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首頁 專題首頁 活動動態 活動介紹 竟答須知 獎項設置 最新消息 兩岸“三通” 08北京奧運 聯繫我們
 
 
吃遍中國——中南篇
 
 
  來源:      日期:2007-01-22 10:53

 

     鄭州:鯉魚三吃

     鄭州也喊振興豫菜,但又自嘲:凡是需要振興的東西,離滅亡也就不遠了。鯉魚三吃是鄭州的名菜,從前那鯉魚是要號稱黃河鯉魚的,飯館買回鯉魚來,必須在清水池裏面養兩三天,把土腥味吐乾淨,才可以撈出來下鍋。現在這種講究就有點奢侈了,不過一魚三吃還是讓人食指大動。一半幹吃,一半糖醋瓦塊,頭尾雜加蘿蔔絲做湯,最有意思的是把糖醋汁拌一窩線麵條吃,跟杭州西湖醋魚拌面有異曲同工之妙。

      開封:芝麻翅中翅

      到開封你要吃正宗的豫菜——這裡可是千年開封府啊!豫菜的用料一般都很家常,妙在調味和火候。芝麻翅中翅其實就是腌雞翅外裹蛋汁再蘸芝麻,放油中炸。炸熟的蛋汁酷肖蟬翼。豫菜中難得有這樣美麗又美味的菜。

      洛陽:連湯肉片

      洛陽喜歡吃水席,幾十道菜,湯湯水水下來,吃得人連呼過癮。連湯肉片是水席中不可缺少的名菜,又以主營豫菜的老店“真不同”所做為最佳,它以精瘦肉為主料,木耳、金針、大綠豆等為輔料精心製作而成,肉片滑嫩,微酸利口。

      安陽:扣碗酥肉

      中原地帶安陽,口味偏淡,但近年來川菜、粵菜、東北菜接連進入,到飯館吃飯,安陽人喜歡各種菜式都點一點。當地的傳統菜式八大碗依然受歡迎,紅白喜事尤其少不了。以現在的口味而論,扣碗酥肉最具繼續傳揚的潛力。傳統小吃三不粘、粉漿面其實最能代表安陽飲食的特色。

     南陽:鎮平道口燒雞

     一定要在南陽的梅溪肘子、肉丸扣碗、白土崗辣子雞等美食中選一道,南陽人忍痛割愛還是選了道口燒雞。你吃過整雞一抖骨肉分離的燒雞嗎?從清宮禦膳房的禦廚那裏出來的燒雞秘方,成就了三百年口碑的道口燒雞。

     武漢:香菜圓子

     南方的丸子在不南不北的武漢過油一炸就叫圓子,而香菜圓子在許多年裏都和藕圓子、豆腐圓子並稱為窮人家的三寶,因為它們看上去金黃松脆與肉圓子一無二致,直到入了口才見真招,所以特別能給窮人家爭臉。不過金玉其外的聯想畢竟使它們難登大雅之堂。今天,物質的豐富自不必説,宴席間倒很有點“食肉者敝”的味道,香菜圓子和它其他的素食圓子兄弟就此合了素食、健康食品的潮流,成為新寵。

     黃陂:砂缽三合

     被新湖北菜發揚光大的“味厚香濃”在黃陂三合裏得到了最好的體現,肉圓子、魚圓子、還有當地特産的魚糕、肉糕,再配上香菇、清採用砂缽、文火滿滿的燉出味兒來,如果説排骨藕湯是老湖北最成功的燉品,黃陂三合就更少了油膩,多出幾分清燉清補的善解人意。

     孝感:豆油藕卷

     除了麻糖和米酒外,孝感最有名的菜品就是豆油藕卷。傳説趙匡胤未當皇帝時,路過孝感西門橋,又累又餓,橋邊一酒館已經打烊,但主人還是用當天剩下的豆油皮把藕渣一卷,放入鍋中炸熟,趙匡胤吃得有滋有味(一個類似朱元璋珍珠翡翠白玉湯的故事),大加讚賞,從此豆油藕卷不脛而走,成為名菜。

     襄樊:泡菜牛肚絲

     當韓國泡菜、日本泡菜在幾大城市熱買的時候,襄樊人還是認定自家的泡菜才是最好吃最上口的。在襄樊只要家裏還有幾位大媽大嬸就總能從床底下找出老大幾個泡菜罈子。牛雜,襄樊人一般也是不吃的,但牛肚卻是個例外,口感柔韌且有彈性,不管怎樣,微辣的、酸酸的泡菜牛肚絲就是襄樊一道人見人愛的開胃菜。

     沔陽:沔陽三蒸

     “清蒸菜最能保證營養不受損失”的提法現在已廣為人知,“沔陽三蒸”也由此在“吃要吃的科學”浪潮中重煥青春。所謂三蒸,即蒸肉、蒸魚、蒸菜(可隨意選擇青菜、莧菜、芋頭、豆角、南瓜、蘿蔔、同蒿、藕等數十種),頗為符合葷素搭配營養均衡。此菜又名沔陽粉蒸,蒸菜都裹著搗細的米粉,菜的本香配上大米的清香,回味深長。

     房縣:清炒小花菇

     在一般人的印象裏,小花菇鮮則鮮矣卻通常是用來調味的,但是在新鮮小花菇的産地房縣,嫩生生的小花菇原來是可以清清爽爽炒來當菜吃的。不要過多的調料,小花菇先天的鮮美醇厚在這兒盡顯無遺,其實,也就是隨著菌內培育技術的不斷進步,昔日的山珍“小花菇”才經得起這樣整盤整盤的大吃大嚼,而菌類豐富的營養成份和能抗癌的新説更讓人吃出許多的滿足。

     長沙:口味蝦

     2000年口味蝦在全長沙市狂熱,家家餐館、排檔無一不做口味蝦,而主料草龍蝦的價格也由早年的每斤一塊多錢爆漲到了五六塊錢。草龍蝦是在湖區瘋狂繁殖的硬殼大蝦,掐頭去尾後再用刷子大力刷,然後加足了辣椒、朝天椒、花椒、八角、茴香、孜然、大蒜、生薑等種種調料以酒爆炒,最後還得煮透。端上桌的口味蝦紅通通一片,又噴香撲鼻,辣得人猛吸涼氣卻欲罷不能。據説草龍蝦牙口奇好能啃動防洪大堤,所以長沙人懷著對害蟲的仇恨,吃起來分外來勁。而隨著近期草龍蝦的斷檔,與它一同出道的口味蛇就順勢佔了上風。口味蛇與口味蝦有異曲同工之妙,把蛇剁成條同樣是用湖南的特産辣醬、大料、香葉、青紅尖椒,蔥姜味精一燉猛煨。大火炒制後還用子火煨透、入味。淋了汁擺在盤中,肥肥的蛇段已被浸得通體紅亮,蛇肉緊實,絲絲泛著透明的油光,順著肌理一咬,彈性十足的蛇肉在舌間就漸漸化成了香氣,那種隨後覺出的辣,辣得人猛吸涼氣卻也欲罷不能。

     湘潭:毛家紅燒肉

     毛家菜因毛主席故鄉而聞名,毛家紅燒肉主席讚不絕口。正宗的毛家飯店位於湘潭韶山衝,這裡的紅燒肉選的是五花腩,把五層三花的肚腩肉用冰糖八角桂皮先蒸再炸後入鍋放豆豉作料,做法非常講究和複雜。做好的毛家紅燒肉色澤金黃油亮,肥而不膩,十分的香潤可口。

     邵陽:爆炒豬血丸子

     邵陽人會做生意,湖南發大財的都是些邵陽人。寶慶豬血丸子,亦稱血粑,是邵陽的傳統食品,主要原料是豆腐,先用紗布將豆腐中的水分濾幹,然後將豆腐捏碎,再將新鮮豬肉切成肉丁或條狀,拌以適量豬血、鹽、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許麻油、香油、味精、芝麻等佐料,攪拌勻後,做成饅頭大小橢圓形狀的丸子,放在太陽下曬幾天,再挂在柴火灶上讓煙火熏幹,煙熏的時間越長,臘香味越濃。也有做一鐵架,架下用火爐焚燒鋸木屑、糠皮、谷殼或木炭熏烤,此種熏法特別講究火候,不能過急過猛,否則口味不佳。丸子熏幹後即可食用。但最流行的吃法是爆炒了。

     永州:炒血鴨

     “炒血鴨”乍一聽總牽起曖昧不爽的感官,看上去也是紫紅色呈糊漿狀,但是,在會吃鴨的人看來,鴨血可是清火敗毒的一大寶。永州人自然是會吃鴨的,所以他們挑了最生猛鮮活的鴨一刀劃入頸下,讓鴨血淌入盛了料酒的碗內。鴨子去毛剖腹切塊,再就與生薑、幹紅辣椒、蒜瓣一道入油鍋爆炒,然後又加鮮湯燜至快幹,最後將鴨血整個兒淋在鴨塊上,邊淋邊炒,再加料起鍋。鴨血香滑,鴨肉異常鮮嫩,擅吃鴨者莫過於此。

     鳳凰:苗家粉蒸肉

     鳳凰菜的最大特色是以辣酸為主色,以濃溶為宗旨,以炒功為上乘。縣裏出産一種帶糯性産量極低的小米,一般選用較肥厚的細嫩豬肉,拌合浸泡好的小米,加上可口的作料,放在鍋裏蒸煮,待小米和肉熟透後即可。鮮美可口,極富營養價值。

     廣州:老火靚湯

     煲湯是廣州主婦的必修課。地道的廣州人沒有不喜歡喝湯的,不管是家裏作的還是大小館子裏賣的,廣州的老火靚湯不外乎一個目的——滋補!夏天冬瓜煲排骨加扁豆,赤小豆降火,冬天花旗參煲雞祛寒。

     深圳:重慶老火鍋

     深圳好像是一個很容易登陸的城市,什麼風格的飲食都能找到一席之地,當然現在最熱的是火鍋。一家叫深圳易的網站就推出了“火鍋”的飲食專題。重慶火鍋、(火加巴)子火鍋、原汁原味古法火鍋、潮泰火鍋、肥牛火鍋、徽派火鍋、“譚魚頭”火鍋、日式火鍋……好一場火鍋大比拼!重慶火鍋以麻辣為主,鹹鮮、酸辣味兼有,分清湯火鍋、紅湯火鍋和鴛鴦火鍋。它以調湯考究見長,具有原料多樣,葷素皆可,適應廣泛,風格獨特,場面熱烈等特色,因而最熱辣鵬城。

     珠海:黃骨魚

     四川人吃的黃辣丁,南方人叫做黃骨魚。珠海是一座吃慣海鮮的城市,又多移民,沒有什麼自己的菜係,只好嘴大吃四方。這款時興的黃骨魚,就是湘菜出品。

     潮汕:滷水鵝掌

     潮汕一家,潮菜好味。像滷水鵝掌這種大家最常見的滷味,在廣州或全國其他地方也是都能吃到的,雖然有時候感覺味道不錯,但大多時候總覺得味道就是差那麼一點點,只有到了潮汕地區,才能吃到正宗地道的滷味。滷水鵝掌以滷水、丁香、大料、桂皮、甘草、陳皮、大茴、小茴、花椒、沙姜、羅漢果、玫瑰露等原料配製而成,唇齒留香不著一物。

     梅州:客家釀豆腐

     千年古城梅州,有“客都”之稱,中原人“衣冠南遷”到這裡,不但帶來了讀書皆上品的風氣,也形成了自己的飲食文化客家菜。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炸成金黃色,把豬肉魚肉做成的餡“釀”入其中,放進蔥花,香油,盛在雞湯瓦煲內燜著,直到香氣四溢。想來到了梅州的客家人一時無麥可包餃子,才創出如此美味。

    湛江:本地雞

     湛江舊稱“廣州灣”,與茂名、陽江等地飲食習慣相通,湛江菜屬粵西菜之列講究粗料精製,原汁原味。湛江本地雞一度風行廣州食肆。正宗的湛江雞選自湛江信宜縣吃谷米和草長大的農家土雞,是生長速度慢或生下頭一窩蛋的小母雞,這樣的雞肉質纖維結實,易積聚養分。做好的雞外表金黃油亮,入口皮爽肉滑,香味濃郁,再加上一碟香油蒜汁蘸料,“惹味”得很!

     順德:菊花魚生

     順德自古都是富庶之地,當地人勞作之餘,喜用本地物産精心烹調,互相品評,整體廚藝頗高,廚師輸往廣州、港澳及東南亞一些城市,“食在順德,廚出鳳城”。順德菜式以清、鮮、爽、嫩、滑為特色。在聞名的炒牛奶、頂骨大鱔之外,菊花魚生也更具是代表性風格。還有順德大良鎮的雙皮奶、陳村的魚餅……

     桂林:爆炒烏雞

     在別處多半用來燉湯的烏雞到了桂林就因地制宜地改為了爆炒。的確,桂林人一向喜歡酸辣為主的濃重口味,一道桂林米粉由此橫掃天下。但“藥補不如食補”的風潮也挂到了桂林,清淡的烏雞湯乏人問津,本地菜館就自創以火紅的幹辣椒和果菜丁爆炒的烏雞塊兒,果然大受歡迎,堪稱“以酸辣的方式將進補進行到底”。

     陽朔:啤酒魚

     陽朔啤酒魚,是桂菜近年來受粵、川風味影響的大成,當地人所稱的絕招卻只有兩條:一要在陽朔煮,二要新鮮漓江活鯉魚(一種身居山明水秀之地的自得盡顯於此)。活鯉魚開膛破肚但不刮鱗,平剖兩半,每半邊又橫砍幾刀以入味兒,再撒上薑絲等作料,投入油鍋猛煎,直煎得魚鱗變黃捲起,才淋上醬油,撒上紅辣椒,倒入半瓶啤酒,蓋上黃燜。再揭蓋,頓時濃香四溢,你就能品出啤酒魚皮脆肉嫩,滑爽溢香的味道。

     海口:砂窩文昌雞

     號稱海南“四大名菜”之首的文昌雞因産于海南文昌市而得名,重約1.5千克左右,傳統吃法是白斬,最能體現文昌雞鮮美嫩滑的原汁原味。同時配以雞油雞湯精煮的米飯,俗稱“雞飯”。海南人稱“吃雞飯”即包含白斬雞在內。在全國砂鍋一片熱的影響下,海南的文昌雞也有砂鍋化趨勢。

     三亞:紅咖喱金瓜加積鴨

     加積鴨,俗稱“番鴨”,是瓊籍華僑早年從國外引進的良種鴨,其養鴨方法特別講究:先是給小鴨仔喂食淡水小魚蝦或蚯蚓、蟑螂,約兩個月後,小鴨羽毛初上時,再以小圈圈養,縮小其活動範圍,並用米飯、米橡摻和捏成小團塊填喂,20天后便長成肉鴨。其特點是,鴨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間夾一薄層脂肪,特別甘美。再加以紅咖喱與金瓜,更顯活色生香。
 
   (來源:中青線上)

                                                                                                   編輯:曉亮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