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首頁 專題首頁 活動動態 活動介紹 竟答須知 獎項設置 最新消息 兩岸“三通” 08北京奧運 聯繫我們
 
 
磕著長頭到拉薩
 
 
  來源:      日期:2007-01-22 17:21

 

磕長頭是在藏傳佛教盛行的地區信徒與教徒們一種虔誠的拜佛儀式。

     在各地通往拉薩的大道上,人們不時地見到信徒們從遙遠的故鄉伊始,手佩護具,膝著護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塵灰覆面,沿著道路,不懼千難萬苦,三步一磕,或積月、或積年而至拉薩朝佛,相識的人 們三五成隊,在共同信念的支配下,虔誠地移步而行。久遠的過去,朝佛的信徒雙手空空,衣糧不備,沿路乞討。

     現在的磕長頭,一般是有一信徒專司衣糧,主管磕長頭信徒的衣食住等方面後勤,為同伴提供方便,並且此人不得更換他人磕長頭。而磕長頭的信徒則一絲不茍,絕不想用偷懶的辦法不來減輕勞累,遇有交錯四輛或因故暫停磕頭,劃線或積石為志,就這樣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堅強的信念,步步趨向聖城拉薩。

     于行進中磕長頭,信徒們遵循這樣的程式:首先取立正姿勢,口中唸唸有詞,多為誦六字真言,讀作“淹嘛呢叭咪”,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寶石”(似漢地佛教徒常誦的“南無阿彌陀佛”,為難解的佛教術語),一邊念六字真言,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後行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自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後全身俯地,額頭輕叩地面。再站起,重新開始復前,該過程中,口與手並用六字真言誦念之聲連續不斷。

     還有一種為原地磕長頭,于殿堂之內或週邊。教徒們與信徒們身前鋪一氈或毯,原地不斷磕長頭,只是不行步,余者與行進中的磕長頭一樣,或還願,或祈求保祐,賜福免災因不同心理意願,而猶入無人之境;教徒們認為在修行中,一個人至少要磕一萬次。叩頭時赤腳,這樣才表示虔誠。

     還有一種是圍繞著寺廟,依順時針方向自寺院正門開始,面向寺廟側向行進磕頭,亦是三步一磕,繞寺而行;或側向寺廟,向前叩進,亦為三步一磕,儀式中誦唱佛經,以六字真言為多。

     磕長頭當與藏傳佛教有關,更與漢族的磕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跪拜禮是中國封建社會中使用年代最長、最繁縟的一種基本禮節。《周禮春官大祝》中記載了九種拜禮:“一日稽首,二日頓首,三日空首……”,説明瞭遠在周代這種禮節已成熟而被廣泛推廣。“神腰及股而勢成危者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頭著地為拜。”跪從字面上講是足之勢成危狀,對於被行禮之人,行禮者處於人身不安全之狀,首先以態證明自己對被行禮之人無傷害而無需防範;拜,則從其意而觀之,是説明行禮者對被行禮者表示謙恭,口服心服,甘於受制於人,俯者低視,雙手下垂及地,臣服於君之狀不言而喻。只有到1912年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才宣佈取消君臣之間膜拜之禮。

     唐與吐蕃相通,揭示了兩優秀民族之間更大規模的相互學習。磕長頭,應當是“稽首,服之甚也”之沿續,在佛教的威召下,信徒們為表明其信仰之虔誠度,而將跪拜禮更加繁縟化,加上全身俯地,益示之臣服。慢慢地,這種儀式不但在宗教領域被推廣,而且社會各階層普遍接受並加以採用。

  (來源:世界人文地理網)

編輯:gemmy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