從夏至冬,慢慢將地下的幼蟲蠶食而死,形成“冬蟲”。次年夏天,蟲草菌在蟲體內抽出子座,露地形成一株4-10釐米的紫紅色小草,其頂端有鳳梨狀囊殼,這便呈“夏草”,夏草囊殼內子囊孢子成熟後,從囊孔射出,隨風飄遊、侍機又鑽入別的蟲體繁殖,迴圈下一輪“冬蟲夏草”。

  烤煙

  雲南烤煙,又稱雲煙或雲葉。以其品質優良,煙葉油潤豐滿,組織細膩,顏色金黃,光澤好,彈性強,煙鹼含量適中(國際上要求含鹼量為2%,以3%為最好,雲南烤煙含鹼量2.14%),含糖量高,燃燒性好,清香撲鼻,煙味 醇和著稱。95年全國烤煙品質評比,雲煙名列第一,自此馳譽中外。雲南生産的烤煙,除保證省內捲煙生産和外 貿出口外,還供應全國22個省、市、區的84個捲煙廠,作為生産甲級捲煙的配料。如上海生産的“中華牌“高級 香煙,配用雲煙三分之一左右。雲南捲煙優質名牌産品有16個牌號,21個規格,其中以雲煙、紅塔山、阿詩瑪、 石林圖庫、恭賀新禧、紅山茶、紅梅、大重九、紅河等,最受消費者喜愛。雲南烤煙,有僅暢銷全國,而且遠銷歐洲 中東和港澳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雲南的氣候和地質適宜烤煙生長,1941年初推廣種植以來,現巳有玉溪、曲靖、楚雄、大理、紅河、昆明等地、州、市的七十多個縣種植。主要以栽培世界優良品種、少吐型紅花“大金元”和“斯佩特G—28”為當家品種。 全省烤煙産量,僅次於河南圖庫省,居全國第二位。但煙烤品質,名列前茅,譽滿中華,地雲南省的一大經濟優勢。

  竹蓀

  食用菌含有多種氨基酸,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被視為珍貴的“山珍”佳肴。經常食用能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清肺益氣,降低膽固醇,預防肝硬化,有的還有抗癌作用等,已成為世界各國喜愛食用的高級滋補食品。 食用菌是沒有葉綠素, 不會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自己不會製造養分, 必須依靠其他植物提供有機質供生長髮育。雲南植物資源豐富,為多種食用菌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現在世界上可供食用的菌共 600多種, 其中雲南就有300多種,比較著名的食用菌有:竹蓀、雞縱、松茸、牛肝菌、虎掌菌、猴頭菌、黑木耳、 銀耳、幹巴菌、青頭菌、 北風菌、香菌、雞油菌、羊肚菌等,其中外賓樂於食用和出口的菌類有以下幾種:

  竹蓀又名竹笙、竹參。竹蓀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形狀略似氣燈紗罩。它有深綠色的菌帽、雪白色圓柱狀的菌柄, 粉紅色的蛋形菌托, 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緻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整個菌體顯得十分俊美, 色彩鮮艷、稀有珍貴, 被人們稱之為“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蓀營養豐富,香味濃郁,滋味鮮美,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竹蓀之鮮,因含有較多的氨基酸,還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元素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竹蓀有防食物腐敗的特點作用,在炎熱的夏季作菜煲湯時,置少許竹蓀入內,可防止酸敗、延長存放時間。它還是食療佳品,能減少腹壁脂肪;還具有鎮痛、補氣、降低血壓的作用。竹蓀是我國高檔出口土特産品,人們比喻用一兩黃金換一市斤竹蓀。

  竹蓀是雲南省特産食用菌之一,可以加工成幹製品,其滋味與鮮品相似。竹蓀菜式繁多,僅用燴的方法就能烹制出幾十道菜肴,如竹蓀燴雞腰,三鮮竹蓀、燴雙參等等,是盛筵佳賓的珍饈美肴。用竹蓀配加冰糖、桂圓、蓮子、荔枝、黃耳等能製作幾十種甜食,其營養豐富,滋補人體,食味鮮甜,獨具風格。

  竹蓀燴雞腰,製作十分精細,特別講究“鮮”。作法是:首先將幹竹蓀發開,洗凈,放入溫水中氽一道,撈出漂入涼水中冷卻,用刀從菌柄中央剖開,切為長方塊。雞的腰子在沸水中氽過心,放在涼水中漬冷,撒去油膜,切為兩半,盛入碗內,加上湯少許,放入精鹽上蒸籠蒸十分鐘待用。再以炒鍋置旺火上,注入上湯,放入火腿片、嫩雞片、老蛋片、紅胡蘿蔔片、萵筍片煮熟,放入竹蓀片和佐料,盛入湯碗中,將蒸好的雞腰倒入,淋上幾滴芝麻油即可。此菜湯清色美,質地扒嫩鮮香,富有營養。

  燴雙參,作法是:將脹發過的竹蓀和發海參切為絲,再配上雲腿絲、雞肉絲、蛋黃絲、冬菇絲,用上湯煮熟,加入調味品,撒上芫荽,淋少許熟雞油即成。這道菜呈白、紅、黃、綠、褐五色,鮮美艷麗,令人賞心悅目,是久負盛名的滇味菜。

  太極竹蓀是別具一格的竹蓀菜肴。它以竹蓀、雞肉茸為主料,經廚師精心製作形如八卦太極圖樣,即加配料上蒸籠蒸熟,倒扣于盤中,就可上菜入席。此菜因形如八卦而得名,食味鮮嫩、清香、爽口,食後尚可有清心、潤肺之益。

  雞縱

  雞縱味美而有趣。《莊子》載“雞菌不知晦朔”,有人認為説的就是雞縱。《本草綱目》中記“雞縱,又名雞菌,南人謂雞縱,皆言其味似之也”。《黔書》則説“雞菌,秋七月生成草中,初奮地則如笠,漸如蓋,移晷紛披如披羽,故曰“雞縱”。這東西味道像雞,形狀特點也像雞,因此就非雞莫名。

  雞縱是一種美味山珍,稱之為菌中之王,其肉肥碩壯實,質細絲白,味鮮甜脆嫩,清香可口,可與雞肉媲美,故名雞縱。它含有鈣、磷、鐵、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份。雞隊吃法很多,生熟炒煮作煲湯皆宜,滋味均極鮮美。用雞縱可以製作多種名菜,成為雞縱宴席。雞縱經過晾曬、鹽漬或用植物油煎制而成為幹雞縱、腌雞縱或油雞縱,可以貯存較長時間,以備常年食用。雞縱産季為每年的六至九月,多半生長在未受污染的紅壤山林的半山坡上。

  雞縱生長有特性,它如一年在這地方長,不擾動它,第二年它還會在原地方長,這叫“雞縱窩”,什麼時出窩,也如約定了般不爽。這雞縱出頭的“窩”下,必有一種類似白蟻巢結構的土塊,邊疆少數民族常挖取以誘魚。這蟲巢結構,我想便是“縱”。若動蟲遷,明年此處就不會有雞縱了。

  採雞赍也是考究的事,首先雞縱窩切莫告訴他人,其次要抓緊時機。雞縱以頂上傘蓋未張時最鮮嫩肥美,若候其出土,傘蓋一張,馬上“紛披”,肉就老了。採了雞縱,要根部涂點濕泥,可“養”它一二日,日子過了則菌幹如柴。

  昌寧雞縱品種較多,通常以顏色分為青雞縱、白雞縱、黃雞縱三類,而以形貌俊秀、肉質細嫩的青雞縱為上品。青、白二類盛出於六七月,黃雞縱稍晚。當地人稱白蟻窩為“雞縱土鍋”,稱菌種為“雞縱飯”。找雞縱,是一項收益可觀的生産勞動,也是一種賞心悅目的娛樂活動,往往利樂雙得。據説,採雞縱不光要有敏銳的眼力和靈敏的嗅覺,而且還要知天時、明地利,因為什麼時候、哪些地塊出雞縱,都是有一定“下數”的。而一旦發現了雞縱,只可悄悄採集而不可高聲歡呼,否則便會把“雞縱娘娘”嚇跑,以後它就不出了。因而,有的人為在同一個“雞縱窩”重復收穫,還十分細心地將其用米粒圍住,相傳這法子還很靈驗。

  雞縱的烹制方法多種多樣,若鮮採(買)鮮吃,可加鮮肉或火腿片爆炒,也可素炒、清燉、為湯,均鮮嫩甘美,極為口。若欲久貯常食,則加工方式有三。一是洗凈煮熟後加調腌制,這叫“腌雞縱”。二是洗凈煮熟加調料曬乾或直接加調烘焙至於,這叫“幹雞縱”。幹雞縱可直接加水浸軟輔以青辣椒、薑絲等佐料涼拌了吃,素淡爽口,別有風味。三是製成“油雞縱”,即以香油加少量花椒、幹辣椒等香料同烘焙除水至半幹的 雞縱絲文火煎炸片刻即成,置於瓶、罐之中封存,隨取可食;油雞縱鮮腴甘香,其味雋永,是饋親贈友的上好土特産品。昌寧出産之油雞縱罐頭,以傳統工藝精製,暢銷國內外,素為人們除雞縱外,昌寧還盛産香蕈、幹巴菌等拔尖菌類。由於人們對“綠色食品”的鍾愛持續升溫,這些山珍也由原先的“小菜價”飚升至“比肉還貴得多”的高價位上,但相比而言,這些地道的“純天然珍品”在出産地還是物美價廉的,如幹巴菌,省城通常要六七十元一公斤,而在昌寧只需二十來元就能買到了。

  雞縱幾乎在雲南全境出産,其中以昆明附近富民縣産的最為有名。據説明時雞縱還進貢北京,因明熹宗朱由校愛吃,以飛騎快遞至宮中,不知是也不是。
 
   (來源:搜狐網)

                                                                                                   編輯:曉亮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