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縱貫線落幕巡演登京城 不賣老不服老成意外亮點

時間:2009-11-25 16:33   來源:北京晚報

縱貫線

  縱貫線“落幕巡演”的北京站昨晚上演了第一場。一票難求、觀眾爆棚對縱貫線來說已是見多不怪,倒是幾個“意外”成為昨晚演唱會的亮點。

  不“賣老”:舊歌重新編曲

  其實從觀眾感情上來說,縱貫線中的“三老”能聚在一起,已經為演出奠定了80%的成功。只要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往臺上一“戳”,把麥克風指向觀眾,隨便給個諸如《童年》、《領悟》、《花心》之類的背景音樂,觀眾都能用萬人合唱來完成一個精彩的演唱會互動場面。張震岳畢竟比“三老”差了15年左右的“道行”,但憑借《愛之初體驗》、《思念是一種病》等曲目也吸引了很多年輕觀眾的吶喊支持。

  雖然縱貫線一直表示自己不是“賣老賺錢”,但從現場反饋上看,還是那些老歌最讓觀眾激動和動情。而縱貫線則盡量與觀眾的聽覺習慣“作對”,除了加入近三分之一強的全新曲目外,在演藝經典老歌的時候還全部採用最新編曲,讓觀眾合唱的時候都跟不上點兒。當然這絲毫不影響觀眾合唱的強烈願望,因為他們的那些老歌已經成為華語樂壇的歷史經典,且深入大多數華語聽眾的血液。這也是為什麼縱貫線可以創造歌壇歷史,全國巡演一年依然火爆的主要原因。

  不服老:墜臺沒事兒一樣

  縱貫線在舞臺上的意氣風發讓很多觀眾都忽略了他們的年齡。昨天演唱會觀眾所目睹的最大“意外”就是已經55歲的羅大佑在演唱新歌《握手》時突然跌倒。麥克風落地的噪音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下聽起來更加明顯,同時舞臺上也持續十幾秒鐘不見羅大佑的身影。原來舞臺鋼琴升降區在羅大佑演唱時正好處于下降狀態,全神唱歌並來回走動與觀眾互動的羅大佑完全沒看到這個舞臺下陷區域就摔了下去。正在所有人都擔心時,現場又響起了羅大佑的歌聲,他像沒事兒一樣跳起來繼續演唱。一曲終了,羅大佑幽默地說了句:“舞臺有時候很危險”。

  周華健曾多次在首體開個人演唱會,每次都以精力充沛地唱滿全場而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但可能由于昨晚舞臺安裝了巨大且清晰的顯示屏,49歲的周華健滿臉汗水和疲態顯露在大屏幕上愈發明顯。1974年生的張震岳是代表縱貫線不是“老人團”的新力量代表。可能由于他以往的演出都戴墨鏡或粗框眼鏡,但昨晚卻沒有這些裝備,所以在大屏幕上他顯得胖了很多。

  要非在縱貫線四人中決出一位“最優”,相信很多觀眾都會選擇51歲的李宗盛。他昨晚甫一登臺就帶來一首木吉他獨奏版《領悟》,看似隨意簡單的彈撥和低沉的演唱讓人一下忘了辛曉琪的首唱版本。在此後的很多環節中,只要李宗盛一彈起吉他,整個舞臺的中心就自然落在他的身上。一門心思鑽研吉他制作及演奏的李宗盛現在的舞臺感覺,頗有“中國版埃瑞克·克萊普頓”的風范,越老越有味兒。

  不過癮:何不再整幾條“線”

  從縱貫線成立開始,就伴隨著一種宣傳思路“縱貫線是不可復制的”。確實,在樂壇中從聽眾影響力、作品經典度等綜合方面來看,能達到羅、李、周、張的就不多。再加上樂壇衰微、公司勢弱,能有老滾石唱片這種旗下同時擁有幾個重量級藝人的公司更是少有,這讓藝人合作的利益分配更加復雜。

  但從縱貫線穿梭全國的這一年多來看,觀眾對于“藝人重新搭配組合、擦出新火花、打包一次看個夠”的方式是很買賬的。這種期待、好奇或者哪怕是看熱鬧的需求被證實都可以直接轉化為消費行為。我們可以想象,如果崔健、鄭鈞、汪峰、謝天笑組一條“搖滾線”(許巍簽約大公司不易成行),或謝霆鋒、房祖名、張信哲、古巨基組一條“英皇線”(這幾人同屬英皇娛樂),陳奕迅、李克勤、韓寒、王嘯坤組一條“環球線”(同屬環球唱片)都將成為縱貫線解散之後的最熱關注點。

  只要能真的可以相互刺激創作出新作品、可以為觀眾帶來新喜悅、活躍越來越低迷的音樂文化市場,何必怕“模倣別人”這個不痛不癢的批評呢?所以,當縱貫線解散後,多組幾條靠譜的“線”也是歌壇在2010年該做的正經事。本報記者 劉穎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