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生張琄菡的北京情結
 
 
  來源:      日期:2007-09-18 14:22

 

 

“大陸的美食很多哦!”

 

台灣網9月20日北京消息  張琄菡,是一個在北京生活了四年,先後就讀過首都醫科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兩所學校的臺北女孩。從臺北到北京,四年裏她感受著北京和自己的變化,由失落到喜愛,並開始真正融入這個城市和這裡的生活。

 

剛來北京時候的生活,用張琄菡自己話説叫“很悽慘”。

 

她回憶説,“那是2003年,首都醫科大學在南二環,當時還沒有建設得像現在這麼好,高樓也沒有現在這麼多,而且到處是工地和民工,晚上到八九點商店就都關門了,甚至學校裏連路燈都很少。爸媽送我過來,三個人晚上在學校抱著哭。因為當時在臺灣其實是有另外的大學可以讀的,沒想到過來學醫把自己搞得那麼悽慘。”

 

“學習上也很難跟上學校的進度,在臺灣的時候覺得自己程度不差,學也考上了,可在首都醫科大學那兩年,跟起來很吃力。生活上也是完全靠自己,水、電、煤氣都自己買,一直打電話問公安,問到人家都煩了,然後騎腳踏車到處跑,和在臺灣吃飽就睡覺的日子真是天地之別。不過現在想想,這些經歷讓我長大了很多。”

 

讀了兩年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的張琄菡,最終選擇放棄了這個“不太適合自己的選擇”,復習一年後,她重新考入了喜歡的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

 

張琄菡談到近兩年來,大陸優惠臺生的政策,話顯然多了起來,她説自己很幸運、趕上了好時候。“自從2005年連戰來訪大陸之後,大陸對臺灣學生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我們現在享受和大陸學生一樣的學費、獎學金等,而且政法大學針對臺灣學生還有專門的優惠政策,比如考試分數的調整、學分可以累積等,現在覺得自己不再像外人了。我和我的家人都愛上了四季分明的北京,爸媽去年已經在北京買了房子,不管我以後在哪工作,北京都會是我的家了。”

 

學習之外的時間,張琄菡還走過了很多地方,她最喜歡的是內蒙和新疆。她説:“和小小的臺灣比起來,大陸真是豐富太多了。南北無論是氣候還是口味都相差很大,想把大陸走透透,還得花些時間啊!”

 

作為在北京讀書的大學生,張琄菡對2008年的奧運也和大家一樣期待。她説,北京這幾年的飛速發展,其實和08年的奧運會有很大關係。特別是城市建設方面,像地鐵、場館很快都建好了,一些破舊的地方也得到了很好的修整。我相信,北京能在世界面前很好的展示中國。但在人文方面還應該有更好的提高,比如排隊等公共秩序還是要提升的。

 

她還驕傲地告訴記者:“我有報名參加做奧運志願者,我是第一批報名的。因為學校在昌平,所以自行車賽、鐵人三項等地域性項目都很有可能參與,這個讓我很多在臺灣的同學很羨慕呢!希望到時候也能在奧運的賽場上多看到臺灣運動員的身影。”

 

張琄菡目前最期待的是大陸開放臺灣同胞考律師資格證,她説:“現在大一,希望畢業後大陸的政策調整,讓臺灣學生在這邊能考律師執照,不然可能就要去英國或者美國,再取一個碩士學位,但最後還是會回大陸發展的,我覺得臺灣目前的就業前景沒有大陸樂觀。”她還表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政治制度雖然不同,但“我們都希望早日實現統一,特別是我們這些過來大陸發展的人,都希望更方便一些。普通民眾其實只期待,統一之後相關的配套措施能做好、有更好的生活,這是大家的普遍心聲。”

 

張琄菡在大陸已經讀過兩所學校,有四年生活經歷,她以過來人的身份對打算來大陸求學的臺灣同學説:“到大陸來讀書是臺灣近幾年來的趨勢,和那些工作後才過來的人相比,我們更早地鋪了人脈,也對這邊的生活、社會有了了解。而且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我相信對我們會越來越有利。”(于曉亮)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