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獻給這個和諧的偉大時代,獻給在這個時代中依靠科學發展觀,共建和諧家園的故鄉-----南陽,以及為構建和諧社會而做出貢獻的所有人們!
我的家鄉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東扶桐柏山,西依秦嶺,南臨漢江,與湖北省、陜西省接壤,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之北而取名南陽。南陽古時稱宛,又稱“南都”。南陽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早在四五十萬年前,“南召猿人”就在這里生息繁衍。戰國時期已是全國著名的冶鐵中心。西漢時“商遍天下,冠富海內”。“商聖”范蠡,東漢時期科學巨匠張衡,流傳後世的醫聖張仲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等舉世矚目的歷史人物都是這片古老土地上生活的“南都人”。但是,那古時的繁華與榮耀已經成為輝煌歷史的一頁,掀開歷史的一頁又一頁,我想我應該清醒的明白,那些作古的偉人,那些早已逝去的往事,我只能永久地記在心間,不能常挂在嘴邊,一個“舊南都”過去了,一個“新南陽”出現了,而現實生活中的新南陽又將是怎樣呢?我仍然願意沿著記憶的長廊去追溯那過去的往事,因為那往事中的苦辣酸甜,既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發展與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個中滋味,也是一個小小草根百姓,在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路上所體會到的最深感受啊!
1979年的春天,對于每一個南陽人來講都將是最美的季節,改革的春風如期而至,這是人們期侍已久的夢想!打破大鍋飯,個人單獨幹,勞動生產責任制調動了南陽父老鄉親們身上每根神經線。包產到戶,包幹到戶讓鄉親們在自家責任田里任勞任怨,揮汗如雨。不到兩三年的時間內,人們就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父親對母親講,這日子有過頭,鄉親們笑呵呵地說:“有了鄧主席,做啥事我們都不用愁。”在以後的年年月月中,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百年不動搖的基礎上,南陽的父老鄉親們憑著務實的精神,全面發展,全力建設新南陽。
1979年到1999年,二十年山鄉變化見證著中國多彩的夢想。從餓死人的時代到吃飽飯的年月,從經濟冰封的歲月到經濟復蘇進而突飛猛進的時代,南陽人從來就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這期間香港與澳門的平安回歸,這不光讓我們一家人感到驕傲,我想這也是全中國人的光彩!
2001年的金秋,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季節,很順利地考上河南技術師范學院,並且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也很順利走進大學的門坎。三年的大學生涯,我感受到時代的變化,從開封到南陽,從南陽到我們那個不出名的小村莊,都可以發現與感受到:網絡遍布城鄉,“三補兩免”惠農政策的全面落實,反腐倡廉工作的全面展開,城鄉電網的徹底改造,殯儀體制的試行與改革,生態防護林的建設,同時,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也得到很大改善。
又是一個三年過去了。畢業後在深圳就業工作,無數個夜晚,無數個夢,無數次和同事談到的總是故鄉-----南陽。總會誇誇其談地說到張仲景,還有諸葛亮,可當同事問到現在南陽怎樣時,我啞口無言,是啊!南陽現在發展怎樣?我那個夢中的小村莊發展得怎麼樣?帶著一係列的問號,帶著妻子,帶著兒子,帶著對南陽的思鄉,我要回到闊別三年的故鄉。在經過湖南湖北的時候,我看到了兄弟省市的變化,我的眼睛充滿了羨慕之情。他們那里建設的真好啊!高速路一條接一條,綠油油的稻田一片又一片。我看到人們坐在小樓的門前,坐在鋪有水泥的院子中央,看著他們那幅悠閒的模樣,看著他們那幸福的生活,我想那要是我的故鄉該多好!當火車駛進南陽的時候,我所有的情懷如鮮花一樣盡情的綻放。一個又一個錯落有致的村莊,一幢又一幢綠樹掩映的洋樓,真美啊!下了火車,走進南陽,發覺路比以前寬了,樓房比以前靚啦!大街小巷更幹凈啦!公交車一輛接一輛,生活小區一片接一片,呈現在我眼前是綠色的世界鮮花的海洋,城市空氣質量比以前大有改觀,人們工作生活和諧有序,南方大都市的所有魅力在南陽這座城市身上盡顯無余。可是,我那可愛的小村莊現在怎樣呢?
走出城市,走向村莊,在春風的吹拂下去真實地感受新時代的農村。在回到村莊的路上,我看到依然是綠色的南陽,那平坦的柏油大馬路兩旁依然種植著粗壯的白楊,一塊又一塊整齊的麥田像閱兵式的陳列在路的兩邊。公交車上人來人往,穿著時尚的俊男靚女挎著背包,拿著款式新穎的手機,說著標準的普通話,帶給我的感覺好像不是在河南老家,而是行走在深圳市內濱海大道一樣。遠遠地看到了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村莊,終于回到了家。可我的家在哪里啊?老房子不見了,新房子在哪里呢?我看到的是一排又一排整齊漂亮的小洋樓,那樓頂上安裝著一個又一個不鏽鋼的水塔與太陽能熱水器。在我遲疑不定的時候,我看到母親拉著侄女的手沿著大路向我走來,母親比以前福態了許多,臉上的皺紋似乎也少了很多,她笑呵呵地對我講:“我說過你找不到家,你不信,我讓你哥去接你,你不幹,還是英子眼比較尖,要不然你們可要轉上一大圈……”母親笑著講著,可我的眼睛卻模糊一片!看著眼前家鄉的巨變,我無法想象,這個昔日貧窮的小村莊為什麼一下子變成這個模樣?抬頭望,那牆上印刷著一行大大的標語-------科學發展,共建和諧。這八個大字溫暖著我的心靈,這八個大字讓南陽父老鄉親們看到了生活的方向和活著的希望。一家人熱熱鬧鬧走回家去,走在昔日是泥巴路,今天是水泥路的路面上,感覺到就好像走在通往康莊的大道上。母親一路講著:“這兩年農民日子一天比一天強,許多惠農政策都落實了,你看咱村和城里一樣也有了自選超市,你看鄉與鄉通公路,村與村通公路,這水泥路啊一直修到了咱家門口,出門有公交車,上下公交車只要用IC卡就行,看到那家醫院了吧,那是小區醫療重點試驗單位,看到遠處那黑色塑料大棚沒有,那是你哥的香菇種植基地,咱家全靠它發家致富呢,那幢三層小洋房就是咱家。”我沿著母親手指的方向,看到好氣派的一幢樓房,在村子中央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我的眼睛不夠使,我的耳朵不夠用,我的心情完全陶醉在這幸福的生活中。母親說:“要是你爸多活兩年多好啊,你爸種了一輩子的地也沒能種出啥名堂,你哥幹了四五年的光景,現在啥都有啦,這靠的啥啊?這是靠的胡主席領導的好啊,這是托溫總理的福啊!”這是一句很普通的話,但這也是一句最有份量的話,這是一個活了半個世紀的平民百姓發自內心最真實的話啊!
夜晚,躺在席夢絲床上,我無法入眠,我思緒翩纖。想著1979年以前,想著1979年以後,想著1999年以前,想著1999年以後,想著家鄉南陽在這幾十年發展變化中所經歷的一切,不管是城里的下崗再就業,還是鄉下希望工程小學的建成。不管是城里的污水處理,還是農村的治安防范,抑或是政務公開,所經歷的一切的一切都在驗證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都在驗證著“科學發展,共建和諧”這一新的偉大的歷史命題。昨天,我們不偏不離地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發展核心,在和平年代中踏著時代的節拍一步一步走來,同樣,我們也見證著中國的發展。揮一揮手,就讓那輝煌的昨天過去吧。今天,站在歷史的新起點,我們同樣又是這個和諧家園的建設者,各行各業,各條戰線上的兄弟姐妹們,生活這個和諧的大家庭中,這幸福美好的生活每個人都應好好珍惜,好好創造。每個人都應該在那面偉大的旗幟下奮發前進,那面旗幟就是“科學發展,共建和諧”。明天,我們仍然期待,期侍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偉大國度。這不是一個夢,我們有信心去完成,因為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前提下,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去全面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我想到那時的南陽肯定會比今天的南陽更燦爛與輝煌吧!
作者:黃寶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