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風情
 
黎族“三月三”

  時間:2006-03-31 11:04    來源:     
 
   



     三月三是黎家青年男女歡樂的節日。每年三月三人這一天,美孚男女青年盛裝打扮,跳起打竹舞,吹起鼻簫,唱著動聽的情歌,歡慶這一傳統的節日。

     説起三月三,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説。相傳遠古的時候,洪水氾濫,淹沒了平原和山嶺,吞沒了大地的一切。只剩下兄妹兩人——天妃和觀音,他們抱住了葫蘆瓢,在滔天的洪水中到處漂泊。漂啊漂啊,他們漂流到昌化江畔的燕窩嶺,被一棵大榕樹的樹枝卡住了。過了些時候,洪水慢慢消退了,兄妹倆總算活了下來。可是,大地上死一樣靜寂,只剩下他倆孤零零地活著。因此,兄妹倆決定分頭去尋找親人。臨走前,兩人約定每年三月三回到燕窩嶺相會。他們走遍了天涯海角,到處都見不到人跡。哥哥找不到女郎配偶,妹妹找不到男子成親。年長月久,眼見兄妹快要衰老,人就要滅種了。妹妹暗地裏拿定主意,在自己臉上刺了花紋,這一來,哥哥認不出紋臉的妹妹。於是,在一年的三月三,兄妹倆就在燕窩嶺下結成夫妻,生男育女。

  婚後,他們朝出暮歸,勤耕勤作,在昌化江畔挖水塘養魚。在燕窩嶺下種植木棉、芒果和山子,還在半山腰開鑿了一個石洞居住。洞的上面是懸崖陡壁,野獸不敢來侵犯,洞的下面是峭壁萬丈,山洪水漲淹不到。每年三月三日,正是山花爛漫時,觀音和天妃便率領著子孫們一起載歌載舞,迎接春天的到來。後來,不知過了多久,天妃和觀音便死在山洞裏,化成了觀音石,黎家子孫後代為了紀念天妃和觀音,把山洞取名為娘母洞。

  每逢三月三日,男女老少都要攜帶糯米做的糕點粽子,從四面八方趕到這裡。他們用弓箭、魚叉捉魚,在溪邊煮飯,把魚烤熟,放在洞口祭拜。這一天,從白天到黑夜,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他們仿傚祖先,在勞動中尋找情侶。夜裏,燃起一堆堆篝火,小夥子們就唱起了動人的歌來,用歌聲向自己心愛的姑娘表達愛情,姑娘們細心聽著,一聽到自己情人的歌聲,就迎上去,一對對坐在溪邊,或嬉戲在樹林中。

  從此,三月三也就成了青年男女定情的日子。


                                        編輯:輕晨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