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先欽:悲壯還債鑄誠信
 
 
  來源:      日期:2007-08-21 14:53

 

 

--誠實守信道德模範候選人宋先欽的事跡

  面對鉅額債務,有人百般抵賴,有人逃之夭夭;面對決策失誤,有人拒不承認,有人一推了之。可在湖南,卻有這樣一位"村官",主動為集體決策失誤承擔全部責任,並歷時10餘年,舉家還債30余萬。他,就是辰溪縣後塘瑤族鄉蓮花村原黨支部書記宋先欽。

  時光追溯到23年前,38歲的宋先欽被推選為蓮花村黨支部書記。為了改變山村面貌,讓村民致富,村裏決定借債興辦一個瓷磚廠。恰在這時,鄉里向蓮花村引薦了一個外地老闆。村支兩委經過多次討論,又先後派人兩次到外地老闆的企業考察,最後決定上此項目。

  很快,通過信用社貸款和村民集資,湊足了18.5萬元,蓮花村瓷磚廠在村民的歡聲笑語中誕生了。然而,蓮花村人的笑容還沒有完全綻開就凝住了:從外地老闆那裏買來的機器三天兩頭出毛病,生産的地板磚粗糙變形,廠子運轉不久被迫關閉,外地老闆也不知去向。

  在瓷磚廠的善後處理會上,鄉黨委建議將18.5萬元債務,按責任大小分攤到村幹部和村民身上,作為決策的主要負責人宋先欽承擔2萬元。方案一宣佈,會場一片哀嘆聲。這時宋先欽站了起來:"我是村支書,辦廠決策失誤,我負全部責任。所有的欠款,包括村民的集資款,由我宋先欽一人償還!"

  從此,宋先欽和家人為了這一句鐵骨錚錚的承諾,踏上了一條悲壯漫長的還債之路。

  宋先欽變賣了自己所有的家産,開始打磚燒窯。為了省錢,他用一把蒲扇代替電動鼓風機,一天要連續扇上10多個小時,累得筋疲力盡、手腳發麻;為了攢錢,他只能用白菜蘿蔔充當年夜飯,甚至連滿足小孫女吃個雞腿的願望,都含淚等了6年;為了賺錢,他常年起早貪黑,以至因勞累過度從磚窯上倒栽下來,摔斷了3根肋骨。

  為了儘快償還債務,宋先欽一家承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困苦。妻子以虛弱的身子,挑擔步行到附近集鎮擺地攤,餓了就用從家裏帶來的紅薯充饑;大兒子理解和支援爸爸,説:"爸!這錢你還不了,我還;我還不了,我兒子還!"從此便背起行囊遠赴珠海打工;二兒子和三兒子為幫父親還清債務,毅然退學回家,三兒子甚至因積勞成疾猝死家中。直到這時,宋先欽才發現,家裏竟然找不到一件送兒子上路的好衣服。

  10餘年艱辛的還債歷程,宋先欽留下了一本本帳簿、一摞摞收條,終於還清了連本帶息304600元的債務。他説:"替村裏還債,我從沒後悔過,我不愧對國家,不愧對組織,不愧對任何一個村民。"一個雙手長滿老繭的瑤家男兒,用自己堅強的脊梁,樸素而真實地詮釋了誠信之魂,讓群山仰止,叫天地動容。

  2002年,宋先欽被評為"湖南省十佳道德標兵";2003年,他成為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2004年,總政話劇團以宋先欽為原型,編排話劇《黃土謠》在全國巡演;2005年,他獲得全國勞模光榮稱號。   

(來源:湖南省文明辦)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