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
 
歌聲傳心聲,2005年4月海峽兩岸各民族歡度“三月三”

  時間:2006-03-29 17:54    來源:     
 
 

  4月11日,海南翡翠山城——五指山市風和日麗,彩旗飄揚,人流如潮,海南黎族、苗族同胞迎來了傳統的“三月三”節日。節日期間,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協會、臺灣兩岸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發展協會、中華海峽兩岸“原住民”暨少數民族交流協會、海南省海峽兩岸各民族歡度“三月三”節慶活動組委會,于4月9日至15日共同主辦了“海峽兩岸各民族歡度‘三月三’節慶活動”。203位臺灣少數民族代表來到五指山城,和海南黎苗同胞一道,喝山蘭酒、跳竹竿舞、對民族山歌,他們用歌聲和舞姿,用親情和歡笑,心連心,手拉手,共同度過了一個喜悅的節慶活動。

  歡樂、和諧、一家親

  海峽兩岸各民族歡度“三月三”節慶活動以“歡樂、和諧、一家親”為主題。203位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分別來自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賽德克族、邵族、賽夏族等九個族群。

  4月9日下午,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團陸續抵達海口,省臺辦全體工作人員到機場迎接,並向臺灣客人獻上鮮花。當晚6:30分,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口新國賓館金色大廳舉行盛大歡迎晚宴,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海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汪嘯風,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和省有關領導等出席。晚宴由符桂花副省長主持。常務副省長吳昌元在晚宴上致辭,對臺灣客人的到來表示歡迎。晚宴上,賓主雙方交流融洽,氣氛熱烈。

  4月10日下午,臺灣代表團一行抵達五指山城,就受到黎族同胞的隆重歡迎。伴著黎族同胞彈奏的聲樂,黎家少女逐一向客人獻上山蘭酒,送上檳榔項鍊,黎苗同胞以最傳統的禮儀,最燦爛的笑容,歡迎遠道而來的臺灣兄弟姐妹。

  晚上,五指山市政府為臺灣客人備好了豐盛的晚宴。晚宴上,五指山市政府向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團贈送一幅10米長的巨大黎族織錦,臺灣客人用一個珍貴的“天珠”作回贈。宴會上,臺灣排灣族代表激動不已,跳上臺,用排灣語唱起民族歌曲《歡樂歌》。一曲唱完,興意未盡,又唱起《我們都是一家人》,在場所有的人跟著齊聲唱起來。海南的黎苗同胞,也用海南方言,獻上最拿手的《久久不見才有味》。宴會廳裏,激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歌聲、笑聲匯成一片。

  4月11日是“三月三”節日,這天,春光明媚。上午,組委會在五指山市連心河畔棧道舉辦黎苗“三月三”歌會,用歌聲和舞姿與臺灣少數民族兄弟姐妹分享他們喜悅的心情。

  早上9點,陣陣悠揚的歌聲從山坡上飄下來。苗家迎親的隊伍跳著招龍舞來了,黎家的“八音隊”奏著吉祥的歌走來了,黎苗同胞們拿著自製的響木、牛角鼓、長笛等奏起一曲曲動人的音樂。“客人啊,你來了五指山,五指山這裡好地方,這裡好住又好吃,我們歡迎你。……”黎家兄弟唱起一首熱情的《好客歌》,歡迎臺灣少數民族的兄弟姐妹。“甜不過黎家糯米酒,美不過黎家‘三月三’”,伴隨著《敬酒歌》的歌聲,一杯杯甜甜的黎家糯米酒送到臺灣客人的手中。禮尚往來,臺灣的賓朋也拿出絕活。排灣族客人的歌聲響起來,泰雅族兄弟的歌聲飛起來,歌聲中,海南臺灣的兄弟姐妹手牽著手,心連著心,跳起了優美的舞蹈,濃濃的情誼在歌舞中交匯。在棧道通往山頂的河畔,黎族代表與臺灣賓客親手種下一棵棵“友誼樹”。

  “久久不見久久見,久久相見才有味。”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團團長林春德在節慶活動開幕式致辭的開場白中,用黎族方言吟起這首黎族同胞耳熟能詳的黎族民歌,表達他來到五指山的真實感受,這也是所有臺灣代表心情的寫照。

  同根同源同唱一首歌

  4月11日下午3點,海峽兩岸各民族歡度“三月三”節慶活動在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的歌聲中拉開帷幕。

  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國臺辦副主任王富卿、國家民委副主任楊健強,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民宗委副主任、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協會會長江家福;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團團長林春德、顧問華加志,副團長林正二、孔文吉、廖國棟、林通宏等佳賓出席開幕式。參加開幕式的海南省領導有蔡長松、羅保銘、周文彰、王瓊瑛、王亞保、符桂花、符氣浩及全國人大常委王學萍等。開幕式由省委常委王守初主持。

  張克輝在開幕式上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説,在“三月三”節慶之際,與來自臺灣的少數民族兄弟相聚在一起,倍感高興和親切。近些年來,兩岸少數民族的交流日益密切,感情日益深厚。這次兩岸少數民族兄弟姐妹相聚海南,共慶節日,必將增進兩岸同胞同根同源、互幫互愛的同胞之情。

  3:30分,省委副書記蔡長松宣佈“海峽兩岸各民族歡度‘三月三’節慶活動開幕”。

  隨後,舉行了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特別節目。陣陣雄壯的鼓聲拉開表演的序幕。表現黎族人民喜慶豐收場景的舞蹈《山蘭架下賀豐收》引來了臺胞們的共鳴,“舞蹈跟我們的豐收舞有異曲同工之妙”,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團成員議論著。當《阿里山的姑娘》這首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歌曲旋律響起的時候,臺灣少數民族代表開始跟著歌唱演員唱了起來。

  輪到臺灣少數民族代表上臺了,已經數次參加瓊臺兩島少數民族交流活動的“北原山貓”組合首先亮相舞臺,演唱了一曲優美的《摩莉沙卡》,表達他們對美麗五指山、“三月三”這個美麗節日的喜愛。排灣族的代表穿著獨特的民族服裝以歌舞《哭婚》向觀眾介紹排灣族群結婚的場面。“一樣的笑容,一樣的淚水,一樣的月色,一樣的我和你……”臺灣青年歌手吉斯娃杜嵐一首《一樣的月光》獨唱,博得觀眾陣陣掌聲。

  這是一場為慶祝“三月三”而舉辦的《同一首歌》特別節目。節日表演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主持人梁咏斌向工作人員借來了一件黎族上衣,臺灣少數民族代表給他圍上了頗具民族特色的頭巾。穿著這一身“民族大融合”的服裝,梁咏斌向觀眾們介紹著兩岸的佳賓歌手上臺。臺灣著名女歌手高勝美的《千年等一回》、千百惠的《當我想你的時候》激活了觀眾的記憶;臺灣“急智歌王”張帝,憑藉其“急智”角色切換的技藝,在其演唱《高山青》、《愛拼才會贏》中現場改換歌詞,表達對臺灣少數民族同胞找到了海南黎族親戚的祝賀,贏得了現場觀眾如潮的掌聲。臺灣男歌星高淩峰、姜育恒和內地歌手斯琴格日樂、蔡國慶、曲比阿烏也為現場觀眾一展美妙歌喉。

  “我的家鄉在海南島,你的家鄉在臺灣島,從前的時候是一家人,現在還是一家人……”,當兩岸歌手共同唱起《我們都是一家人》的時候,整場文藝演出達到最高潮。臺下的海南黎苗觀眾和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團團員紛紛涌上舞臺,與演員們一同唱起這首歌,手拉手跳起圈舞,歌聲久久在五指山間回蕩。

  三大紐帶連結瓊臺少數民族

  4月12日上午,參加海峽兩岸各民族歡度“三月三”節慶活動的海南和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在五指山市座談。大家一致認為,血緣、文化、經濟是連結兩地少數民族的三大紐帶。在這三大紐帶作用下,瓊臺兩地少數民族之間的友誼必將更加深厚。

  在這次節慶活動中,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團團長林春德先生兩次在發言中談到,專家學者們的研究成果表明,臺灣的少數民族與海南黎族具有相同的祖先,這就是發源於浙江的古代百越人。自已多次來海南,感受到兩島少數民族之間在相貌、語言文化、物質文化、社會形態、生産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之處。每次來到海南,都有一種賓至如歸,回到家一樣的感覺。

  談到兩地的民族傳統文化,在參觀海南民族織錦工藝研究所時,幾位懂得織錦的臺灣少數民族女團員説了這樣的話:“這裡的織布機與我們那兒的幾乎一模一樣,織錦的花紋雖然不盡相同,但織法是大致相同的,由此可見,兩地的少數民族之間有著很深的淵源。”

  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館,臺胞們找到了兩岸少數民族同根同源的歷史依據。博物館裏陣列的黎族先民使用過的農耕工具、狩獵捕撈用的竹木器具、漂渡用的獨木舟以及用藤、竹、草類編織的各種器物,都讓臺灣代表團成員倍感親切。他們驚喜地發現,這些器具和自己祖傳下來的非常相似。參觀過後,代表們紛紛寫下“我們都是一家人”、“同根同源”的留言。

  在座談會上,林春德先生表示,兩地少數民族的文化交流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經貿往來還很少,今後要安排一些企業或財團到海南來,尋求發展機會,通過加強經濟交往,促進文化交流的興旺。

  此次五指山市推出了17個招商項目,臺灣代表對其中的“五指山黎族苗族民俗風情自然村”“小島文化公園”等項目很感興趣。代表華加志先生提議將這些項目加入一些瓊臺文化的因素,類似于日月潭的“九洲文化村”,作為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的民俗文化村,他認為會更有賣點。

  與臺灣同胞一樣,海南省領導、五指山市領導也都希望能夠和臺灣建立經濟上的合作,進一步促進兩島少數民族交流。省委常委周文彰在座談會上發言認為,有了血緣紐帶、文化紐帶,再加上一個經濟紐帶,兩島少數民族同胞的友誼將更加深厚。海南省常務副省長吳昌元在4月9日的省政府歡迎晚宴上表示,海南歡迎臺灣同胞來投資興業,海南將創造更好的條件,以促進兩地少數民族的合作和發展。

  4月14日晚上,海南省臺辦為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團舉行歡送晚宴。省臺辦主任徐剛和臺灣代表孔文吉博士在致辭中認為,兩島少數民族的地理生存環境、歷史來源、傳統文化相同或相似,隨著彼此交流的進一步深入,彼此的感情會更深厚,合作會更緊密。

   (來源:海南省臺辦 何哲良)

                                    編輯:於越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