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臺兩地交流與合作不斷續寫新篇章
 
 
  來源:      日期:2007-09-18 09:07

 
    台灣網9月17日北京消息 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本網專訪了中共廣東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國興,請他介紹了黨的十六大以來,粵臺兩地各項交流與合作情況。陳國興表示,粵臺兩地人緣相親、地緣相近、文緣相承、商緣相連,兩地交流與合作不斷開創新局面,揭開新篇章,他對粵臺之間交流與合作的前景充滿信心。以下為訪談實錄。

  記者:目前,粵臺兩地交流與人員往來日益密切,請您談一下都有哪些特點?

  陳國興:粵臺兩地人緣相親、地緣相近、文緣相承、商緣相連,這些獨特的優勢為我們開展粵臺間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十六大以來,我們充分利用這個平臺,認真貫徹中央對臺工作的一系列新的重大決策,全面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努力推進粵臺間的交流與合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2003年至2006年間,全省共接待臺灣來粵交流團組500多批7000多人次,組織赴臺交流團組2600多批11000多人次。

  十六大以來,粵臺交流與人員往來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政黨交流揭開了新篇章。2005年3月下旬,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率團參訪大陸,實現了兩黨分裂60年後的破冰之旅,打開了兩岸政黨交流的大門,此行首站就是廣東。此後,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新黨主席郁慕明、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等先後率團參訪我省,中國國民黨臺南市黨部和桃園縣黨部也先後組團來粵參訪。

  二是交流與合作的領域越來越寬。涵蓋了文化、學術、藝術、教育、科技、企業管理、體育、醫療衛生、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各個方面。

  三是地方特色日益凸顯。如以客家文化為特徵的客家學術交流活動,以潮汕文化為特徵的南澳論壇等活動非常活躍。

  四是青少年交流日趨頻繁,高校間的校際交流和學術交流非常熱絡。此外,非公職人員赴臺交流激增以及赴臺交流項目的多樣化等也是近年來粵臺交流的亮點。

  記者:十六大以來,粵臺兩地經貿交流與合作發展迅速,請您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陳國興:十六大以來,我省始終堅持“積極主動,發揮優勢,互利互補,共同發展”的方針,全面推動粵臺經貿交流與合作。一方面,制定粵臺經貿交流與合作發展戰略和規劃。根據臺資企業在我省投資的特點和我省梯級發展戰略的要求,以吸引臺商直接投資和發展加工貿易企業為主要突破口,開闢一批臺商投資區、工業區、科技園區等,吸引不同層次的臺灣企業投資。另一方面,努力打造好粵臺經濟技術貿易交流會這個平臺。截至2006年,我省共舉辦了七屆粵臺經濟技術貿易交流會,與會臺商總數達11600多人次,其中70%為新來的臺商,七屆交流會共簽訂合同、協議1960多個,協議投資金額達88億多美元。

  近年來,我省每年引進臺資企業均以1000家左右的速度增長。截至2006年12月,全省累計引進臺資企業21279 家,合同利用臺資452.26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365.12億美元。在粵投資的臺資企業中,大企業逐年增多,目前投資額超過1億美元的有34家,超過1千萬美元的860多家,且初步形成了電子、傢具、鞋業等完整的産業鏈。臺資繼續成為廣東外來投資中僅次於港資的第二大外資來源,在增加國家稅收、外匯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解決了600多萬勞動力就業。粵臺貿易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僅2006年,廣東省對臺進出口貿易額就達394.08億美元(其中廣東出口額43.72億美元,進口額350.36億美元),與上年同比增長14.56%。

  粵臺兩地經貿交流與合作真正達到了雙贏的目的。據了解,在粵投資的絕大多數臺商都實現了盈利,很多臺資企業還不斷做大做強。如富士康集團,1988年在深圳投資時還是一個只有128個員工的小廠,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擁有10萬員工的全球最大的電腦和消費性電子專業生産企業。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粵臺農業、服務業和金融業之間的交流情況。

  陳國興:粵臺農業交流與合作始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十六大以來,特別是2006年4月國務院臺辦、商務部、農業部批准在廣東佛山、湛江兩市設立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項目全面啟動,為促進粵臺農業交流與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臺,為廣大臺商在廣東投資農業提供了歷史性機遇,目前,在廣東投資的臺資農業企業1000多家,投資金額超過10億美元。投資領域遍及農業種植、畜牧、水産養殖、農副産品加工、貯藏運輸、飼料生産、休閒觀光農業等。由於廣東氣候、土地資源具有比較優勢,農村勞動力豐富廉價,且消費市場容量龐大,粵臺農業合作因其潛力巨大而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粵臺農業交流與合作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粵臺服務業和金融交流與合作也初見成效。去年,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華夏銀行廣州分行等四家銀行向我省臺資企業發放貸款的工作全面鋪開,目前已向40家臺資企業發放貸款,金額超過25億元人民幣;授信9家,授信金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

  記者:請談一談您對粵臺之間交流與合作前景的展望。

  陳國興:兩岸的交流與合作,是兩岸人民感情的紐帶和橋梁,是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重要因素。大力開展兩岸交流與合作,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必然要求,符合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

  我省是對臺工作大省,對開展粵臺交流與合作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我們將繼續充分發揮我省對臺工作的優勢,挖掘資源,拓展粵臺交流與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充分發揮我省嶺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孫中山故鄉等文化優勢資源,積極打造粵臺間交流與合作新的平臺。(齊曉靖)

       中共廣東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國興(資料照片)

      中共廣東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國興(資料照片)

  陳國興簡歷:1956年11月生,廣東佛山市人,漢族,1971年9月參加工作,197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學歷中央黨校研究生。

  1971年後在陽江平崗農場當知青;1977年後,在中山大學歷史系學習;1980年後,任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幹部;1983年後,任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宗教事務局科長、副處長;1990年後任中共廣東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副處長、處長、助理巡視員、副主任;2007年任中共廣東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主任。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