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孝訥言謝延信 良心讓我永不放棄
 
 
  來源:      日期:2007-08-21 14:01

 

 

   謝延信原名劉延信。1973年4月16日,21歲的河南滑縣青年劉延信與同鄉姑娘謝蘭娥喜結良緣。可是,就在他們婚後的第二年,妻子謝蘭娥突患重病。生命的最後時刻,謝蘭娥對守在病床前的劉延信説:“延信,我怕是不中了。要是真有那一天,你要照顧好咱爹媽和咱那苦命的傻弟弟。以後再找人家,只要對咱閨女好就行。”

  望著彌留之際的愛妻,再看看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女兒,延信眼在流淚,心在滴血。他緊緊握著妻子的手説:“岳父岳母也是俺的親爹娘,內弟就是俺的親兄弟,你放心吧。”

  延信的岳父、岳母膝下只有一兒一女,兒子先天呆傻,生活不能自理;岳母體弱多病,生活需要照顧。強忍失去愛妻的悲痛,延信“撲通“一聲跪在痛不欲生的二老面前説:“爹、娘,蘭娥不在了,俺就是你們的親兒子,你們的生活俺來管,百年以後俺送終!”

  一病、一癱、一傻,沒有一個不需要照料,這是怎樣一個家呀!面對苦難,延信沒有絲毫怨言。為了讓二老相信自己的誠意,劉延信還做了一件很多人不理解的事,硬是將姓氏由“劉”改成了“謝”,從此改叫謝延信。

  男兒膝下有黃金。延信當年這一跪,跪出了男子漢的真情承諾,跪出了好女婿的家庭責任,跪出了一個大孝至愛的謝延信。為了這一句看似簡單的承諾,他挑起了一副原本可以隨時放下的重擔,而這一挑就是33年。

  謝延信為內弟彥妞剪指甲,30多年如一日。(攝影 新華網記者 朱繼東)

 

  30多年省吃儉用很少吃到肉食,所以謝延信現在很喜歡吃肉。看到記者為他拍照,他有些不好意思了。(攝影 新華網記者 朱繼東)

  生活中的苦難常常超乎想像。1979年10月,謝延信的岳父突然中風住進了醫院,在與死神頑強搏鬥了7天7夜後,雖然保住了性命,卻永遠失去了站立的能力。提起謝延信,今年已84歲的岳母馮季花説:“別人都以為(謝延信)是我兒子呢,誰知道是女婿。這個女婿可是難找,伺候的多恭敬,裝水袋,解大手,洗、端、倒小手,喂水,醫生讓按摩他就給岳父按摩……他在醫院都有名了。”

  岳父每月60多元的病休工資養活不了全家4口人。謝延信就一邊伺候岳父,一邊抽空到附近的磚窯上出磚、到建築隊打小工、到搬運隊當裝卸工。只要能掙到錢,活再累他也願意幹,掙到的錢給老人買肉買水果補身子。而他自己一年四季到地裏挖野菜,連別人扔掉的白菜幫也撿了回來,自己腌制的鹹菜一吃就是十幾年。

  既要照顧老的,又要照顧小的。妻子去世以後,謝延信非常疼愛自己的女兒。可為了照顧好兩位老人,他把5歲的女兒送回滑縣老家,讓年邁的母親和哥哥照料。

  岳父患肝硬化引起雙腿浮腫,謝延信每天用熱水給老人燙腳、按摩。在他的照料下,岳父躺在床上18年,卻從沒生過褥瘡,後來竟然奇跡般地能扶著凳子慢慢挪動了。為了給岳父治病,謝延信依照偏方挖過毛草根;為了給岳父減輕痛苦,他自學了護理按摩;為給岳父解悶,他還時常給他讀小説,18年來念給岳父的小説竟達百部之多……

  這一切都留在了鄰居呂國成的記憶裏:“咱們的土話常説,床前百日無孝子。人老了以後,小孩們能伺候你100天都不容易了,更別説像謝延信那樣伺候30多年了。”

  1996年8月,69歲的岳父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岳父臨終前,謝延信對老人説:“爹,您放心,只要我有一口飯吃,就不會讓娘和弟弟餓著。娘百年後,讓弟弟跟著我,絕不讓弟弟受一點委屈!

  俗話説,一個女婿半個兒。在馮季花的心目中,謝延信這個女婿賽過自己親生兒。她年輕時落下了關節炎,肺氣腫的老毛病,手沾不得冷水,出門怕迎風。自從謝延信撐起這個家後,無論春夏秋冬,全家人的衣服都是由謝延信來洗。在農村那段日子,生活的比較苦,每到冬天,謝延信總是千方百計買來些羊肉、羊雜給老人吃,這對一個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説,已是相當“奢侈”了。這次到北京,除了幾個毛主席像章,謝延信什麼都沒有給自己買,但特意為岳母買了一份北京烤鴨和一盒稻香村的點心。謝延信告訴記者:“我岳母沒來過北京,她年紀大了不容易來了,我一定要讓他們嘗嘗北京好吃的!”

 

  謝延信夫婦給家裏老人買的北京特色食品。(攝影 新華網記者 朱繼東)

  馮季花冬天怕冷,一貫生活儉樸的謝延信,專門為老人在房間裏安裝一套土暖氣,為這每年要多燒不少煤球。鄰居説:“要安乾脆倆臥室都安算了,”謝延信卻説:“安裝一片能保證溫度,我不怕冷。”

  馮季花的兒子彥妞是個智力障礙者,經常出門不知道回家。為了這事,謝延信真是沒少操心,經常滿世界地找彥妞回家。一次彥妞上完廁所不知道擦,弄得大小便滿身都是。謝延信不顧一天的勞累,把彥妞帶回家,幫他換洗衣服,弄得自己滿身都是臟物。30多年,自己再苦再累,謝延信從沒有對彥妞有半聲喝斥,既像長兄,又像慈父。

  

  自己生活如此困難,謝延信卻堅決把別的工友好心幫他寫好的救濟申請要了回來。(攝影 新華網記者 朱繼東)

  自己生活如此困難,謝延信不僅沒有向單位或社會伸手求助,反而一次次謝絕了單位給他的救濟。有幾次,別的工友好心幫他寫好了救濟申請,單位也已經同意給他家救助,他聽説後卻堅決把申請要了回來,“比我困難的人多了,不只是我謝延信一家。”

  “孝為德之本,百行孝為先。”在焦煤集團和滑縣,很多人講起謝延信的故事,都會一個接一個停不下來……謝延信已經成為他們的驕傲!在河南省組織的“十大敬老楷模”評選中,評委會授予謝延信“十大敬老楷模特別獎”;在河南省文明委等七家單位組織的“中原孝賢”評選中,謝延信再度入選。“謝延信,講誠信,守諾言,三十年。謝延信,重孝德,岳父母,似雙親。謝延信,知榮辱,守清貧,志彌堅。謝延信,傳美名,愛無聲,孝無言。謝延信,是楷模,學習他,正氣揚。”如今,走進謝延信居住的山陽區百間房街道富康社區,處處都能聽到這段由市民自己編寫的新“三字經”。

  

  大孝至愛的謝延信,成為很多人學習的榜樣。(攝影 新華網記者 朱繼東)

  良心、責任、愛心、真情,謝延信一家用博大的胸懷詮釋了當代中國的“孝道”。隨著媒體的報道,謝延信30多年如一日照顧前妻家人的事跡也感動了越來越多的人。2007年新年伊始,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作出《關於在全省開展向謝延信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號召全省人民學習謝延信誠實守信、尊老敬老的高尚情操,樂觀向上、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愛崗敬業、忠於職守的優秀品質……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感動地批示:“大孝至愛的謝延信,以其崇高的道德境界揭示了做人的真諦,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來源:新華網)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