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省遂寧市臺灣籍同胞尤寶蓮家喜氣洋洋。尤寶蓮的養女張紅節前給養父母送來了嶄新時尚的家具——五門大櫥及桌椅,這為父母簡陋的居室增色不少,也讓撫養了她36年的臺灣籍養母尤寶蓮心里覺得異常安慰。看著張紅忙里忙外地張羅著,尤寶蓮驕傲地說:“這個女兒比親生的還好。”
臺灣母親 收養大陸貧家女
1947年,土生土長的臺灣姑娘尤寶蓮經人介紹,與從大陸到臺灣的軍人張文倚結為夫婦。婚後,兩人相敬如賓,並從臺灣遷至遂寧生活。婚後多年,尤寶蓮一直未曾生育。在尤寶蓮38歲那年,夫婦倆決定從一對家處農村、家境貧寒的夫婦手中抱養一名剛生的女嬰。為了讓女兒將來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夫婦倆給女兒取名張紅。
為了撫養女兒成長,當時在市飲食公司工作的尤寶蓮夫婦,從每月微薄的工資中拿出24元用于支付女兒的保姆費,而自己則每天打5分錢的菜下飯。為了讓女兒跟上營養,尤寶蓮還專門給女兒訂了牛奶、蜂蜜。等女兒每周回家時,才舍得花錢買肉吃。在尤寶蓮的心中,這個大陸養女就是自己生命的一切。
因為家中沒有老人帶小孩,待張紅上幼兒園時,尤寶蓮幹脆為女兒辦了全托。因為住房緊張,每到女兒回家時,尤寶蓮就帶著女兒睡在床上,而丈夫張文倚則睡在涼板床上。夏日蚊蟲多時,尤寶蓮總是一邊哼著臺灣小調,一邊搖著蒲扇為女兒驅蚊散熱;冬天寒冷,尤寶蓮就細心地將女兒的雙腳捂在自己胸口,不讓女兒凍著……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張紅從小學升上了初中,可無論年歲怎樣增長,尤寶蓮必定在每年的“六•一”兒童節、女兒生日這兩個特別日子里,帶女兒到像館照相。如今,尤寶蓮的家中還珍藏著女兒小時候的照片。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張紅初中畢業後,尤寶蓮開始為不願繼續上學的女兒找工作。為了讓女兒有一份輕松、舒適的工作,尤寶蓮利用自己“臺灣籍同胞”的身份,第一次為私事找了市臺辦。1986年,在市對臺辦公室的協調下,張紅進入市糖酒公司工作。
就在尤寶蓮為女兒的工作舒一口氣時,不久後她聽聞了女兒交男朋友的消息。為了女兒的幸福,尤寶蓮苦口婆心地勸女兒慎重選擇對象,並告知女兒的身世。或許是為處對象的事,也或許是為自己的身世,張紅突然不辭而別。這可急壞了尤寶蓮,她四處托人找女兒,並請人勸說女兒回家。終于,女兒在一個星期後返家,看著女兒瘦削、憔悴的模樣,尤寶蓮心中所有的怨氣都消了。而張紅也在此刻更深地理解了養父母對自己的疼愛。
1989年,張紅在養父母的祝福下結婚。而第一次婚姻並沒有給她帶來幸福,不幾年,張紅離了婚。那時的張紅,在外獨自租房居住,是養母尤寶蓮再一次給她鼓勵。1999年,張紅再婚,生育2個兒子後,張紅體會到了養父母的辛勤。任性的張紅開始變得懂事、體貼起來,更細心地照顧養父母。
2004年12月,93歲的養父張文倚因為壓縮性骨折病倒在床。已患有青光眼幾近失明的尤寶蓮自然無力顧及丈夫。作為養女的張紅毅然扛起整個家庭重擔。每天替父親翻身,給父親作局部按摩……整整3個月時間里,張紅夜不成眠,守在父親病床。甚至在親生父母來看望她時,她也沒空走開。
養父病好後,張紅開始在婆家和娘家兩邊跑。每天早上6:30,張紅起床做飯,然後從吳家灣步行送小兒子上學,並在早上7:40前給養父母送來熱氣騰騰、可口的飯菜,及切好的中午菜。為了照顧養父母,張紅還讓14歲的大兒子住在養母家,為養父母做午飯和晚飯。
36年過去了,張紅這個大陸貧家女在知曉自己的身世後,對養母充滿感激之情,更為養母的無私愛心而感動。她說,雖然日子過得很平淡,但卻倍感溫馨。與養父母的情緣將是她一輩子的財富。
作者:陸春梅(李勇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