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人
 
 
  來源:      日期:2007-08-28 14:18

 


  內容提示:時間到了一九七八年,這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一位老人要把中國變成“民主富強”的一年,是中國人民從此過上“幸福日子”的一年,是黨中央作出“改革開放”戰略決策的一年。通過十六大更加明確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圍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戰略目標,全國上下都在全神貫注搞建設,一心一意求發展的進程中……

  關鍵詞: 石油 石油人 以前 現在 變化 見證

  遊牧人的生活是不固定的生活方式,哪里有肥沃的草原,哪里就是遊牧人的家……石油人哪!只從發現“石油和天然氣”以後,尋油人就被這寶貴的資源所吸引,整天不知疲倦的去尋找,這就是“石油和天然氣”的魅力所在。有了“它”,人類減少走路的習慣,縮短見面的時間,提高生產力的效率,有了“它”,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可觀的財富。人類現在以離不開“它”!為了“它”!多少人離開了“它”!為了“它”!多少人舍了小家為大家,!我的父親就是這樣的人,為了“它”,南徵北戰去找“它”!埋頭苦幹忘了家,一心一意為大家!我問父親圖個啥,父親只說為國家!

  父親、母親都是舊社會過來的人,因家里貧窮,上不起學,也不認識幾個字,也不會說什麼,特別是父親少言寡語,可是幹起工作來前面已經介紹了他。為“石油”奮鬥將近半輩子的父親,現已退休在家。……父親是石油界的縮影,從他瘦小的、彎曲的脊背和飽經風霜的身軀中,就能連想到當年“石油人”在惡劣的環境下,嘔心瀝血,日夜操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無畏革命英雄氣概!父親回憶說:解放初期為了響應黨的號召,為了革命的需要,原在東北的他,依然放棄自己的家,夾著行李卷來到遠離家鄉的南方廣東---茂名,開始挖掘地下寶藏,一幹就是十幾年。在環境惡劣,條件差,設備落後的情況下,工人們幹勁十足,頭頂烈日,熱火朝天,汗流浹背的為了革命忘我的工作!從來沒有人叫苦叫累!聽到這里,我不停地要問自己,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學習父親老一輩人那種頑強拼搏、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精神!……時隔幾年後兩地生活的母親帶著不大的哥哥、姐姐來到了父親的身邊,結束了牛郎織女的傳說!同時也把我誕生在這片土地上……

  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後期,中國天津發現“油氣田”,尋油的人們又從四面八方來到了大港,開始新一輪的會戰,父親隨著石油大軍坐著慢如牛的火車,做了七晝夜才從廣東茂名趕撲到大港油田,一頭鑽進帳篷里,稍休一夜,第二天就投入了緊張的工作……父親先頭部隊一幹就是好年多,後方部隊一等也是好年多,終于等到相會的那一天!我們和母親坐著慢騰騰、擁擠的火車,看著列車外面的景色,時而我們總要問母親,“咱們什麼時候能到達”?母親也總是回答兩個字“快了”。……我們在列車上睡了醒,醒了睡,終于第八天傍晚和久別的父親團聚!我們搬進幾棟磚房中的一間房,兩個木箱,一輛自行車,幾條被,就是全部家產。簡單安置好後,仔細打量房子的結構才發現,房頂是用木架加蘆葦編織和泥土混合加磚瓦覆蓋角型的樣式,牆壁外面是一塊塊磚,到屋里面看也是一塊塊磚!?一個取暖的火爐和各屋的火炕,典型的北方特徵,突然感受到一絲涼意,知道到了北方。我們好奇的問父親:“條件怎麼這麼差”?父親回答:我們剛來到時住的是土混合草搭起的屋,後來住進帳篷,喝的是溝里的水,吃的是粗茶淡飯,要是吃上一頓細糧就像過年一樣!你們現在住上磚房,還是在黨和各級領導的關心下建立起來的!聽到這里我們做兒女的又一次被父親行為所感動!也許換個地方哥幾個心情非常興奮,折騰大半宿才進入夢香,睡夢中倣佛和哥哥姐姐來到“天津市”,看到:一條條馬路,一棟棟樓房,一排排樹木,一輛輛自行車,一群群上下班人們,正在東張西望好奇的時候,我和哥哥姐姐不知不覺來到了動物園,看到各種動物,有老虎、獅子和大象,還有猩猩、猴子和海豚等等好多好玩的動物……好開心啊!城市景色多麼好啊!逛完動物園,準備逛公園時,突然有人推了我一下,把我驚醒,睜眼一看,原來是母親把我叫醒。簡單梳洗,吃過早飯後,(哥哥姐姐也許晚上跟我做的一樣的“夢”)我們匆忙地來到外面,爭看美麗城市景色,一眼望去都直眼了,這哪是城市啊!?原來是四面沒有人煙的“鹽鹼草地”,再看附近,座落著所謂“石油人四級地震就能震倒的幾棟磚房”。哥幾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默默無語地回到家。回到屋里只看到母親一人在家,知道父親早早的為革命工作去了!天快黑了,為革命工作忙碌一天的父親黃昏時候才回來!我們不好意思再去打擾、再去詢問!……吃完粗茶淡飯後,一家人早早的就入睡了……月復一日,年復一年,已經適應環境的我到了該上學的時候,每天和姐姐、哥哥一起背上書包到學校讀書、學習……

  時間到了七十年代初,在遼寧盤錦又發現“大油氣田”。在黨中央、國務院的一聲號令下,全國各族尋油人先後來到盤錦油田(遼河油田)展開奪油會戰!這時的天津大港油田經過十幾年的建設以初見規模,油田人的生活有所改善。但是好景不長,由于過度勞累和飲食條件差,父親患上了胸膜炎和脊背明顯彎曲等病狀,沒有享受幾天的他又跟著天津大港尋油大軍義不容辭地來到東北遼寧盤錦,又一次展開新一輪的會戰。當時盤錦地理環境和大港地理環境截然不同,寒冷的冬天,樹木稀少,風沙滿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多天在風沙中度過,到處是蘆葦塘,到處是咬人的蚊蟲,每天只有附近幾個農莊伴隨著石油人度過……那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再一次在石油人身上體現!已經習慣兩地生活、身體不好的母親和我們沒過上幾天好日子,帶著四個木箱,還是那輛自行車,幾條被,坐上(慢)漫長的火車又從天津大港油田折騰到東北遼寧---遼河油田。遷移到了純東北特色的東北---安家落戶……

  尋油人都知道沒“改革開放”之前,油田條件特別艱苦,都是在荒野沙漠中起家,衣、食、住、行條件都很差,生活單調枯燥,收入也不多,工具設備落後,人員也不集中,東一個單位,西一個單位,沒有人願意到油田搞建設,就連姑娘們也不願意嫁給石油人,石油人換了一批又一批,有的城里人幹幾年,挖門道洞回了城,但是我的父親堅持下來了,決心為祖國的石油事業幹一輩子……他實現了自已的理想!

  時間到了一九七八年,這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一位老人要把中國變成“民主富強”的一年,是中國人民從此過上“幸福日子”的一年,是黨中央作出“改革開放”戰略決策的一年。通過十六大更加明確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圍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戰略目標,全國上下都在全神貫注搞建設,一心一意求發展的進程中。……經過二十九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各行各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國人民過上了幸福的日子,也給“油田”帶來實實在在的變遷,比如:改革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石油人就是先富起來的群體,讓每個人腰包鼓起來的;名列前茅的也是石油人,以前居住帳篷板房的石油人;現在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以前家用電器沒有幾樣;現在各種電器樣樣都有,以前坐馬車騎著自行車;現在開著摩托車和轎車,以前不願爭當石油人的;現在是爭先恐後搶著當,以前石油工具設備落後;現在爭創世界一流設備,以前到處是臭氣熏天環境;現在是一片片綠色的海洋,以前分散單位聯係很不便;現在一按電子設備了解全方位,以前石油人的單一人文環境;現在變成五十六個民族濃縮,以前坐著火車慢騰騰;現在改進提速再提速,以前石油人不離家半步;現在是跨省跨國去散步,以前文化生活乏味枯燥;現在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以前油區健身器材一件沒有;現在油區健身場所到處可見。我們的油田變化太大了,由石油村變成石油城,而且現以嶄新的面貌,向全國人民展示石油人的風採!回首往事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都是在黨中央、各級政府帶領下取得的成績!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繼續沿著改革開放的道路奮勇前進……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石油人的家!遊牧人的生活在石油人身上重現……。

  雖然父親現已七旬,但是為了中國石油事業奮鬥將近五十年普普通通像顆小草的他,依然心係著石油城的發展與變化……他是“石油戰線”的代表作!也是兒女中的“楷模”!歲月如歌,油城如畫,石油人的後代也已長大,見證著歷史輝煌這一刻!


  作者:田春傑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