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以來對臺工作取得新的成果
 
 
  來源:      日期:2007-10-03 23:07

 
 
 

  


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雲林。(資料圖片)


  台灣網10月3日北京消息 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雲林接受了台灣網記者的專訪。陳雲林主任指出,黨的十六大以來的五年,是對臺工作十分不平凡的五年,是兩岸關係在曲折起伏中向前發展的五年。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重視和加強對臺工作,針對臺海局勢的新變化,就新形勢下的對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主張,採取一系列新舉措,領導我們緊緊圍繞反對和遏制“臺獨”這一首要任務,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堅決打擊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推動了直接“三通”的進程,打開了兩岸政黨交流新局面,進一步爭取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政府關於臺灣問題方針政策的理解和支援,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了臺海地區和平穩定。以下為專訪全文。

  記者:作為中央對臺工作部門的負責人,您對黨的十六大以來對臺工作和臺海局勢有何總體看法?

  陳雲林:
臺灣問題事關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我們從事對臺工作的同志深感責任重大。我和我的同事們從工作實踐和親身經歷中深切感到,黨的十六大以來的五年,是對臺工作十分不平凡的五年,是兩岸關係在曲折起伏中向前發展的五年。五年來,臺海局勢發生了深刻變化,“臺獨”與反“臺獨”的較量空前激烈、尖銳、複雜。一方面,臺海局勢中有利於遏制“臺獨”的積極因素在增長,兩岸關係朝和平穩定方向發展的勢頭在增強,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領域民間交流合作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另一方面,陳水扁當局的“臺獨”分裂活動不斷升級,進行“臺獨”冒險的危險性上升,對臺灣社會和兩岸關係造成前所未有的危害,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對臺海地區和平穩定構成嚴重的現實威脅。五年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重視和加強對臺工作,針對臺海局勢的新變化,就新形勢下的對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主張,採取一系列新舉措,領導我們緊緊圍繞反對和遏制“臺獨”這一首要任務,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堅決打擊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推動了直接“三通”的進程,打開了兩岸政黨交流新局面,進一步爭取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政府關於臺灣問題方針政策的理解和支援,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了臺海地區和平穩定。

  記者:五年來,陳水扁當局的“臺獨”分裂活動日益猖獗。對此,我們黨採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陳雲林:
中國共産黨始終把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定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五年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維護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發展兩岸關係作出了不懈努力,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針對“臺獨”分裂活動日益猖獗、陳水扁當局的“臺獨”挑釁行徑不斷升級,黨中央指出,堅決制止旨在分裂中國的“臺灣獨立”活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是兩岸同胞當前最緊迫的任務;號召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起來,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2005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這部重要法律,將中央關於解決臺灣問題的大政方針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充分體現了我們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一貫主張,同時表明瞭全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堅定決心。這部重要法律的頒布實施,對於反對和遏制“臺獨”勢力分裂國家、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五年來,我們針對陳水扁當局和“臺獨”分裂勢力進行的形形色色的“臺獨”分裂活動,包括推動舉辦所謂“防禦性公投”、推進“臺灣正名”、“去中國化”和炮製“臺獨文化”、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通過“憲改”謀求“臺灣法理獨立”、鼓噪以臺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推動舉辦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民進黨炮製“正常國家決議文”這一新的“臺獨綱領”等,展開了堅決有力的鬥爭,沉重打擊了“臺獨”分裂勢力的囂張氣焰,展現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意志、維護兩岸同胞根本利益的堅定決心。

  當前,我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正全面開展反對陳水扁當局推動“入聯公投”的鬥爭,“入聯公投”是企圖改變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現狀、走向“臺灣法理獨立”的重要步驟,是變相的“臺獨”公投。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清楚地看到,陳水扁無視臺灣輿論和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罔顧臺灣民眾的福祉安危,一意孤行地進行“臺獨”挑釁,正把兩岸關係推向危險的邊緣。兩岸同胞必須團結起來,共同維護臺海和平,堅決制止陳水扁的“臺獨”冒險活動。2004年5月,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受權發佈的“5?17聲明”曾嚴正指出,現在有兩條道路擺在臺灣當權者面前:一條是懸崖勒馬,停止“臺獨”分裂活動;一條是一意孤行、妄圖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最終玩火自焚。任何人搞“臺獨”,都是註定要失敗的。

  記者: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在對臺工作方面提出了哪些新的重要主張?

  陳雲林:
堅持與時俱進、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産黨優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格。五年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總結對臺工作的實踐經驗,客觀、全面、辯證地分析臺灣問題的總體形勢,準確把握兩岸關係發展的規律性,針對臺海局勢的新變化,與時俱進,提出了一系列發展兩岸關係、爭取和平統一的新主張,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對臺工作的大政方針與指導原則,對於指導新形勢下的對臺工作具有重大意義。例如,2005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發表關於臺灣問題和對臺工作的重要講話,提出了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這四點意見,豐富了對臺工作指導原則的內涵,是新形勢下對臺工作的重要指導方針。又例如,2005年4、5月間,胡錦濤總書記在分別與來訪的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進行正式會談時,提出了構建和平穩定發展的兩岸關係的重要主張。2006年4月,胡總書記進一步明確提出,“和平發展理應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題,成為兩岸同胞共同為之奮鬥的目標”。他指出:堅持“九二共識”,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本歸宿;深化互利雙贏的交流合作,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有效途徑;開展平等協商,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由之路。這些重要主張和論述,展現了我們黨維護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的誠意,指明瞭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也符合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潮流,産生了重大深遠影響。五年來對臺工作取得的進展和成就充分證明,黨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主張,是完全正確的。

  記者: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相繼應邀訪問大陸,這是當年兩岸關係中的一件盛事,給兩岸同胞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後兩岸政黨交流取得了哪些進展?有何實際成果和意義?

  陳雲林:
1987年底兩岸同胞隔絕狀態被打破後至2005年,兩岸人員往來和民間交流蓬勃發展,但兩岸政黨之間一直沒有正式交往。2005年4月、5月,應中共中央和胡錦濤總書記邀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後率團訪問大陸。胡總書記分別與連戰、宋楚瑜舉行正式會談,就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等重大問題達成共識,並分別發表了會談新聞公報和會談公報。這一歷史性事件,舉世矚目。我們黨的這一重大舉措,在兩岸關係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譜寫了開啟兩岸政黨交流的新篇章,展現了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決心和誠意,受到了臺灣各界民眾的普遍肯定和國際輿論的高度評價,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黨中央和胡總書記邀請連戰、宋楚瑜先生來訪,打開了兩岸政黨交流的新局面。根據胡總書記與連戰、宋楚瑜達成的共識,2005年9月以來,中共中央臺辦與國民黨、親民黨有關方面相繼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兩岸民間菁英論壇、兩岸經貿論壇、兩岸農業合作論壇及系列活動和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邀請兩岸各界有識之士,圍繞兩岸同胞普遍關心的兩岸經貿交流、農業合作、直接“三通”、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教育交流等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達成了廣泛共識。2005年8月以來,大陸16個城市的黨委與國民黨15個縣市黨部,相繼開展了包括教育、商業、體育、勞工、婦女、地方民意機構等方面的交流活動近40項。通過舉辦論壇和開展政黨交流,進一步凝聚了兩岸同胞促進交流、深化合作、密切往來的共識,對推動兩岸關係朝和平穩定方向發展産生了重要的積極影響。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推動兩岸政黨交流,旨在借助這一平臺,一方面增進兩岸同胞相互了解與理解,一方面努力解決一些事關臺灣民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近幾年,我們出臺的許多促進兩岸交流、惠及臺灣民眾的政策措施,有不少就是通過這種政黨交流平臺、認真聽取臺灣各界的意見後研究制訂的。去年,臺灣部分縣市出現水果豐産滯銷的困難,我們接受國民黨方面的建議,立即實施緊急採購,盡我們的能力幫助臺灣一些果農解決了燃眉之急。這幾年兩岸開通節日客運包機、貨運專案包機,廈門、馬尾與金門、馬祖實現直接往來,近期實現福建居民赴澎湖旅遊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進展,都是同兩岸民眾的強烈要求、業者的努力以及政黨交流的推動分不開的。任何人企圖歪曲這種正常的政黨交流、詆毀我們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所作的積極努力,都是徒勞的。

  記者:五年來,我們黨在爭取臺灣民心、促進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

  陳雲林:
我們黨在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中,始終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進一步突出強調在對臺工作中堅持這一重要方針,貫徹“以人為本”的精神,為臺灣同胞謀福祉、辦實事。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臺灣同胞是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的重要力量,“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尊重他們、信賴他們、依靠他們,並且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千方百計照顧和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他強調,“對臺灣同胞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心態和感情,對他們由於各種原因對大陸産生的誤解和隔閡,我們不僅會基於同胞之愛予以充分理解和體諒,而且會採取積極的措施努力去疏導和化解。”“我們將採取實實在在的措施,促進兩岸同胞交往,消除隔閡、培養互信,相互關愛、相互扶持,累積共識、擴大合作,促進兩岸同胞和衷共濟,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胡總書記多次鄭重表示,“只要是對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促進兩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維護臺海地區和平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做,並且一定努力做好。這是我們對廣大臺灣同胞的莊嚴承諾。”五年來,特別是近兩年來,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對臺灣同胞的滿腔熱忱,不斷推出促進兩岸交流交往、服務台灣同胞、惠及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各地各級對臺工作機構的同志,積極主動地為臺灣同胞排憂解難,辦實事,辦好事。中央的重要宣示和我們各有關方面採取的一系列與臺灣民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政策舉措,飽含著對臺灣同胞的深情關懷,體現了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的極大誠意,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出現了蓬勃發展的新局面,受到了廣大臺灣民眾的歡迎,也得到了國際輿論的普遍肯定。

  回顧過去的五年來,無論是兩岸人員往來,還是經濟文化交流,都呈現出不斷向前發展的勢頭,達到新的水準。臺商赴大陸投資和兩岸貿易持續增長,兩岸直接“三通”取得新進展,兩岸農業合作取得較大成果,臺灣同胞和臺資企業合法權益保護得到進一步加強,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正走向一個範圍更廣、層次更高的新境界。截至2007年6月底,累計批准臺商投資項目73000多項,臺商實際投資446億美元;兩岸貿易總額累計達6500多億美元,其中大陸對臺出口1100多億美元,大陸自臺進口5400多億美元。目前,大陸是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五年來,臺灣居民來往大陸累計達2080萬人次,大陸居民往來臺灣累計88萬人次,其中應邀赴臺交流19萬人次。可以説,目前兩岸人員往來之頻密、各項交流之深入、合作領域之廣泛,都是前所未有的。這種可喜局面的形成,是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結果。這同時也表明,兩岸關係不斷向前發展,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不可阻擋的。我們相信,只要兩岸同胞緊密團結,不懈奮鬥,就一定能共同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美好未來。(季水)

 
編輯: 楊永青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