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音樂心航線”榮譽團長劉鈞的悠悠二胡情思
 
 
  來源:      日期:2007-08-21 10:06

 


        由湖南省臺辦舉辦的“音樂心航線——第七屆湖湘文化之旅”活動于8月5日至14日舉行。參加活動的包括臺灣各大藝術院校師生140余人、湖南各高校的60多名文藝骨幹。兩岸的師生參觀了岳麓書院、湖南省博物館、芙蓉鎮、鳳凰古城、張家界等景區,並進行了座談交流。活動中,兩岸師生攜手合作共譜華美樂章,通過音樂上的互相學習和交流,加深了兩岸學子之間的了解和友誼。此次活動由華新國際機構董事長劉鈞擔任臺灣代表團榮譽團長。本文作者參加了活動的接待工作。

        因參與2007年“第七屆湖湘文化之旅”訪問團的接待活動,我有幸結識了訪問團榮譽團長、華新國際機構董事長劉鈞先生。劉先生一見就知是一位閱歷豐富、睿智的成功者,他幹練里透著儒雅,犀利中蘊涵才德。

  8月7日,在訪問團與湖南師范大學的交流活動中,劉先生結識了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吳躍躍教授。當得知吳教授是二胡演奏專家時,兩人的談話便十分投緣。後應吳教授的邀請,劉鈞先生欣然應邀前往吳教授家做客,興致勃勃地聆聽了吳教授簡約的二胡理論講解和演奏。

  劉先生何以對二胡情有獨鐘,如此掩飾不住他對二胡的愛慕之情呢?在吳教授家中,劉先生回憶說:我爺爺酷愛胡琴(許多老一輩人這樣稱二胡),且拉得一手好琴,鄰里們都誇爺爺的胡琴聲傾述衷腸,有鄉情有鄉音。爺爺甚至給父親的名字里賦予一個“琴”字,希望愛子能傳承胡琴,像他那樣鐘愛胡琴。父親戎馬生涯,驍勇徵戰于抗日沙場,爺爺悠悠的琴思寄托只能埋藏于心底了。但是,爺爺的期望就像一棵種子,由父親傳承給了我,這是鄉念也是鄉情,猶如從地心涌出的泉水,汩汩不斷,潤澤著我的心脾,年少時我也曾躊躇滿志欲修得一手胡琴,只因長年步履商海,習而不夠夙願未果,甚感遺憾,但是,在寶島臺灣,只要有二胡琴聲傳入耳際,我總會駐足傾聽,時至今日,我依然對二胡情思依舊。

  小小的二胡,細細的絲弦,卻聯結起了海峽兩岸幾代人的心。在吳教授家充滿溫馨的客廳里,二胡的話題一聊開,就像窖藏多年的老酒,一旦開啟便醇香彌久,沁人心脾,讓聞香者久久沉迷,欲罷不能。當劉先生聆聽完吳教授演奏的三段名曲《賽馬》、《良宵》和《二泉映月》後,無不感嘆地說:“二胡的獨特魅力就在于它樂聲傳遞人心,是任何另一種樂器所不能比擬的。”劉先生還拿起吳教授的胡琴單獨照了一張像,他說這是此生第一次觸摸這樣只用于演奏《二泉映月》一首曲目的專用二胡,劉先生的話語里洋溢著對二胡的深深情愫。

  從吳教授家出來,耳邊依然縈繞著那依約婉轉的二胡琴聲,心中也為劉先生那悠悠的二胡情結而深深感動。

  作者:丁美紅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