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大陸的歷練 積聚了事業起飛的力量
 
 
  來源:      日期:2007-09-28 09:23

 
 
 

  台灣網9月27日北京消息 林承鐸,北京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專業在讀博士生,課餘時間在人民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兼職講課,講授法律課程。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對中國和法律瞭如指掌,如果他不説,很少有人能猜到林承鐸來自祖國寶島臺灣。

  林承鐸家在臺南縣的佳裏鎮,當年叔叔在廈門投資拉鏈公司,他從叔叔那裏了解到了大陸的基本情況和臺商到大陸投資相當需要熟知大陸法律人才。1998年,林承鐸獨自來到北京,開始了大陸求學之路。

  在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説起這些年在北京求學的經歷和取得的成績,林承鐸滔滔不絕。

  “我是在中國政法大學第一個畢業的臺灣本科生,之後進入清華大學法學院與美國天普大學比斯利法學院聯合培養的碩士項目,2003年研究生畢業後到廈門叔叔的公司工作了一年,2004年考上了北京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的博士研究生。今年完成學分後,獲得獎學金資助前往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法學院交換學習。”

  林承鐸在本科階段曾經被選為中國政法大學準律師協會的第七任會長,他任會長期間,社團被《中國青年報》和大學生雜誌社評為全國八大優秀學生社團,並被清華大學NGO中心選為中國學生社團模範,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

  如今大陸經濟和社會都快速發展,林承鐸覺得自己選擇在大陸求學十分明智,也鼓勵更多的臺灣青年到大陸來看看。

  他告誡學弟學妹,“來之前要先做好相應的準備功課,努力學習;在學校要多參加集體活動,了解大陸同學們的想法。臺灣的青年嚮往大陸和平、穩定而蓬勃發展的經濟環境是對的,只要抱著一個學習的心態,理解兩岸局勢,理解大陸方面為臺灣民眾所做的努力,不管在哪個城市,都能找到屬於自己機遇。……這些經歷都是臺灣學子將來一輩子的財富,是事業起飛的保障。”

  他還和我們分享了自己的求職經驗。2004年,林承鐸參加臺灣前三大海運公司萬海航運的人才甄選,在2500人中考取了前四名,並且在最後得以加試一場,競爭總經理辦公室擔任助理。“之所以能夠獲得這樣的機會,都是因為我在大陸求學的經歷以及多年經營的資源被臺灣大型企業看中,所以層層過關,並且取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努力積累大陸的經驗,廣交大陸的朋友,能夠提高臺灣同學的自身價值。”

  作為一名當代青年,林承鐸也清楚地認識到,青年一代對兩岸關係發展至關重要。

  他認為,當前兩岸關係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臺灣青年應該客觀看待兩岸局勢,了解大陸對於促進兩岸關係發展所做的努力。大陸青年也應該多了解臺灣老百姓的生活狀況與習慣,相信只要大家真誠溝通,就能很好地相處。

  他説:“我認為作為一名在大陸學習法律的臺灣青年,重要的是將大陸的法律法規更好的宣傳到臺灣去,讓臺灣民眾知道大陸對於依法治國的決心與完善立法的努力,對在大陸投資的臺商給出建議,並忠告即將到大陸投資的臺商遵守大陸法律,和諧相處,守法經營,抓住機遇,創造財富。”

  林承鐸告訴記者,來大陸快10年了,很多事情讓他感恩至今。

  “剛來大陸時,每次到了過節都比較想念家人,但這時大陸這邊的老師和同學都會打電話來問候,有好幾次春節我沒有回家過年,北京市臺盟的郭主委還邀請我們去逛廟會、吃年夜飯,使得本來孤單的春節,變得相當的溫暖。”

  近兩年來,大陸出臺了多項惠及臺胞的政策,臺生獲益良多,尤其是同等收費政策,減輕了臺生家長相當多的負擔。“2005年,大陸方面設置了臺灣學生獎學金,在申請、評定後,我有幸獲得了一等獎學金,消息傳出,在臺灣的家人都感到相當的榮幸,並且感激大陸落實了對臺灣學生的承諾。”

  從臺灣到大陸,從國外到國內,林承鐸對大陸社會的和諧、進步也深有體會:“我七月從歐洲學習回來,本來以為會覺得不適應,回來之後發現北京有了明顯改變,市民的總體素質提高了。在路上開車感覺到了彼此間的禮讓,路上也乾淨了許多,我做出提早從歐洲回國的決定是對的。其實不論是外部條件,還是我們自身的積累,都告訴我們是時候了,我們隨時可以騰飛了。”(于曉亮)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