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近日通報春晚重大主題,要求弘揚抗震救災、奧運、神七、改革開放三十週年等重大主題精神。加強語言類節目和歌舞類節目的創新創優,同時要嚴格執行法規,杜絕假唱。(《京華時報》12月4日報道)
春晚假唱早為廣大觀眾詬病,廣電總局明確提出杜絕假唱的要求,為解決春晚的這一痼疾創造
了契機。在對此表示支援的同時,我還想提一個建議:對觀眾喜聞樂見的語言類節目,也要杜絕“假唱”。
這裡的“假唱”,特指那些矯揉造作的假大空節目。毋庸諱言,在春晚的語言類節目中,存在此類問題的節目時有出現。全國人大代表姚菊泉在提交全國人大的建議中就曾“炮轟”春晚,批評春晚的節目“深入生活不夠,與群眾的生活有差距,按照藝術的語言講,那是‘太假’,這是人們不願意接受的”,“有低俗化傾向,幾乎每個搞笑類節目都近似于黃段子”。姚菊泉還列舉了2008年春晚中《軍嫂上島》等幾個例子,質疑“不知那些演員面對數億電視觀眾是如何説出來、做出來的”。姚菊泉提到的現象,虛假、低俗,説其比“假唱”還“假”一點不過分。
姚菊泉代表的批評很尖銳,但非常有道理,甚至有的觀眾對春晚的“不滿”比姚菊泉還要大。那麼,語言類節目到底該如何杜絕“假唱”呢?我認為起碼應做到以下幾點:貼近群眾、貼近生活,不要高高在上;生動活潑、小中見大,不要説教;關注民生、關注百姓,不要為了“XX任務”專門為特殊群體、特殊行業拼湊節目;表達真實情感,不虛假、不誇大;多與觀眾互動,讓春晚回歸全民大聯歡的本義,不要把春晚僅僅當成是某些“表演藝術家”表現的舞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