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遲到43年的特殊婚禮
 
 
  來源:      日期:2007-09-23 13:17

 


──臺僑屬楊大猷和段希萍一波三折的婚姻故事


   

  什邡臺北盛典婚紗影樓免費為兩位老人拍外景照:在家鄉--中國礦泉水之鄉碑前,留下《世紀牽手》照。(攝影:李祥) 

  稿件體現宗旨:為深入貫徹中央、省、市關於“富民惠民,關注民生”的相關會議、文件政策精神,切實幫助臺僑屬解決實際困難,針對什邡市臺僑屬段西萍反映其子女住房、就業等困難問題,什邡市臺辦給予了盡心盡力地幫助解決。         

  [在中國礦泉水之鄉——四川什邡市生活著這樣一對老人,在共同生活了43年之後,卻一直未能如願地牽手步如神聖的婚姻殿堂。在什邡市臺辦、市外僑辦的熱心幫助下,今年中秋,這對老人盼望已久的夢終於“圓”了!]

  今年這個中秋佳節,對於什邡的臺僑屬楊大猷、段希萍夫婦來説,不僅是一個花好月圓、同喜共慶的美好日子,更是一個具有特別意義、值得紀念的難忘日子。因為這對患難夫妻,終於可以在共同生活了43年之後,領到燙金的結婚證書、舉辦婚禮儀式了!

  9月19日上午,什邡市臺僑聯誼活動中心熱鬧非凡。一場跨越世紀的特殊婚禮在這裡隆重舉行!由中共什邡市委臺辦、市外事辦牽頭主辦,市民政局、臺北盛典影樓等單位協辦的“世紀牽手情暖什邡”婚禮慶典吸引了不少什邡市民。

  舉行婚禮的是一對特殊的“新人”:新郎名叫“楊大猷”,是一名僑屬(姐姐在美國),今年已經71歲;新娘名叫段希萍(其兄在臺灣),是一名臺屬,今年已66歲。現今,他們能夠領到這張《結婚證》、能在這裡舉行盛大的婚禮,已經在人生的道路上苦苦等待了整整43個年頭!

  一個豪門家族的興衰

  楊大猷祖籍貴州,其父楊孝慈,號延森,出生於當地的一個豪門家族,早年曾赴日本留學,偶遇年輕時的孫中山。楊孝慈在和孫中山的親密交往中,被孫中山的愛國熱情所打動,毅然決定跟隨孫中山回國參加辛亥革命,拯救當時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國民。辛亥革命成功後,其父被任命為國民政府中央銀行行長。與當時社會名流沈鈞儒、國畫大師張大千等人是至交好友。在人生最得意的時候,經人介紹認識了楊大猷的母親——同樣出身蘇州豪門的富家小姐楊果雲,後來,這段門當戶對的姻緣得到了當時很多親朋好友的祝福。婚後,楊孝慈夫婦在南京定居。

  不久,楊大猷出世了。在他幾歲時,因楊孝慈工作的變動,他們舉家遷到四川,居住在金牛壩(也就是現在成都市金牛賓館內)。據楊大猷回憶:“當時在四川所有的高官在金牛壩內都有一幢獨立的小洋房,非常豪華漂亮,我的童年就是在那裏渡過的。”後來,因為戰爭等歷史原因,全國解放後,楊孝慈的家庭和他個人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楊大猷也從此失去了過去那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貴公子生活。

  家境的變化,使楊大猷過早地承擔了家庭的重擔。家中還有兩個年幼的妹妹,年僅13歲的楊大猷就到郫縣幫別人拉車掙錢,以減輕母親的負擔和維持生計。後來,他又到了大邑的一座礦山工作,那段艱苦的日子至今讓楊大猷記憶猶新。後來,礦山垮掉了,他又卷著被蓋來到沙石公司上班。

  生活的磨礪,使楊大猷身上曾有的公子哥兒習氣完全消失了,他成為一名吃苦耐勞的普通勞動工人。後來,經同學介紹,楊大猷又好不容易來到了成都市市政管理處上班。

  “出身”不好,終未領到《結婚證》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楊大猷不覺已到該談婚論嫁的年齡。雖然他也曾有自己所喜歡的姑娘,但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原因,當他們的戀情泄漏後,單位領導就來找女方談話,讓女方考慮楊大猷的出身問題。幾經挫折,愛情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離他而去。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總是一遍又一遍地責問自己:“難道因為我的出身,我就不能談戀愛結婚嗎?”

  轉眼,楊大猷到了29歲。善良的同事們見他這麼多年一個人過得實在不容易,加之他待人不錯,工作又積極肯幹,什麼臟活累活他都搶著幹。於是,一個熱心的大姐就將自己的一個遠房親戚——什邡姑娘段希萍介紹給了他。

  見面後,楊大猷同樣對這段感情不敢有任何奢望。他心想:“如果段希萍願意跟著我,我將用一輩子來愛她,如果段希萍不願意和我在一起,這也是意料中的事,順其自然吧!”但讓楊大猷沒想到的是,從那以後,段希萍就經常去成都看望他,照顧他的生活,他們開始了正式戀愛。更讓楊大猷沒有想到的是,在1965年的一天,段希萍主動向楊大猷提出了結婚。

  由於當時歷史條件下他們的家庭成份等原因,他們倆無法辦到結婚證,也沒有舉行任何慶祝儀式。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楊大猷拉著段希萍的手堅定地説:“無論我們是否能領到結婚證,這一生我絕不會辜負你!”

  “婚”後,由於工作關係,他們倆不得不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段希萍一個人居住在什邡縣永正街的一個大院內,楊大猷則在成都市政管理所上班,經常是一個月或兩個月才能回一趟什邡的家。“因為當時根本就沒有車,所以自己只能騎自行車回家”,楊大猷回憶説。

  在混合著甜蜜與苦澀的生活中,1966年,他們的第一個兒子出世了,後來又相繼育有3個女兒……

  身份問題,妻子難找工作

  由於楊大猷在成都工作很忙,平時根本無瑕顧及遠在什邡的家人,段希萍就一個人帶著孩子艱難度日。不管婚後的生活有多麼艱苦,都沒有壓跨段希萍。在最困難的時候,她背上背一個,懷裏抱一個,手裏牽兩個。因為家庭出身不好,有很多人嘲笑她、看不起她,但她都不在乎。她堅信,這些困難都是暫時的,總有一天她們一家人會團聚,日子會好起來的。

  在這期間,雖然段希萍有很多次參加工作的機會,但都因為當時丈夫的出身問題,廠裏都不敢要她。她説,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年的工農煙廠需要招工人,因她做活利落而被大家推選去那裏上班。哪知第二天,正當她準備去上班時,卻被告知不用去了。事後才知道,因為丈夫的出身不好,別人不敢用她。不久,她來到了當時的縣政府打工,幫助洗洗碗、端端盤子。但工作不到兩天,又因為其家庭身份,説是怕她投毒,又將她退了回去……

  段希萍説,生活中的所有不公她自己都能夠忍受。但最讓她難受的是,她的四個孩子也因為“出身”問題,常被同學欺負,被老師厭棄。在孤獨無助的日子裏,她常看著四個兒女默默落淚。

  33年分居兩地,一朝退休得團圓

  日子一天天過去,1997年,楊大猷退休了。從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兩地分居33年後,一家人終於在什邡團聚了。四個兒女也已長大成人,各自有了屬於自己的生活。

  正當兩位老人以為他們可以松一口氣,安享晚年時,他的四個兒女又先後下崗了,待業在家。而孫子們又都在讀中學,家裏的經濟壓力一下子增大了。為了能幫助子女們減輕負擔,楊大猷把自己微薄的退休金,給孫子們一些零用錢,並且讓子女們都來他家吃飯。楊大猷説,“自己能做的也就只有這些了!”晚上,老倆口常常睡不著,最擔心的就是四個子女的再就業問題。

  “傳奇”姻緣浮出水面

  2007年8月6日下午,段希萍到什邡市委臺辦求助:她的大兒子楊軍的住房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原來,楊軍有8平方米的公房,住在方亭街道辦永正街旁,公房被拆遷後未返還其住房。楊軍就一直住在位於什邡市元石鎮某村的丈母娘家。段希萍請求市臺辦協調聯繫有關單位,幫助返還其住房。

  在和段希萍的交談中,什邡市臺辦張黎同志得知段希萍和楊大猷由於歷史原因“結婚”多年卻一直未辦到結婚證,這件事在兩位老人心裏一直留著遺憾。張黎把這些情況向市臺辦負責人作了彙報。了解了兩位老人的情況後,市臺辦李濤主任當即表示,一定要為他們做一些實事!

  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

  在為兩位老人籌辦婚禮的過程中,社會各界都對夫婦倆給予了殷切的關心和幫助。

  8月21日, 什邡市臺辦專門向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諮詢楊大猷和段希萍補辦《結婚證》的相關手續。市民政局工作人員答覆,按照規定,兩位老人辦理結婚證需要雙方出事身份證和戶口本,當年他們的出身問題早已不是辦理結婚證的障礙了。但由於楊大猷的戶口在成都市原市政管理所集體戶上,需由戶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相關證明。

  由於楊大猷年事已高,行動不便,於是委託其親人前去成都辦理相關證明。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辦到。市臺辦在了解情況後,當即向成都市原市政管理所、成都錦江區派出所聯繫辦理事宜,希望對方積極支援楊大猷順利辦理戶口證明。

  8月28日下午,頂著炎炎烈日,市臺辦人員專程陪同楊大猷夫婦到成都錦江區派出所辦理相關證明。可喜的是,該證明終於順利辦下來了。什邡市臺辦還為兩位老人購買了新衣、新鞋。

  為了老人順利的辦成婚事,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市民政局局長曾祥華專門安排工作人員為兩位老人辦證,免收相關辦證費用;臺僑屬代表劉青勇特意為兩夫婦創作了一副名為:《白頭帶老春長在》的畫;臺北盛典婚紗影樓負責人王芳女士為他們免費拍攝並贈送婚紗照;市委副秘書長、市攝影家協會副會長劉燦在忙碌的工作中,還專門抽了兩天下午時間,協同影樓給兩位老人拍了室內、外景婚紗照。

  43年終牽手,伉儷情深圓婚夢

  9月1日早晨,什邡市民政局結婚登記大廳迎來了這對特殊的“新人”。在市臺辦人員的陪同下,71歲的楊大猷和66歲的段希萍眼含熱淚,用顫抖的手鄭重地填寫了結婚申請表。在等待了長達43年之後,楊大猷夫婦終於領到了企盼多年的《結婚證》!當天,在家鄉──中國礦泉水之鄉石碑和什邡市臺僑聯誼活動中心前,兩位老人還欣喜而自豪地留下了甜蜜地留影……

  9月18日下午,段希萍女士專程到市臺辦贈送了一面錦旗,上書:關懷至深,枯木逢春。段阿姨滿懷感激地拉著臺辦人員的手,連聲道謝:“沒有你們的努力,我想都沒有想過還會在這個年紀圓了多年的心願!”

  在徵求兩位老人同意後,9月19日,中共什邡市委臺辦、市外事辦特地為他們補辦了熱烈而隆重的婚禮。讓楊大猷、段希萍夫婦再一次重溫了新婚的喜悅和幸福,再一次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和關愛。

  在婚禮儀式上,主持人與楊老先生和段阿姨進行了深情的對話:

  “段阿姨,當年是什麼原因促使你即使在沒有辦到結婚證的情況下,也心甘情願地跟楊先生共渡一生?或者説他身上最打動你的品質是什麼?

  “他關心人、體貼人、愛幫助人!

  “楊老先生,當年段阿姨最打動你的地方又是什麼?

  “她這個人勤儉持家、吃苦耐勞!

  “那楊大猷先生,你願意娶段希萍女士做你的妻子嗎?無論貧窮、富貴、疾病直到永遠?”

  “我願意!”

  “段希萍女士,你願意嫁給楊大猷先生做他的妻子嗎?無論貧窮、富貴、疾病直到永遠。”

  “我願意!”

  “風起的日子笑看落花,雪舞的時節舉杯向月……我一定會愛你到地久到天長,我一定會陪你到海角到天涯;我選擇了你,你選擇了我,這是我們的選擇!”歌聲縈繞在耳際,市委副書記馮衛同志、市人大周軍副主任代表黨委、政府為兩位老人送上了祝福,並將一份特別的禮物:刻有“風雨同舟”字樣的塑像送給了兩位老人;什邡市民政局局長曾祥華專門為兩位老人證婚;市臺辦李濤主任代表臺僑兩辦致辭祝福;臺僑屬代表劉青勇代表什邡臺僑屬贈畫;臺北盛典婚紗影樓負責人王芳女士贈送了《世紀牽手》婚紗照……社會各界對這對老人的特殊婚姻都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祝福!

  如果説,當年是由於歷史的原因,楊大猷、段希萍夫婦雖共結連理,建立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卻一直沒有領到結婚證書,這成為兩夫妻的一塊心病,也是當時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造成的遺憾!那麼時過境遷,在祖國越來越繁榮富強、民主、開放的今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成為全國上下為之奮鬥的共同目標,祖國大家庭也因此而越來越和諧、越來越溫馨。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溫暖下,在社會各界對他們這個特殊的臺僑家庭的關心幫助下,終於圓了他們這個跨越世紀的夢!

  跨越兩個世紀,43年的等待,一對臺僑屬“新人”終於圓滿成婚!

  這一天正好是9月19日,也預示著兩夫妻定能長長久久、恩愛幸福!

  [後記:令這對老夫婦更為欣喜感動的是,婚姻夢圓後,他們反映的子女住房、就業等困難問題,在市臺辦與市建設局的積極協調下,其長子的住房問題將在11月得到妥善解決;其小女兒楊麗已在四川藍劍飲品公司上班,二女兒已向什邡市交通局運管處推薦做協管員。同時,在得知夫婦倆的長孫──什邡中學高三學生楊洋喜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一等獎的情況後, 市臺辦與共青團什邡市委一道,專程看望了楊洋,為其送去獎學金和慰問品,詳細了解他的學習生活狀況,鼓勵他勤奮學習,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理想的學校,報效祖國、家鄉。]

  作者:張 黎 江自婷

  在臺北盛典婚紗影樓照結婚照時,市臺辦領導、工作人員為夫婦倆整理服裝。(攝影:劉燦)

  在什邡市臺僑聯誼活動中心,市臺辦、外事辦主辦了“喜迎十七大情係家鄉建設什邡”慶中秋聯誼活動演講比賽,併為兩夫婦舉辦了“世紀牽手情暖什邡”婚禮慶典儀式。(攝影:劉燦)

  在什邡臺僑聯誼活動中心前深情留影。(攝影:李祥)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