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首頁 專題首頁 活動動態 活動介紹 竟答須知 獎項設置 最新消息 兩岸“三通” 08北京奧運 聯繫我們
 
 
中國十大難懂“方言”
 
 
  來源:      日期:2007-01-22 17:05

 

  排名第十:東北話 難懂指數2,上口指數9

  東北話可以説是跟普通話發音最為接近的方言了,而且隨著趙本山等小品演員的大力普及,可以説已經是家喻戶曉,不管老人孩子都能吆喝出幾句,而且東北話從發音上就能體現出東北人憨直豪放的性格,容易得到大家的接受。但是東北話因為有很多分支,比如大連話,瀋陽話等等,最標準的東北話還是在鐵嶺朝陽一帶,而且東北話有個別字詞的發音還是讓外地人很難聽懂,但是這樣的字詞在東北話裏並不長使用。
   
  排名第九:天津話 難懂指數3,上口指數7

  天津話可以説從骨子裏就透著那種天津人的幽默,相聲藝術經常使用到天津話,以達到更好的搞笑效果。天津話基本上沒有什麼讓人聽不懂的字詞,但是由於天津話發音音調和普通話差別很大,要是説話語速過快,還是讓人聽不懂。

  排名第八:山東話 難懂指數4,上口指數7

  山東膠東半島的城市説話發音和東北的大連話相當接近,一般人都能夠聽得懂,但是要是到了濰坊等內陸城市,其地方方言就有些晦澀難懂了。山東話以其獨特的發音總是讓人覺得很土,但是聽長了就會感覺到齊魯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就通過這濃厚的山東味體現出來,別忘了當年孔子孟子説得也都是山東話啊!

  排名第七:四川話 難懂指數5,上口指數6

  四川話在西南地區有很大的影響,屬於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的一個分支,語音、詞彙、語法等和普通話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點,而以語音方面的差異最大。四川話語音系統共有20個聲母、36個韻母、4個聲調,還有韻母兒化現象。由於四川人口眾多,而且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讓很多人熟知。只要語速不過快,四川話基本上還是都能夠聽懂的。

  排名第六:長沙方言  難懂指數6,上口指數6

  長沙是湖南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而且人口眾多,交通便利,因此長沙方言從古至今,一直受北方方言的影響,與普通話距離較小。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口的5%,因此,它在漢語方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湖南是個出偉人的地方,而且《紅樓夢》裏面都透露出分明的湖南方言語境。

  排名第五:陜西話 難懂指數6.5,上口指數6

  陜西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相傳漢字為“文字初祖”倉頡所創造。倉頡是陜西寶雞人,出生於五帝時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曆史了。所以陜西方言得天獨厚,博大精深,從這些方言中我們既可以窺視到古老的華夏文化的發展軌跡,又可領略到今人溢於言表的真情實感。由於陜西地理特點是東西狹義南北長,各地方言土語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話,因咬音輕重語速緩急不同而內容涵義不同。

  排名第四:上海話 難懂指數7.5,上口指數6

  上海話和浙江的杭州話以及寧波話多少有些相似的地方,但是我個人認為上海話還是比較好聽的。
 

  排名第三:蘇州話 難懂指數8,上口指數4

  蘇州話體現了濃濃的古意和一種書卷氣。蘇州人説“不”為“弗”,句子結尾的語氣詞不用“了”而用“哉”,人們聽見蘇州話會有一種親切感。蘇州話歷來被稱為“吳儂軟語”,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軟”,尤其女孩子説來更為動聽。在同屬吳方言語系的其他幾種方言中,都不如蘇州話來得溫軟。有句俗話説寧願聽蘇州人吵架,也不聽寧波人説話,充分説明瞭蘇州話這個“軟”字。但是蘇州話音調好聽,但是意思難懂。

  排名第二:閩南話 難懂指數9,上口指數3


  閩南話的流播不只在閩南地區,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的是臺灣,臺灣島上,除了高山族地區外,差不多都通行著近於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閩南話。估計沒有語言天賦的人,就是在福建待上一輩子可能都聽不懂閩南話,閩南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象最複雜,內部分歧最大的一個方言。

  排名第一:廣東話 難懂指數9.5,上口指數3

  廣東話可以説現在是流傳廣泛,很多人都會説幾句簡單的廣東話,但是我把廣東話排名第一的原因是,廣東話不只有自己獨特的發音,還有自己的文字,而且在廣州的公交車上都是先用廣東話再用普通話進行報站的,有些廣東人包括香港人甚至聽不懂普通話,這足以説明廣東話與普通話的差別之大,而且廣東人很保護自己的方言,只要有可能他們都會儘量使用自己的方言。

  (來源:咚咚網)

編輯:gemmy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