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困助學 善澤四方——佛山市“臺協”南海臺商聯誼會慈善濟世記事
 
 
  來源:      日期:2007-09-23 09:40

 

 

有人説:財富是地位、身份和能力的象徵,但它更是一塊試金石,可以折射出真與偽、善與惡、美與醜。多年來,南海臺商聯誼會始終堅持樂善好施,扶困助學,傳遞愛心,用他們的點點滴滴詮釋了真善美,演繹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譜寫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情係山區,捐建臺商希望小學

 

南海臺商聯誼會自1997年成立以來,在歷任會長和眾位理監事的辛勤經營下,形成了熱心公益,捐資助學,回饋社會的優良傳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早在1999年,為支援貧困地區發展教育事業,南海臺商聯誼會就響應廣東藝術中心、北京經濟導報和南方都市報共同發起的“扶貧助學獻愛心”的倡議,積極發動臺商捐資助學。在創會會長廖漢明的帶領下,南海臺商紛紛慷慨解囊,很快便籌得善款60多萬元,幫助多年來被認定為全國最貧窮的縣──貴州省晴隆縣興建臺商希望小學,以改善當地的辦學環境和辦學品質。20001228,晴隆縣冷水營鄉者布村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佔地7畝、建築面積1500多平方米、可容納600多學生的晴隆臺商希望小學正式落成投入使用,南海臺商與全村群眾和460多名學生、教師一起辭別舊校舍,喜迎新校園。看到小學生們因新課本而綻放的笑臉,因新黑板而閃亮的雙眸,因新校舍而興奮的神情,臺商深感安慰。學校建成後,南海臺商依然心繫當地學子,並多次組團前往晴隆臺商希望小學參觀考察和慰問。細心的臺商發現,雖然新校捨已使用多年,但現代化的教育硬體始終一貧如洗,老師和學生使用的始終是粉筆和黑板。為此,20057月,會長潘家良組團前往該學校,代表臺商給學校捐贈7萬多元用於購買教學設備,還帶去上衣物1000多件派送給學生;20063月,潘家良會長再次帶領臺商到該校考察,代表臺商捐贈6萬元給學校用於購買電腦設備,還資助113名家庭經濟相對困難的在校學生每人每年兩百元的書雜費,並帶去了文具、襪子等學習和生活用品一大批。臺商的善舉,對學生是雪中送炭,對當地的教育工作者更是莫大的鼓勵。事隔多年,臺商當年在學校種下的小樹已茁壯成長,當年的毛頭小子也已考上高中。如今的晴隆臺商希望小學已發展成為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學品質在縣內名列前茅的學校,學生也在全國數學競賽中多次拿獎,這令臺商深感快慰。

 

回饋南海,照亮燈底下的學子

 

南海雖然是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但由於單親家庭、父母長期患病等各種原因,有部分學生仍然處於生活和學習的貧困線下,時刻為學費而發愁。當地政府及各種民間組織和慈善機構每年都會發動和開展各種形式的助學幫扶活動,但仍有貧困學生依然在生活和學習上成為“燈下黑”。如何照亮這些“燈下黑”的學生,點燃在貧困線上艱難生活、讀書的莘莘學子的成長之“燈”?南海臺商聯誼會經過多次研究,決定設立南海臺商聯誼會助學基金,定期籌集和發放資助當地困難學生,回饋本地。在南海民政部門的協助下,他們很快便確定了資助對象。在潘家良會長及理監事的帶動下,臺商們紛紛伸出援手,慷慨解囊,很快便籌得助學金28萬。第一批助學金于200412月發放到區內160名大、中、小學的困難學生手中,具體的標準是:每學年分兩個學期發放,其中每學期大學生2000元、高中生1000元、初中生700元、小學生550元。南海的臺商感到,拿出一份愛心扶助當地弱勢群體,儘管微不足道,但能讓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們能公平地接受教育,能在求學的路上給予他們一點光和熱,能為創建和諧南海盡一分綿力,十分快慰。潘家良會長表示,臺商的助學活動會一直持續下去,以幫助孩子們完成階段性的學業,他們畢業後還可以考慮到臺資企業工作。如今,臺商的助學活動已從成立基金髮展到由臺資企業掛鉤“認助認養”;已從個人認助發展到企業認助;已從在三個鎮街的試點發展到在全區全面鋪開。至今,臺商共發放助學金7批,資助的臺資企業達50家,受助學生750人次,資助金額合共160多萬元。

受助的學生當中,有的是孤兒,有的來自單親貧困家庭,有的雙親患病,他們在求學的路上都曾經背負過太多的困擾和壓力,都曾經面對徬徨和無助。但在學生寫給臺商的感謝信中,我們感受到的是他們發自內心的感激,是他們對生活的樂觀,是他們對未來的信心。臺商的善舉,對學生的幫助是經濟上的、物質上的,更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我曾經是一隻迷途的小羔羊,曾經在學習上迷失方向,是你們的關心和幫助,使我重燃信心,找回方向。‘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我一定會努力學習,將來接過你們傳遞愛心的接力棒,報效社會,報效祖國。”這是受資助學生的幾十封來信中的一位初中生的真情流露。

 “臺商叔叔,你們不但為我們這些困難學生‘送血’,給我們送來助學金,而且為我們‘造血’,指出我們的不足,鞭策我們學習。”20065月一位學生在給臺商的回信中形象地指出。的確,臺商不但用錢,而且用心。臺商不但在每次助學金的發放儀式後的聚餐中與學生促膝談心,交流勉勵,他們還利用空閒時間與學生寫書信,通電話。臺商與學生之間的這種交流,使得他們之間的關係早已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捐助和受助的關係,也遠遠超越了捐助本身的意義。對於學生來説,臺商是恩人,是良師,是益友;對臺商來説,學生是牽掛,是責任,是希望。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是活生生的血濃于水的兩岸情誼。

 

善澤四方,愛心普照

 

多年來,南海臺商聯誼會始終堅持扶危助困、熱心公益、善澤四方,受惠的又何止是莘莘學子。

賑災。去年7月份以來,接連遭受“碧利斯”、“格美”等強颱風的襲擊,粵西、粵北及珠三角部分地區普降暴雨,造成了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澇災害,災區人民的生産生活面臨極大困難。在全省廣泛掀起向災區人民獻愛心的熱潮中,南海臺商聯誼會始終走在向災區捐贈的行列的前頭,在短短的三天時間內便籌得賑災款35萬,以表愛心。洪水無情人有情,大災大難見真情。同胞愛、手足情又一次在臺商的身上得到了真情的演繹。南海臺商聯誼會也因此被省臺辦授予2006年賑災先進單位。

敬老。尊老愛老是南海臺商聯誼會的優良傳統,每年重陽節前後聯誼會各個分會都會組織形式多樣的敬老活動,與當地老人聚餐聯歡表關懷,為當地老人捐資贈物送溫暖。僅2003年,南海臺商聯誼會丹灶分會的十多位臺商,就慷慨捐資近30萬元,資助當地敬老院遷建。

獻血。南海臺商聯誼會堅持倡導並組織會員企業積極開展無償獻血活動,僅臺展集團一家企業,每年組織臺商幹部和員工獻血的量就超過三萬毫升,臺展集團、祥旺集團等多家臺資企業也因此多次被區政府評為無償獻血先進單位。

助殘。為扶困助殘,2003年底南海臺商聯誼會在時任會長陳勉吾的帶領下,積極響應南海區慈善會開展的“同一藍天下,共獻一片心”的慈善募捐活動活動,發動臺商捐資100多萬,受到了區政府的表彰;2003年和2004年,南海良潤醫療運動器材有限公司先後向南海宗教仁愛會和南海慈善會捐贈價值90萬和65萬的醫療器材兩批,同一發放給區殘聯、各醫院及敬老院,以支援本地殘疾人事業的發展;2003年,南海波麗塑膠包裝有限公司和南海奇鐳鞋材有限公司分別向當地醫院捐贈了價值21萬元的救護車一台;南海金星鞋業有限公司捐獻25萬元支援當地鎮政府開展扶貧助困活動......

一串串跳動的數字,一筆筆溫暖的善款,一幕幕感人的場面,南海臺商聯誼會十年來開展的公益慈善活動涉及教育、醫療、賑災、殘疾人事業、社會福利等各個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共捐資700多萬元,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肯定。有人説:有一種快樂叫慈善。確實,在臺商眼裏,給予是快樂,付出是快樂,奉獻是快樂,堅持是快樂。願好人一生平安!

 

 

作者:李燦良 李森文(廣東佛山市南海區臺辦)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