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來源:      日期:2007-08-21 15:05

 

 

--敬業奉獻道德模範候選人袁隆平的事跡

   從田野重重稻浪中走來的袁隆平,是一代科學大師,也是一座精神富礦。他以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專業素養與道德操守、事業追求與社會責任、祖國情節與世界胸懷完美結合的風範,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

  袁隆平是一位視科學為生命、以科學為靈魂居所的偉大科學家。為了雜交水稻事業,他幾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默默奉獻。剛開始研究時,許多人説他是自討苦吃,他坦然回答:為了大家不再餓肚子,我心甘情願吃這個苦。研究條件的簡陋艱苦、滇南育種遭遇大地震的威脅、文革期間的政治衝擊、上千次的試驗失敗……都動搖不了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決心。他把科研看得比家庭、甚至比生命還重,幾十年像候鳥一樣追趕著太陽南來北往育種,攻關的前10年有7個春節是在海南島度過。在艱苦的條件下,他患上了習慣性腸胃炎,體重下降20多斤。同事們擔心他的身體,但他卻毫不在乎地説:"只要雜交稻能夠培育成功,就是豁出性命,也心甘情願!"

  袁隆平注重實踐。他説,書本上、電腦裏種不出水稻,始終堅信真正的權威來自實踐。"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颳風下雨,他和他的助手們都堅持下田,用自己的消瘦換來稻種的飽滿,用自己的黝黑換來稻米的潔白。在第一線的堅守,使他抓住了科學的靈感,鍛造出了戰略性眼光。

  袁隆平甘為人梯。他注重培養雜交水稻科研人才,將團結協作看作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他捐出獎金,設立了科研基金和農業科技獎勵基金;他將試驗材料"野敗"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加速了"三係"雜交稻研究的步伐。在他的培養和帶領下,我國雜交水稻界精英輩出,研究成果層出不窮,30多年來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袁隆平永不滿足。從"三係法"到"兩係法",從一般雜交稻的成功到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再到三期,袁隆平將水稻産量從平均畝産300公斤左右先後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如今已經77歲高齡的袁隆平,依然老驥伏櫪,壯心不已。他説自己還有兩個願望:一個是到2010年,第三期超級稻要實現試驗田畝産900公斤;一個是把雜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大德有大成。到2006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稻56億多畝,每年增産的稻穀可以多養活7000多萬人口,相當於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總和。不僅如此,雜交水稻還被推廣到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種植面積達3000多萬畝。袁隆平因此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等的充分肯定和國際社會的由衷讚譽,先後獲得10多項國際大獎和"雜交水稻之父"的美譽。

  大道歸大真。和水稻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袁隆平説,人就像一粒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可以預期,大胸懷、大境界的袁隆平,真正的頂點在未來。

(來源:湖南省文明辦 )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