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關於目前國際形勢、我國外交政策和解放臺灣問題的發言(之二)
 
 
  來源:      日期:2004-09-17 09:22

 


  正因為如此,美國還在遠東用威脅的辦法,製造緊張局勢。在越南,美國公然支援南越吳庭艷集團,破壞日內瓦協議關於就越南全國選舉進行協商的規定,阻撓越南的和平統一。在朝鮮,美國不僅拒絕中朝兩國政府關於召開有關國家會議,協商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和和平統一朝鮮的建議,而且還不顧中朝方面為了維護朝鮮停戰協定所作的一再努力,片面地宣佈不再遵守朝鮮停戰協定中關於中立國監察委員會在南朝鮮行使職權的條款。美國還公開表示,要在中國的領土臺灣保持實力和行使所謂自衛權利,並且拒絕對和平解決臺灣地區緊張局勢的問題,進行認真的談判。
 
  但是,在國際局勢肯定趨向和緩、廣大人民要求各國和平共處的今天,製造緊張局勢、進行戰爭訛詐的政策是不可能得逞的。 

  如果美國繼續奉行冷戰和實力政策,那麼,它不僅將遭到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譴責,而且將必然導致它的盟國的離心傾向的進一步發展,使它自己更加陷於孤立。就以遠東的情況來説,美國以為武裝了南朝鮮,就可以對朝中方面進行威脅,但是,事實説明,朝中方面是嚇不倒的,進行這種戰爭訛詐的結果,只能使美國自己受到李承晚集團的不斷訛詐。同時,我們應該指出,如果美國有些人竟然認為它還可以在遠東發動一次突然事變,那麼,可以斷言,這決不會替它帶來任何好處。中國人民有充分的信心和力量,保衛自己的勝利果實,戰勝從任何方面來的武裝干涉。 

  我國外交政策 

  中國政府在國際事務中一貫努力的方向,就是維護世界和平,加強和發展我國同蘇聯和人民民主國家的團結互助,並且根據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和平共處的原則,促進和發展我國同其他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廣泛聯繫。對於那些已經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我們竭力發展和鞏固同他們的友好關係。對於那些還沒有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我們也不放棄機會來同他們增加接觸,改善關係。幾年來,我們的努力是有成果的。 

  我們認為,各國之間日益頻繁的接觸,是幾年來國際緊張局勢趨向和緩的標誌,同時又是推動這種趨勢發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領導人員之間的接觸,是加強各國之間的了解、信任和和緩國際緊張局勢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步驟。這在中國同許多國家的接觸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我們都清楚地記得,中印、中緬和中國同印度尼西亞之間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就是雙方領導人員的相互訪問和聯合發表的聲明。亞非會議提供了一個非常珍貴的機會,使我國的領導人員能夠廣泛地同許多亞非國家的領導人員進行接觸。中國和埃及兩國的總理在那次會議期間的愉快接觸,導致了一年以後兩國外交關係的正式建立。中國同阿富汗和尼泊爾,也通過雙方領導人員在那次會議上的接觸,使原來已經存在的友好關係,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的總理在那次會議期間的坦率交談,對於增加兩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改善彼此的關係,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國十分重視各國領導人員之間的接觸,今後我們準備更廣泛地進行這種接觸。 

  國家與國家之間暫時沒有外交關係,並不妨礙他們進行政府與政府之間的接觸。中國和錫蘭還沒有建立外交關係,但是早在1952年,中錫兩國政府就簽訂了貿易協定,而且到現在為止,每年都續訂了貿易協定。最近,錫蘭政府表示願意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我們歡迎這種表示,並且建議兩國互換外交使節。在中國和埃及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以前,兩國政府部門的負責人員也曾經相互訪問,而且兩國政府還簽訂了文化和貿易的協定。我們同敘利亞、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和蘇丹等阿拉伯國家,也同樣地進行了政府與政府之間的接觸,並且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最顯著的是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應中國政府的邀請在中國所進行的訪問。在他訪問期間,中柬兩國領導人員廣泛地交換了意見,柬埔寨王國的和平中立的立場得到中國政府的充分諒解和支援。結果,照我們看來,柬埔寨的和平中立地位不是削弱了,而是得到了加強。我們希望並且正在努力同寮國建立同樣的友好關係。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不指出,在我們採取主動,設法同有些沒有建交的國家進行官方接觸的時候,並不都是完全順利的。 

  中國政府曾經不止一次地向日本政府建議,由兩國政府對促進中日關係正常化的問題進行商談。最近,日本政府在開展中日貿易方面採取了較為積極的態度,但是,在總的方面,還沒有以實際行動響應中國的主動。由於中日兩國人民友好關係的發展和日本現時的處境,儘管中日兩國之間的戰爭狀態還沒有結束,中國政府現在仍然主動地按照寬大政策分別處理了經過長期關押和審查的日本戰爭犯罪分子,對其中的絕大部分人不再起訴,並且正在分批遣送他們回國,對其中罪行嚴重的極少數人從輕判處,並且決定,如果他們在服刑期間表現良好,還可以提前釋放。中國政府對於這些戰爭犯罪分子的處理,同我們過去對訪問中國的日本朋友所表示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中國政府所以作出這些不斷的努力,是由於我們正確地估計了中日兩國人民要求和平共處和友好來往、要求兩國早日恢復正常關係的強烈願望。 

  幾年來,中日兩國人民之間互相進行訪問的人越來越多,接觸的範圍也越來越廣。1955年來中國訪問的日本朋友共有八百多人,佔去年各國訪華外賓人數中的第一位。儘管有種種困難,我國各人民團體應邀訪問日本的人數,也有增長,僅以去年來説,就有一百人左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日兩國人民團體已經通過協商,直接處理某些有關共同利益的問題。從1952年到現在,中日兩國民間團體之間總共簽訂了十五個協議或聯合公報。這些協議和聯合公報涉及貿易、漁業、僑民和在許多方面進行友好合作的問題,實施的情況是令人鼓舞的。中日兩國人民之間這種頻繁的和有成效的接觸,受到中國政府的熱烈歡迎和支援,而對於日本政府,也不能不發生日益顯著的影響。 

  在中國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關係的方面,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之間的接觸佔有一個重要的地位。1955年,我們接待了來自六十多個國家的四千多位外賓,比1954年多60%以上。這四千多位外賓代表了議會、黨派、經濟、文化、藝術、工會、青年、婦女、科學、教育、衛生、宗教、體育、新聞等各個方面。另一方面,我國在去年也派出了三千多名代表,到三十多個國家去進行友好訪問,並且加強經濟聯繫和文化交流的活動。今年,我們接待的和派出的人數還將繼續增加。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在各國人民的接觸中,各國議會代表團或者議員之間的互相訪問,已經成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形式。我們曾經接待過日本議會代表團。在他們訪問的期間,中日兩國議會組織之間還發表了重要的聯合公報。在我們這次會議期間,芬蘭議會代表團應邀來我國訪問,今天又向我們的會議致詞,使我們感到十分榮幸。他們對中國的訪問,為我國同芬蘭和其他北歐國家的友好往來開闢了一個新的途徑。不久以前,巴西的議員們也曾經來我國訪問,並且出席了我們的會議,這是我國人民同拉丁美洲各國人民友好接觸的一個新開展。去年,我們還接待過法國的議員們,這對於擴大我們同西歐各國的聯繫,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人民非常希望同那些鄰近我們並且同我們有歷史聯繫的國家,象泰國、菲律賓、馬來亞、新加坡等,恢復一度中斷的接觸。我們早就表示了這種願望,並且為此作出了努力。我們高興地注意到,泰國的領導人員表示願意改進中泰關係,在菲律賓,越來越多的人也主張從貿易著手,同中國恢復聯繫。我們也很歡迎新加坡勞工陣線主席馬歇爾先生應邀訪華。 

  中國同許多國家已經進行接觸的規模和我們今後準備作的更大的努力,充分地説明,我們主張各國人民自由來往。但是,各國之間必須要能夠有來有往,才能更加有助於消除疑懼,增加互相的信任。
 
  中國是一個新興的國家。我們知道,一個新興的國家,特別是一個大國,往往不能在短時期內得到別人的充分了解,而且還常常引起某些疑懼。如果再加上某些方面別有用心的造謠和挑撥,這種缺乏了解和疑懼的現象還可能加深。但是,造謠和挑撥是經不起事實的考驗的,缺乏了解和疑懼也可以經過較長時期的觀察和實際的接觸來消除。本著這種信念,我們一向歡迎世界各國的各界人士到中國來訪問,我們也儘量滿足他們在訪問中的要求。我們不向他們誇張我們的成就,也不對他們隱諱我們的缺點。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從中國人民由落後走向進步的實際過程中,看出中國人民進行和平建設的方向和中國人民迫切要求和平的願望。我們所期望的,不是稱讚,而是互相了解和信任。我們也誠懇地希望他們毫無保留地指出我們的缺點,使我們的工作能夠得到改進。原來對我們懷疑的人中,可能繼續有一部分人保留他們的懷疑。這不會使我們失望。我們相信,繼續的觀察和接觸,會逐漸使他們增加對我們的了解。原來對我們抱有成見或者敵視我們的人,如果改變態度,當然是我們歡迎的;如果繼續保持他們原有的態度,對我們也不會造成什麼損失。 

  中國同其他國家擴大接觸,是從我們願意同一切國家和平共處,包括美國在內,而不排除任何一個國家的立場出發的。我們反對把我們同某些國家的友好關係建築在排斥另外一些國家的基礎之上。就是對於美國,我們也一樣具有同它友好的願望。我們認為,中美兩國之間懸而未決的爭端,不應該成為阻止中美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障礙。而且我們還深信,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終有一天會使兩國人民重新通過各自的政府互相聯繫起來。 

  事實勝過雄辯。鐵幕或者竹幕不在我們這裡。用政治條件或者打手印等侮辱人格的辦法阻礙各國人民接觸的,也不是我們。我們不需要這種限制。這種種限制是不能持久的。各國人民要求自由來往、友好接觸的願望,是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得住的。 

  和緩國際緊張局勢和推動各國和平共處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是發展各國之間的貿易和經濟合作。雖然,在世界範圍內,國際貿易和經濟合作的情況,還遠不是正常的,但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按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國家主權的原則發展著彼此的經濟關係。而另一方面,以經濟援助為名進行奴役和剝削、在國際經濟關係中樹立各種人為障礙的作法,已經遭到越來越強烈的反對。
 
  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國家主權,不僅是社會主義國家在相互之間和同其他國家進行經濟合作時所堅持的原則,而且也是亞非會議關於經濟合作的決議所確定的原則。按照這個原則,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建立了新型的經濟關係。蘇聯在經濟上和技術上給予中國的友好援助,就是這種關係的偉大範例。蘇聯、中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根據這一原則同許多亞非國家發展的經濟合作,也表現出歷史上前所未見的特點。以中國為例,不論是象我們同亞非許多國家那樣,通過貿易的途徑進行經濟合作,或者是象我們同柬埔寨那樣,通過無償的援助進行經濟合作,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彼此的經濟發展。我們沒有剩餘的物資需要傾銷。我們沒有經濟危機需要轉嫁。我們不以經濟合作為名,對別的國家進行干涉和控制,或者把軍事上、政治上和經濟上不利的義務強加在別國的身上。 

  中國是一個剛剛解放不久的國家。我們的經濟還很落後,我們在經濟上還沒有完全獨立。因此,我們的經濟力量是有限的,我們主要地還是通過貿易的途徑同其他國家進行經濟合作。但是,由於我們認識到,經濟上的獨立對於鞏固政治上的獨立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在自己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也願意在可能的範圍內貢獻我們的微薄力量,幫助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我們並不反對西方國家向經濟上還不大發達的國家提供援助,但是,我們不能贊同他們以取得特權為條件的所謂援助。如果西方國家也能夠按照我們所遵守的原則,來同其他國家進行經濟合作,那麼,這不僅對於所有有關國家的經濟發展,而且對於改善整個國際局勢,都將會發生非常有利的影響。 

  在發展國際貿易方面,我們堅持的原則是平等互利、互通有無。中國同錫蘭所進行的大米和橡膠的貿易就是一個新的例證。我們既反對強制切斷各國之間傳統經濟聯繫的貿易禁運政策,也反對用傾銷或者其他的辦法進行僅僅對一方有利的貿易。 

  事實已經證明,受到禁運政策危害的,不是這個政策所針對的社會主義國家,而主要的是被強迫執行這一政策的國家。社會主義國家通過自力更生和互相支援,保證了經濟上的共同高漲。但是,被迫執行禁運政策的國家卻發現自己的市場大大縮小,國內的經濟困難日益嚴重。最近,這些國家正在設法衝破禁運限制,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歡迎的。但是,要收到衝破禁運和發展貿易的效果,就不僅需要撤除國際貿易中的各種人為障礙,而且還要有效地制止蔣介石集團在美國唆使下對各國商船航行自由的危害。近幾年來,中國的對外貿易雖然遭到了許多外來的阻礙,還是逐年有所增加。同中國進行貿易的國家和地區,在1954年有47個,到1955年增加到62個。以中國同亞非國家和西方國家的貿易額來説,1955年比1954年增加了28.2%。我們相信,一旦禁運被撤銷,隨著中國國內建設的蓬勃開展,中國同其他國家進一步擴大貿易,將有廣闊的前途。 

  各國人民在文化上的交流,正如在經濟上的合作一樣,也是促使各國之間的和平、友誼和合作得到鞏固的一個重要的條件。在歷史上,各國人民從來就是通過互相學習和互相吸取優點來豐富和發揚自己的文化的。但是,現在某些國家的政府卻反對並且阻止本國人民同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人民進行文化交流。這只能被解釋為對自己的制度失去信心的表現。例如我國的藝術團體已經同美國的藝術團體就他們互相訪問演出一事達成了協議,這顯然是符合兩國人民的願望的。但是,由於美國政府的反對,這一協議至今未能執行。我們相信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們也毫不懷疑,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國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和文學藝術將會得到最迅速最廣泛的發展。但是另一方面,用現代的水準來衡量,我國還是一個文化上落後的國家。我們要認識到,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有它的長處。我們不僅要向蘇聯和人民民主國家學習他們的長處,而且還要吸取所有其他國家的長處。這只能加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而不會為我們帶來任何壞處。因此,我們毫不懼怕,相反地,我們熱烈歡迎同一切國家廣泛地進行文化交流。事實上,進行文化交流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我只需要提到我國的藝術團體和其他國家的藝術團體在進行相互訪問時所受到的盛大歡迎,就足以證明這一點。作為增加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促進國際合作的一個方法,文化交流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是還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做。就中國來説,我們不會在這方面吝惜我們的力量。
 
  七年來,中國人民在和平建設自己的國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們的祖國正在從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逐步地轉變為一個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國家。同時,我國的國際地位也已經空前地提高。中國在推動整個國際局勢的發展方面,正在起著日前重要的作用。對於許多重大國際問題的解決,中國的意見已經越來越不容忽視。 

  現在,擁有十億以上人口的26個國家已經同我國建立了外交關係。還有更多的國家、更廣大的人民同我國保持著貿易上和文化上的聯繫。顯然,任何人要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存在和日益壯大的現實,已經是不可能了。 

  不錯,美國至今還企圖抹殺中國人民選擇自己國家制度的權利,拒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且在國際事務中竭力排斥新中國。但是,正如歷史已經證明了的,不論怎樣的阻撓,衝破舊制度而成長的新生力量終久是要壯大起來的。反對殖民統治的美國獨立革命是如此,推翻封建主義統治的法國資産階級革命是如此,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根除資本主義統治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也是如此。那些目前不承認新中國的人,最好重溫一下這些歷史事實。 

  其實,儘管美國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政府的代表還是在日內瓦同中國政府的代表進行會談。人們不難從這種表面上矛盾的現象看出,美國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上是為了利用蔣介石集團同中國討價還價,並且通過蔣介石集團製造緊張局勢,以便從中漁利。 

  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竭力排斥新中國,並沒有使中國遭到什麼損失。相反的,美國阻撓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中的合法地位和權利,卻使聯合國喪失了威信,不能按照憲章有效地發揮作用。美國脅迫許多國家不同中國建交,也已經引起了這些國家的不滿,加強了他們對美國的離心傾向。就中國來説,不管美國承認不承認,中國都將會日益強大地存在和發展下去,中國同其他國家的接觸還會擴大,中國的國際地位還會繼續提高。 

  在這種無可否認和無法阻擋的現實面前,有些人又在策劃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他們妄想把臺灣説成是另外一個中國或者是獨立存在的一個國家。但是,這種妄想只能被認為是在強大的現實面前喪失了理智的表現。臺灣從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莊嚴的國際協議也早已承認臺灣屬於中國。而且,連蔣介石集團也承認臺灣是屬於中國的。一切中國人民,包括臺灣同胞在內,在任何時候,也不會容許把臺灣從自己的祖國分割出去。 

  妄圖製造“兩個中國”的人認識到,在國際組織中和國際會議上繼續排斥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越來越困難。因此,他們又企圖在國際組織中和國際會議上預先造成“兩個中國”的形勢。中國人民早就看穿了這種陰謀。希望中國陷入這種圈套是徒然的。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只是在國際上進行來往和接觸的一種形式。中國為了擴大同其他國家的接觸和聯繫,不會因為被排斥在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之外而感到困難。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唯一能夠代表中國人民的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我們相信,這個現實終有一天會得到世界上普遍的承認。這一天越早到來,國際間的正常關係就能夠越早恢復。
 
  現在,我向大會報告一下中美會談的情況。 

  在日內瓦舉行的中美大使級會談,自從在1955年9月10日對雙方平民回國問題達成協定以後,就進入了關於放棄使用武力問題的討論,到現在已經快十個月了,還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中國方面並不反對同美國發表一個在中美關係中互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的聲明。事實上,早在萬隆會議期間,中國就已經聲明,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中國政府願意同美國政府坐下來談判,討論和緩和消除臺灣地區的緊張局勢的問題。但是,必須指出,臺灣地區的緊張局勢完全是由於美國使用武力侵佔了中國的領土臺灣而造成的。因此,任何關於中美之間互不使用武力的聲明,都必須能夠導致這種緊張局勢的和緩和消除,而不應該使美國侵佔臺灣的現狀得到承認。同時,中國用什麼方式解放臺灣,完全是中國的主權和內政,不容外人過問,因此,中美兩國的聲明不能以任何方式干涉這個問題。 

  根據這些原則,中國方面曾經建議兩種不同形式的聲明。如果中美兩國在聲明中具體提到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兩國在臺灣地區的爭端而不訴諸武力,那麼,就必須同時明確規定舉行中美外長會議,使這一聲明得以實現。這就是中國方面在1955年10月27日提出的方案。否則,中美兩國可以先發表一個和平解決兩國爭端而不訴諸武力的原則性的聲明,然後由兩國大使繼續會談,尋求實現雙方這一共同願望的具體途徑。這就是中國方面在1955年12月1日提出的方案。最近,為了照顧美國的意見,中國方面又在今年5月11日建議,中美兩國在聲明中宣佈和平解決兩國在臺灣地區的爭端而不訴諸武力的同時,規定在聲明發表後的一定期限內尋求並確定實現這一願望的途徑,包括中美外長會議在內。但是,儘管有了這些建議,美國方面還是不願意達成協定。 

  美國雖然表示不使用武力的原則應該具體地應用到臺灣地區,但是卻反對確定舉行中美外長會議來實現這一原則,甚至也不同意在一定的限期之內,尋求和確定和平解決中美兩國爭端的途徑。不僅如此,美國還堅持它在中國的領土臺灣有所謂“單獨或集體自衛的權利”。這一切表明,美國的企圖是要取得一個對它片面有利的聲明,一方面保持美國侵佔臺灣的現狀,另一方面繼續干涉中國人民解放臺灣。在不能取得這樣一個聲明的情況下,美國就企圖無限期地拖延中美大使級會談,以便同樣達到凍結臺灣地區現狀的目的。 

  美國的這種企圖正是中美會談至今不能達成協定的癥結所在。中國不能同意發表一個僅僅對一方有利的聲明,也不能容許中美會談被一方利用為達到片面目的的工具。中國認為,任何共同聲明都必須是對雙方有利的;同時,中美會談的繼續,也只有在對雙方都有利的情況才有可能。 

  解放臺灣問題 

  最後,我還要講一講大家所關心的解放臺灣的問題。 

  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這是我國六萬萬人民不可動搖的共同意志。 

  我國政府曾經再三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臺灣有兩種可能的方式,即戰爭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國人民願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臺灣。毫無疑問,如果臺灣能夠和平解放,那麼,對於我們國家,對於我們全體中國人民,對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都將是最為有利的。 

  現在,和平解放臺灣的可能性正在增長。這首先是因為目前國際形勢肯定地趨向和緩,美國使用武力侵佔臺灣和干涉中國內政的行為,遭到了越來越多的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反對。從國內形勢説,我們偉大的祖國是更加壯大和鞏固了,它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使所有愛國的中國人感到自豪。現在,不但具有革命傳統的臺灣同胞,已經不願意繼續過那痛苦的奴隸生活,而希望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就是在那些從大陸上跑到臺灣去的國民黨軍政人員當中,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只有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才是他們的唯一齣路。自從我們發出爭取和平解放臺灣的號召以後,在臺灣和海外的國民黨軍政人員中,已經有不少人表示了他們的愛國願望。我們相信,願意促成臺灣和平解放和祖國完全統一的人,必然會一天比一天增加,這將是不可抗拒的趨勢。 

  大勢非常清楚,臺灣當局追隨美國茍延殘喘的局面是決不能持久的。他們所追隨的外國勢力,決不是什麼可以指靠的力量;相反地,引狼入室的結果,不但會使他們失掉自己所有的一切,並且隨時有被人暗算和遺棄的可能。人們可以從中美兩國在日內瓦會談的不同態度中,得出重要的教訓。中國政府始終堅持,只有中美兩國在臺灣地區的國際爭端,才能由中美兩國討論和解決;至於臺灣回到祖國的問題,不論採取什麼方式,都只能而且完全可以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處理,決不容外國干涉。可是,美國在談判中卻完全採取另外一種態度。它把臺灣當作自己的殖民地,同中國討價還價。人們還可以看到,現在美國不但侵佔了臺灣,把它的勢力滲透到臺灣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個方面,並且還在施展它所慣用的分裂陰謀,在臺灣內部製造猜疑傾軋,企圖加強控制,從中漁利。但是,美國侵略勢力的這種愚弄中國人民、干涉中國內政和分裂中國民族團結的行為,已經引起了臺灣國民黨軍政人員愈來愈強烈的不滿。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已經表示再也不能忍受那種寄人籬下、隨人俯仰的生活;他們要求提高民族自尊心,維護民族尊嚴,擺脫美國控制,並且要以獨立自主的精神,處理自己的內部問題。我們歡迎他們的這種愛國主張。 

  我們是一貫主張全民族團結、一致對外的。為了我們偉大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中國共産黨人和國民黨人曾經兩度並肩作戰,反對帝國主義。在抗日戰爭結束以後,我們也曾經努力爭取實現國內的和平。中國人民即使在被迫拿起武器進行國內解放戰爭期間,甚至在大陸解放以後,也沒有放棄和平談判的努力。儘管這些年來,由於美國的武裝干涉,我們和臺灣的國民黨軍政人員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是,只要大家以民族和祖國的利益為重,我們仍然可以重新攜手團結起來。我們相信,我們久經憂患的偉大民族,一定能夠依靠我們自己的努力,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現在,我代表政府正式錶示:我們願意同臺灣當局協商和平解放臺灣的具體步驟和條件,並且希望臺灣當局在他們認為適當的時機,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適當的地點,同我們開始這種商談。
 
  為了團結一切愛國力量早日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我願意在這裡再一次宣佈,我們對於一切愛國的人們,不論他們參加愛國行列的先後,也不論他們過去犯了多大罪過,都本著“愛國一家”的原則,採取既往不咎的態度,歡迎他們為和平解放臺灣建立功勳,並且還將按照他們立功大小,給以應得的獎勵和適當的安置。 

  臺灣的同胞從來就是中國人民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我們不但時時刻刻關懷著他們,從各方面支援他們反抗外國統治的鬥爭,而且隨時準備歡迎他們參加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共用我們民族的榮譽。 

  我們了解一切家在大陸、身在臺灣的國民黨軍政人員的處境,希望他們能夠早日實現同家人團聚的願望。他們可以同大陸上的親友通訊,他們也可以回到大陸來作短期的省親會友,我們準備給以各種方便和協助。 

  我們希望臺灣的國民黨軍政負責人員,在和平解放臺灣的事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只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他們將來的地位就會得到肯定的保證。如果他們還有疑問的話,他們可以通過大陸上的親友得到解釋,或者派人來大陸考查,我們保證他們來去自由。 

  我們希望臺灣的國民黨軍隊人員積極地促成臺灣的和平解放。如果這樣做,他們就一定能夠得到祖國和人民的信賴和照顧。過去在大陸上和平起義的將士所得到的待遇,可以作為先例。 

  我們也同樣希望一切身在海外其他地方的國民黨軍政人員,為促進和平解放臺灣而努力。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使自己免於流落異鄉、受人輕視的命運。 

  我們重視海外廣大的愛國僑胞在推動和平解放臺灣的事業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我們希望曾經或者還在對祖國採取對立態度的少數海外華僑,認清是非,省察大勢,跟廣大的愛國僑胞站在一起,為促進和平解放臺灣的愛國事業作出貢獻。 

  祖國的大門對於所有的愛國分子都永遠是敞開著的。任何一個中國人對於祖國統一的神聖事業都有權利和義務作出自己的貢獻。依靠全民族的團結和全國人民的努力,臺灣的解放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人民日報》  1 9 5 6年 6 月2 9 日 第2 版)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