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
 
2005年8月9日至17日“海峽兩岸少數民族文化交流活動”

  時間:2006-03-29 11:48    來源:     
 
 


  內蒙古自治區臺辦于8月9日至17日舉辦了2005“海峽兩岸少數民族文化交流活動”。來自臺灣中南部的少數民族代表(包括排灣族、布農族、阿美族等)共37人參加了交流活動。

     為把交流活動辦好,自治區臺辦和錫盟臺辦,選擇了能夠代表內蒙古少數民族文化的精品線路,從少數民族文化發源地——草原開始,到少數民族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的塞外名城——呼和浩特結束,行程1500多公里。交流團遊覽了錫林郭勒大草原、洪善達克沙地、世界地質公園—阿斯哈圖石林等自然景觀;參觀了貝子廟、昭君墓、大召寺、內蒙古博物館等名勝古跡;考察了呼和浩特市的金川、如意開發區以及和林格爾縣盛樂經濟園區,觀摩了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現代化的生産線。通過這些活動讓交流團的成員們對內蒙古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

     在行程中,自治區臺辦精心安排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節目,包括民族歌舞專場演出、蒙古族婚禮表演、馬術表演、摔跤比賽、大型篝火晚會、參觀廷、巴特牧場、訪問牧戶體驗牧民生活等,把少數民族文化、草原文化貫穿于活動的始終。交流團成員走下飛機一腳踏進了草原,熱情好客、能歌善舞蒙古族同胞手捧哈達美酒,送上純真的祝福,讓同是少數民族的臺灣同胞有一種賓至如歸、似曾相識的感覺。獨具草原特色的奶茶、炒米、手把肉、烤全羊、馬奶酒讓臺灣同胞大飽口福。原汁源味的蒙古族歌舞演出頂碗舞、筷子舞、馬頭琴曲讓臺灣同胞們耳目一新。通過一系列活動,交流團充分感受到草原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煊爛多彩的特點。

     8月14日,根據交流團多民族多工種(有社團理事、鄉鎮里長、社區負責人、教師、學生、婦女工作者等)的特點,自治區和錫盟兩級臺辦安排交流團與錫盟盟委、行署、民族委員會的領導以及當地的少數民族代表、教育界代表進行座談、交流。在友好、融洽、熱烈傾心的座談中,大家暢所欲言,相互介紹各自民族的歷史淵源、文化藝術、風俗習慣等,共同展望美好的前景。交流團團長張女士對大陸重視、扶持少數民族各方面的發展表示讚賞。來自高雄的社區理事長鄭先生就《反分裂國家法》提出了幾個問題,自治區臺辦的領導給他作了耐心細緻的解釋,使所有在座臺灣同胞真正明白了《反分裂國家法》是一部維護和平的法律而不是戰爭法,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完全是針對“臺獨”分裂勢力的,決不是針對臺灣同胞的。

     通過開展這次交流活動,使臺灣少數民族同胞對內蒙古以及內蒙古少數民族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拉近了兩岸少數民族同胞間的距離並建立了友誼;在接待過程中,自治區和錫盟兩級臺辦熱情週到的服務以及臺胞所到之處受到的歡迎和禮遇,讓他們深深地體會到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臺辦)

                                         編輯:輕晨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