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臺灣農產品走進上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來源:      日期:2007-08-02 21:17

 

 

  “別去啦,那個攤位剩下的東西我剛全買完了,你們看看!”頭發全白的張老先生拉住兩位穿普通夏衫的老太太,得意地展示自己裝得滿滿的袋子,“剛才叫你們多買點的吧。”上海農展館內,三位老人大“曬”自己購得的臺灣優質農產品。

  張老先生告訴記者,他從電視新聞里知道臺灣優質農產品要在上海展銷的消息後,就叫上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一起過來看看,結果逛了1小時多一點就收獲頗豐。記者看到,他拎在手上的袋子鼓鼓囊囊,里面裝滿了小包裝的青梅食品和其他的食品。

  上海國際農展館內,人頭攢動,推著購物推車或手拖車前來購買臺灣農產品的不時可見。

  王小姐本來今天要上班,但一聽說有臺灣優質農產品展銷的消息後,很快決定換班來採購。她告訴記者,本來這次她是特意衝著臺灣水果蓮霧過來的,平時在家的時候就經常買著吃。可惜她看中的這次都只展不銷,就先買了一些零嘴小吃,一會兒再去選購臺灣的優質大米。記者看到在她的推車里堆得滿滿的都是幹果等居家小吃。

  手里提著滿滿四大袋物品的中年兩口子告訴記者,“你們這次的展會準備得不充分啊。一些臺灣水果沒有標價,想買也買不到。”妻子說,“臺灣水果好吃,價格貴點也沒關係,畢竟口感和觀感都很好。前年你們舉辦展銷會的時候我們就買了不少,嘗了覺得味道不錯,就經常去臺灣水果專賣店買了吃。”
   
  在南投縣日月潭保健植物第一班的展位前,一大群人圍在桌前品嘗志願者發送的“明列子”衝飲飲料。七嘴八舌地詢問功效和衝泡方法。志願者一邊衝泡,一邊回答,一邊收款,忙得臉上全是汗。她介紹說,這是一種用天然花粉加工的產品,對腸胃消化有很好的食療作用。品嘗完畢後,三個老太太、兩個年輕人二話不說,先後掏出10元錢各買了一小袋。志願者告訴記者,這個產品在大陸市場上還沒有銷售,這次也只帶了有限的產品過來,賣完也就沒了。

  雲林縣北港鎮展位上,造型憨態可鞠的花生酒和大蒜酒成功的留住了很多人的腳步。一位小夥仔細研看後,說“真有意思,這個酒沒有喝過。裝酒的瓶子也很可愛,可以做家居飾品。”

  從芳香個大的金煌芒果,到翠綠糯滑的木瓜;從包裝小巧精致的高雄大米,到造型憨態可鞠的大蒜白酒、花生白酒……臺灣的20種時令水果、蔬菜和469種農特產品深加工品,讓上海市民一飽眼福和口福。

  “你們這個怎麼賣?口感怎麼樣?”“這是我們的老北蕉,遠銷日本和中東……”整個展館內,買家和賣家的對話不絕于耳,兩岸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在不斷的進行零距離接觸。看著展館內無異于日常菜市場的熱鬧勁,記者感受到臺灣農產品如此真切地走進了上海老百姓的餐桌上、果籃里,走進了上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作者:李桂英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