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滄桑 情係陽新——記陽新縣白沙鎮臺胞杜美錦
 
 
  來源:      日期:2007-09-21 16:05

 

 

  黃石市陽新縣白沙鎮金龍村港坪灣是一個地理位置十分偏僻的小山村,在這片偏遠而貧瘠的土地上生活著一位安詳而身世不凡的老人。這位老人她每天最愛看新聞之類的電視節目,晚上七點鐘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新聞聯播是她每日的必修課。她也很關注臺灣海峽兩岸的局勢,臺灣政壇的風起雲湧時常牽動著她的那顆不老的心。如果臺灣哪個負責人做了點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事,她會喋喋不休地指責個沒完沒了。這位老人就是現年80多歲的臺胞杜美錦。

 

  一切還得從頭慢慢道來。

 

  癡情少女鍾情大陸窮書生 ,喜結連理成姻緣

 

  杜美錦于19254月在臺北出生,在家裏四個兄弟姐妹當中排行老大。她小時侯受過良好的正規教育,讀了不少詩書,會説一口流利的日語,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由此很快便輕鬆地被聘為文員。她聰慧伶俐,悟性較高,楚楚動人,可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杜家有這麼一位聰明漂亮的女兒,自然引得許多有心人的注意。到府提親的人踏破了門檻,可都被心氣高傲、玉樹臨風的杜美錦一一回絕。

 

  1946年春,住在她家樓上的一位陳姓房客跟杜美錦的母親説,他有一個同學人很老實,又有文化,想介紹給杜美錦認識。當母親聽説這個人是大陸人,年齡又大其女兒12歲後便毫不猶豫地一口回絕。這人名叫洪勳,現為陽新縣白沙鎮金垅村塘垓灣人,當時畢業于黃州師範學堂,1946年到臺灣教育署工作。 也許是冥冥之中結下的不解之緣分,1946的一個冬天,杜美錦不慎掉入離家門口不遠的河中,冬天的河水冰冷刺骨,加上她不會游泳,在河水中無助地掙扎著、喊叫著,情況非常危急,隨時會有生命危險。正巧的是,這時,洪勳發現了落水的杜美錦,洪勳沒有半點猶豫,奮不顧身地跳進了冰冷的河水中,將她救起,千鈞一髮之時挽救了她的生命。或許是出於感恩圖報,或許是被洪勳的執著所感動,在隨後的交往交流過程中,杜美錦發覺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地愛上了洪勳。或許愛並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吧,沒過多久,相愛的兩人認為對方就是自己終身要尋找的伴侶,於是自然而然地喜結連理。1947年農曆二月初二,一對新人幸福地走進了神聖地婚姻殿堂。

 

  為這份愛她嘗盡苦甜酸辣,飽經磨難終舒眉

 

  1949年的一天,在臺中工業學校任教務主任的洪勳回家對杜美錦説,大陸已經解放了,他們該回到大陸家鄉去看一看。杜美錦當時有些猶豫,因為她捨不得丟下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妹妹,還有這熟悉的一草一木,畢竟這裡才是土生土長的地方。但洪勳意志堅定,去意已決,在愛情和親情的博弈下,杜美錦最終還是虔誠地選擇了愛情。深愛丈夫的杜美錦只得含淚告別臺灣親人,隨同丈夫來到了陽新。這裡對她來説是一個很陌生的地方,並且生活條件遠遠比不上她們在臺灣的家。

 

  195010月的一天,家裏無端地來了幾個政府工作組的人,丈夫洪勳被他們突然莫名其妙地帶走,這一去就是一年零一個月。有一天,工作組來到家中通知杜美錦過幾天去接人,因為經過調查,認為洪勳是清白無罪的,並沒有任何違法行為。雖然洪勳被無端關押了一年多很是冤枉,但想到過幾天就可以與丈夫團聚了,杜美錦還是滿心歡喜。然而上天捉弄了這個可憐的人,在她接到通知的第二天,噩耗傳來,丈夫因受不了心靈上的打擊而自殺了。當時大女兒洪登英才2歲多,兒子洪登文剛1歲零4個月,舉目無親的杜美錦哭得死去活來。杜美錦仿佛覺得天要塌了,要掉進冰冷的河水中,透心的涼。可這一次誰會是從冰冷的河水中救她上岸的好心人呢?漫漫長夜生活該何去何從?在生活所迫下,杜美錦嫁給了當地的貧農羅厚才。原以為即使不富裕,也可以過上安穩平淡的日子,沒想到好景不長,羅厚才患上了結核病,不久就離開了人世,留下一個2歲的兒子。生活的打擊再次光顧這位可憐人,從此,她一個人要拉扯三個小孩。就這樣5年的時間過去了,當她將兒子羅克楊苦扯到7歲時,杜美錦又嫁到梁家,為梁家生下2個女兒後,沒想到她第三次遭受喪夫之痛。漏船更遭擋頭風,雪上更添霜,心中的痛苦只有她自己才能真切地體悟。

 

  三次喪夫之痛對於任何一個女子來説,都是生命所無法承受的打擊,加上要撫養5個孩子,其中的艱辛與苦楚可想而知。杜美錦説,她所遭受的痛苦三天三夜也説不完。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她説這句話時,雖然平靜,但我們真切感受到她經歷曲折人生以後的那種淡然和心平氣和。

 

  她憑著在臺灣學得的一手好裁縫手藝,再加上勤扒苦做,硬是將5個孩子一一拉扯大。

 

  往事如煙,百回千轉等來第一封家書

 

  1983年夏的一天,她的小兒子羅克楊蹦蹦跳跳地來到田間地頭,遞給正在幹活的杜美錦一封信。杜美錦看完信後,激動得在田埂上嚎啕大哭,原來這封信是80多歲的老母親從臺北寄過來的,也是她到大陸這麼多年後收到的第一封家書。家書傳親情,這封家書越過海峽、姍姍來遲,可畢竟還是等來了,這一等就是34年。34年了,光陰飛轉,她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著臺北的親人和朋友,可是此前,她無法得知親人的絲毫消息。

 

  在經過多方共同努力協助之後,杜美錦終於獲得了與臺灣親人和朋友相聚的機會。 19877月,她匆匆趕赴香港,同38年沒有見面的弟弟妹妹短暫相聚。在香港只是與親人會面敘議往事,但終究還是沒能回到她魂牽夢繞的故土。19913月,杜美錦終於回到闊別了42年的出生地臺北,這裡熟悉而陌生的環境,親情和鄉情交織,往事歷歷在目,而今物是人非,頓時讓杜美錦心中百味具全,百感交集。

 

  弟弟和妹妹們極力挽留杜美錦定居臺北,因為他們在臺北經商,生意做得很不錯,他們想讓吃了半輩子苦、經歷滄桑的姐姐幸福地在此安享晚年。可杜美錦執意不肯留在臺北,謝絕了弟弟妹妹的好意相勸,她説:“你們這裡條件雖然好,衣食無憂,可是我還是過不習慣,我畢竟在陽新農村生活習慣了,許多東西一下子是很難以割捨的。” 晚年她生活和諧幸福,盡享天倫之樂

 

  杜美錦如今已是82歲高齡,一家人四代同堂,和和美美,她有5個子女,孫輩、曾孫輩共有30多人,可謂兒孫饒膝。子孫當中有才高八半、知書達禮的讀書人;也有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教書人,還有合法經營、誠實守信的生意人。讓杜美錦特別值得驕傲的是大兒子洪登文一家,他家家境雖然不是很寬裕,但他的子女卻非常聽話和爭氣。5個孩子中,2個是在讀碩士研究生,一個在讀博士研究生。在一個偏遠的農村家中教育出了這麼多個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是很能讓人羨慕和值得自豪的事情呀!

 

  杜美錦笑哈哈地説,以前確實吃了不少苦但是終於沒有白吃,現在的生活和以往相比好過多了,子孫們都非常爭氣,也很孝順,爭著要照料她。她如今像掉進了蜜罐裏,安詳地享受著夕陽好時光。逢年過節,子孫們給她買吃的、穿的、用的,屋子裏都堆滿了,她當然樂不可支,滿足感涌上心頭。每年過年吃年夜飯時,一家人滿滿噹噹坐4桌,大家和和睦睦,團團圓圓,熱熱鬧鬧的,令眾鄰居們羨慕不已。

 

  杜美錦曾一度當選為陽新縣政協委員、港澳臺聯合會理事,為當地地方政協工作和港澳臺事務作出了自己應盡的貢獻。77歲那年,她因為年邁從職務上時退了下來。雖然退休了,但她的熱情沒有減退,仍然時時關心海峽兩岸的局勢發展變化動態,如今,她和湖北省臺灣同胞聯誼會還保持著一定的聯繫。

 

  時光轉瞬即逝似流水,春秋幾度彈指一揮間。回首往昔,杜美錦顯得很平靜而淡然,或許經歷的太多,人會變的更加坦然,坦然的面對生活、笑對生活、悅納自我。如今的杜美錦正安詳地享受著夕陽美好時光,她心似止水,怡然自樂而不忘國事,退而不休熱情依舊。

 

  真可謂:

  曾是窈窕美少女,而今安享夕陽紅。

  雪上加霜何足懼,車到山前自有路。

  一路風雨一路艱,踏平坎坷永向前。

  世事滄桑誰能料,平淡怡然最終要。

 

 

  作者:陳曉婷 劉關波(黃石臺辦)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