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開創了新的局面
 
 
  來源:      日期:2007-09-17 08:55

 
 

 

 徐莽局長接受本網記者採訪

 

  台灣網9月17日北京消息  在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本網專訪了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經濟局徐莽局長,請他介紹了黨的十六大以來,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新舉措、新形勢和新成就,並對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前景作了展望。以下為訪談實錄。
 
  記者:十六大以來大陸在促進兩岸經濟交流方面出臺了那些重要政策措施?

  徐莽: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以國共兩黨舉辦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等交流活動為契機,祖國大陸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推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政策和舉措,推動了兩岸經濟關係進一步發展。

  2005年5月,陳雲林主任受權宣佈,為便利臺灣農産品在大陸銷售,增加允許進口的臺灣水果品種,並對其中部分水果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2006年4月,在兩岸經貿論壇上,出臺了15項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惠及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2006年10月,在兩岸農業合作論壇期間,我們宣佈了20項擴大兩岸農業合作、惠及廣大臺灣農民的政策措施。2007年4月,在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交通部和民航總局又分別宣佈了促進兩岸直航的五項政策措施。

  為推動兩岸直航進程、便利兩岸同胞往來,祖國大陸採取靈活務實的方式,積極推動實現了節日客運包機、專案貨運包機以及緊急醫療包機。積極推動擴大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澎湖的直接往來。為解決大陸臺資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國務院臺辦與國家開發銀行、華夏銀行簽署合作協議,為中小臺資企業提供總計500億元人民幣額度的融資支援。

   祖國大陸上述政策措施,大大促進了兩岸經濟關係的深入發展。

  記者:十六大以來,大陸出臺了不少促進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的政策,請簡要介紹這些政策的實施情況。
 
  徐莽:
為落實促進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的各項政策,大陸有關方面採取積極措施加以推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積極為臺灣農産品到大陸銷售提供便利。2005年5月,大陸方面將允許進口的臺灣水果品種由12種增加到22種,並對其中15種水果自2005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2007年3月,又對原産臺灣地區的11種蔬菜和8種水産品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我們還推動建立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在福建霞浦縣和東山島設立了臺灣水産品集散中心。為落實進口零關稅措施,兩岸農漁業民間行業組織就臺灣部分蔬菜、水産品進口零關稅的技術性問題進行了協商。相關主管部門採取了許多措施,為臺灣農漁産品銷往大陸提供檢驗檢疫、通關等便利,並採取多種措施制止和查處假冒臺灣水果的行為,有效保護了臺灣農民的利益。2005年8月至2007年4月,大陸進口原産于臺灣地區享受零關稅待遇的水果貨物總量為5128噸,總值共計669萬美元,優惠稅款總計853萬元人民幣。

  其次,積極幫助臺灣果農解決水果豐産滯銷問題。中央臺辦與國民黨國政基金會建立了溝通協調機制,推動大陸有關企業和臺灣農業組織協商,僅在2006年下半年到今年初,就先後三次緊急採購臺灣因豐産滯銷的香蕉500噸和柳橙1200噸,有效地幫助臺灣果農解決了豐産滯銷的困難。中華供銷合作總社組織的考察團目前正在臺灣水果集中産區考察,將根據島內水果産銷情況和果農的要求,研商採購意向。

  第三,推動設立兩岸農業合作的平臺。為了給臺灣農業企業、農民組織和農戶在大陸投資興業創造良好的環境,我們在福建和海南全省以及江蘇、山東、黑龍江、陜西、廣西、廣東、上海等地的部分地區設立了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在福建漳浦、山東棲霞、四川新津和重慶北碚設立了臺灣農民創業園。目前,臺資農業企業在大陸發展勢頭良好。據統計,截止2006年底,在大陸發展的臺資農業企業已達5200家,投資總額約63億美元。

  記者:我們知道,國家開發銀行和華夏銀行分別於2005年9月和2006年7月與國臺辦簽署合作協議,為臺資企業提供300億元和200億元人民幣融資支援。請問現在貸款實施情況如何?

  徐莽:國家開發銀行和華夏銀行與國臺辦簽署向臺資企業提供融資支援的合作協議後,採取了多項措施積極推動貸款落實,總的看,工作進展比較順利。截止2006年底,開發銀行已完成117個項目的評審,承諾貸款金額143.2億元人民幣,實際已向79個項目發放貸款65.5億元人民幣;華夏銀行已對61家臺資企業授信(含貸款、銀票業務等),承諾授信金額31.41億元人民幣,企業實際已使用資金17.05億元人民幣。今年以來,兩家銀行對臺資企業的貸款工作又取得了較大進展。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上海銀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也紛紛向臺資企業提供融資支援和特色金融服務。我們也在積極探討更多的渠道,推動進一步改善臺資企業的融資環境。

  記者:請簡要介紹十六大以來,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基本成就。

  徐莽:十六大以來,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取得了新的積極進展。近五年來,臺商赴大陸投資和兩岸貿易持續增長,兩岸“三通”穩步推進,兩岸農業合作取得較大成果,臺資企業在大陸融資環境進一步優化,兩岸經貿交流日益熱絡,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走向一個範圍更廣、層次更高、關係更緊密的新局面。

  一是引進臺資的數量和品質不斷提高。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7年6月底,大陸累計共批准臺商投資項目73000多項,較2002年底增加近18000項,增長32%;臺商實際投資額445.8億美元,較2002年底增加114.7億美元,增長35%,按實際使用外資統計,臺資在我累計吸收境外投資中佔6.2%,排第五位。

  二是兩岸間接貿易快速增長。兩岸間接貿易額由2002年的446.7億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1078.4億美元,年均增幅達27.54%。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7年6月底,兩岸貿易總額累計達6500多億美元,較2002年之前的累計總額增加3900多億美元,增長146%;其中大陸對臺出口1100多億美元;大陸自臺進口5400多億美元。大陸連續多年是臺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

  三是兩岸“三通”進程穩步向前推進。2003年春節,兩岸第一次實現了臺商春節包機,臺灣的民航飛機在兩岸分隔54年後第一次循正常途徑降落祖國大陸機場,運送臺商及眷屬回鄉過年。2005年兩岸春節包機進一步擴大為兩岸航空公司共同參加營運,實現雙向直飛。2006年起,兩岸春節包機擴大了航點和搭乘臺胞旅客的範圍。2006年6月以後,兩岸實現客運包機節日化,並開辦緊急醫療救助包機和貨運專案包機。自2001年1月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之間實現海上直航後,2007年5月,實現福建沿海與澎湖海上貨運直航。截止2007年7月,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澎湖客運通航22000多航次,共運送旅客237萬人次;貨運直航4000多航次,承運貨物超過483萬噸,總金額為1900多萬美元。

  四是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取得較大成果。正如我在前面已經介紹過的,自2005年以來,大陸方面大幅增加了允許臺灣農産品進口的品種,並對其中30多種水果、蔬菜和水産品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同時三次緊急採購臺灣豐産滯銷水果,有效地幫助臺灣果農解決了水果豐産滯銷的困難。大陸還在有關地區設立9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4個臺灣農民創業園,積極推動兩岸農業合作深入發展。

  五是兩岸金融合作有新的進展。過去五年裏,臺資金融機構積極到大陸設立分支機構,目前,大陸已累計批准設立2家臺資銀行,批准7家臺資銀行設立的7個代表處、14家臺資證券公司的24個代表處和13家保險公司的16個代表處。2004年,臺灣國泰人壽與東方航空合資的壽險公司獲准成立,成為臺灣金融機構在大陸設立的首個營業性機構。同時,臺資企業在大陸A股市場掀起上市熱潮,自2003年底第一家臺資企業在大陸A股上市以來,截止2007年8月,已有9家臺資企業在大陸A股上市。大陸銀行也紛紛通過多種方式向臺資企業提供融資支援。

  六是兩岸經貿交流日益熱絡。2004年以來,我們黨與國民黨有關方面在大陸成功舉辦了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宣佈了40多項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與親民黨有關機構共同舉辦了兩岸民間菁英論壇,在海內外産生了積極影響。各地兩岸經貿活動日趨熱絡,形式更多樣,內容更豐富,推動兩岸經貿交流蓬勃開展。兩岸經貿人員往來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06年共審批赴臺從事經貿活動的團組4,505個,比2002年多2200多個項目,增長超過100%;2006年赴臺從事經貿活動的人員達16,906人次,比2002年多近3,000人,增長近21%。

  記者: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中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徐莽:雖然兩岸經濟關係得到了長足進展,但也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是由於臺灣當局的阻撓,兩岸間穩定的經濟合作機制尚未建立,兩岸直接、全面、雙向“三通”尚未實現,兩岸經濟關係呈現間接、單向、不平衡的局面,未能實現正常化。大陸産品輸臺仍受到歧視性的限制,2000多種大陸商品不能進入臺灣,大陸的企業不能直接入島投資,商貿人士入臺訪問受到諸多限制。臺商到大陸投資也受到臺灣當局的刻意阻撓,成為臺商到大陸發展的嚴重障礙。

  記者:請談一談您對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前景的展望。

  徐莽:我們對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前景是樂觀的,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大陸經濟增長將依然保持強勁勢頭,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將取得明顯進展,市場經濟體制更為完善,區域發展更趨協調,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加快轉變。這將為兩岸經濟合作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我們將繼續採取有效措施,把促進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繼續務實推進兩岸“三通”,進一步加強兩岸金融交流與合作,不斷改善投資環境、提高服務水準,推動兩岸貿易、投資與人員的直接雙嚮往來。我相信,在兩岸同胞特別是兩岸工商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將進一步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發展。(圖/文:李桂英)

徐莽局長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攝影:李桂英)

 

 

徐莽局長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攝影:李桂英)

 

  徐莽簡歷:1983年畢業于浙江農業大學農業經濟係。1983年起,先後在農業部政策研究室、辦公廳工作,任部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1996年起,先後任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經濟局處長、秘書局助理巡視員、副局長。2007年5月起,任國務院臺辦經濟局局長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